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既往述评
标准与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14, 23(4): 0-00.
摘要
(
7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内容以眼底病诊治为报导重点。近年来国内一些医疗单位开展了远程眼科服务,远程阅片诊断是其重要的环节,为完善远程眼科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李建军等针对远程眼科眼底像阅片诊断时应注意的眼底照相机采集图像质量问题、单张眼底像判读价值问题、基于眼底像远程会诊眼底病能力分级问题以及眼底像阅片及报告书写问题等进行了简要述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是有效地治疗某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基层医院也配置了眼底激光治疗仪,但对PRP不规范操作,错误地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有可能导致黄斑区瘢痕、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顽固性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田蓓针对在基层医院规范并普及PRP方法和治疗时机,改进PRP技术与重视联合治疗,PRP和黄斑水肿发生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强调了在基层医院应普及规范化PRP方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研究对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早期识别是否具有价值?朱丽平等通过对“北京眼病研究”人群采用高频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测,发现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视盘颞侧及上方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认为其可作为认知障碍的客观指标,有可能早期反映病情的进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是否有变化?毛菲菲等用SPECTRALIS-OCT深度增强成像模式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小样本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发现其在干扰素治疗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有变薄趋势,提示长期应用干扰素的患者建议眼底随访检查。为了解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视盘形态特点,马瑾等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多种文献数据库中有关NAION 患者视盘定量测量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显示NAION患者具有小视盘、小视杯的特点,且NAION发生后视杯有扩大趋势。张敬先等在焦点论坛文章中,提出周期性瞬目是基础泪液分泌产生的动力源假说,提出了“平常性泪液、汽化性泪道和泪道非管性段、管性段和这两段的衔接点”等一些新概念,说明了将泪液、结膜、结膜囊、眼睑和眼睑瞬目运动纳入泪器范畴的必要性。本期刊登的其他方面的一些文章也值得您关注。
述评
远程眼科眼底像阅片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李建军 张莉 彭晓燕
2014, 23(4): 217-220.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1
摘要
(
1516
)
PDF
(754KB) (
72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提高远程眼科医疗服务质量,对远程眼科眼底像阅片诊断的认识需要认真梳理。眼底照相机采集图像的质量是决定远程眼科眼底像阅片诊断质量的基础。眼底像位置正确、图像清晰、对焦准确是基本要求。单张眼底像对多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筛查及诊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不能发现周边眼底病变,也不能判定病变的立体特性,在缺乏其他临床资料支持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风险。基于眼底像的远程会诊眼底病的能力目前仍存在挑战,需制定我国远程眼科会诊服务的分级标准,并对此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价。书写眼底像阅片报告时,要重视患者病史及主诉,着重描述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眼底像体征,慎重进行诊断,多提供一些处理建议。(眼科, 2014, 23: 217-220)
病例报告
相干光断层扫描监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恢复过程三例
熊柯 谭青 陈林江 张园 陈思瑾
2014, 23(4): 220-22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8
摘要
(
9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 患者35岁。因停经32周,发现血压增高1天入院。既往孕3次产2次。入院时血压165/99 mmHg,蛋白尿(++++)和水肿(++),诊断 “重度子痫前期;瘢痕子宫”。入院时双眼视力均1.0,直接眼底镜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SPECTRALI型,德国海德堡公司。光源波长870 nm,扫描速度40000 Hz/s,轴向分辨率5 μm,横向分辨率6 μm,扫描深度2 mm,单线扫描长度随病变大小调整,以黄斑为中心进行水平及垂直方向线性扫描)眼底未见异常(图1A、B)。入院后血压持续增高,3天后血压最高时达172/106 mmHg,并出现右眼视物模糊。视力:右眼0.06,左眼0.8,眼底检查右眼后极部水肿明显,OCT显示右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增厚伴脱离,黄斑区呈多囊状,左眼神经上皮层略增厚,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轻度脱离,双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完整(图1C、D)。视网膜脱离确诊后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早产一1620 g女婴。术后视力逐渐恢复,产后3天(图1E、F)及1周(图1G、H)OCT显示右眼黄斑囊样水肿逐渐消退,左眼神经上皮层复位。产后第10天,视力均1.0,OCT示视网膜恢复正常(图1I、J)。
述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几个问题
田蓓
2014, 23(4): 222-22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2
摘要
(
1320
)
PDF
(729KB) (
70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是唯一验证有效的治疗某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由于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上升,在我国全力推广普及标准化PRP技术,并探讨PRP改进技术迫在眉睫。本文从在基层医院普及并规范化PRP方法和治疗时机;改进PRP技术,重视联合治疗;充分认识PRP和黄斑水肿发生发展的关系等几方面做一述评。(眼科,2014, 23: 222-225)
焦点论坛
关于泪液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张敬先 邓宏伟
2014, 23(4): 226-22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3
摘要
(
1041
)
PDF
(699KB) (
67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性泪液(感情泪、刺激泪)、平常性泪液的来源、机制、功用、排除路径有所差异。基础泪液生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我们提出“周期性瞬目是基础泪液分泌产生的动力源”假说。本文叙述了以周期性瞬目运动启动基础泪液分泌机制,阐述了泪液功能运作包括:睑缘推动两条泪河合二为一再一分为二,周期性地涂布与更新前泪膜;同时瞬目运动周期地挤压和放松挤压泪囊,拉动泪小管壁产生泪泵作用,在前泪膜汽化性排除的同时,驱动泪河有序地移行到泪湖,此为泪道非管性段;泪泵作用令泪点主动吸取泪湖泪液进入管性泪道以排出。在泪囊和泪小管、鼻泪管衔接处以及鼻泪管下口,均有黏膜皱褶样瓣膜,且鼻泪管纤毛定向摆动,使基础泪液移行致鼻泪管下口,泪液再汽化进入呼吸气流,排出或吸入。强调了将泪液、结膜、结膜囊、眼睑和眼睑瞬目运动纳入泪液系统的必要性。文中首次提出“平常性泪液、汽化性泪道、泪道非管性段与管性段以及这两段的衔接点”等新概念。(眼科, 2014, 23: 226-229)
病例报告
玻璃体腔注气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轻度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一例
王莉 杨勋 任辉
2014, 23(4): 229-230.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9
摘要
(
8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58岁。因右眼被棍子弹伤后视物不清2个月于2013年2月25日就诊。就诊前未给予任何治疗。检查:右眼:视力0.05,眼压 6 mmHg。角膜透明,前房房水闪辉(+),前房加深,虹膜部分后粘连,瞳孔不圆,晶状体轻度混浊,虹膜晶状体震颤,余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混浊,7~1点钟位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12点位视网膜可见一1视盘直径(PD)大小马蹄孔及约1/4PD大小圆孔。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可探及右眼360°强回声巩膜与低回声睫状体脉络膜之间出现低回声暗区,前止于睫状冠,后界距睫状突约6.78 mm,后界不可探及,提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图1A),眼B超提示视网膜脱离,未见明显脉络膜脱离(图1B)。入院后常规予以局部可乐必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阿托品、托品酰胺滴眼,2013年2月26日在表面麻醉下经角巩膜缘后3.5 mm穿刺注射纯八氟丙烷(C3F8)气体0.5 ml至眼压正常。2013年2月28日右眼视力0.1,眼压11 mmHg,角膜透明,前房房水闪辉(±),间接眼底镜下见玻璃体腔上方气体,视网膜复位,在气体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封闭视网膜裂孔,复查眼B超、UBM未见视网膜及脉络膜睫状体脱离(图1C、D)。2013年10月20日右眼视力0.4, 眼压13 mmHg,虹膜部分后粘连,瞳孔不圆,晶状体轻度混浊,余前节未见异常,间接眼底镜下见玻璃体腔气体吸收,视网膜复位,裂孔周围激光斑。
论著
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朱丽平 任晓磊 王亚星 徐亮 张晓君
2014, 23(4): 231-23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4
摘要
(
1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
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
北京海淀区4个社区和大兴区榆垡镇3个自然村50岁以上(包括50岁)的居民3122人中,排除确诊为青光眼等影响RNFL厚度疾病的患者后,剩余资料完整者共2511人,其中MCI 47例、AD 10例、认知正常者2454例;根据病例组的分布特征在认知正常者中随机抽取性别及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6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方法
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初步测试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然后根据文盲组≤19分、小学组≤22分、中学及中学以上≤26分的分界标准,对MMSE异常人群再进一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定,然后根据病史及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筛出MCI及AD患者;用海德堡OCT仪检测所有受试者鼻侧、颞侧、上极及下极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对MCI组、A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RNFL厚度进行比较。
主要指标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
结果
MCI组及A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颞侧、上极及平均RNFL厚度上均明显变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MCI组与AD组相比,AD组各象限RNFL厚度均有变薄的趋势,但两组仅在颞侧的RNFL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与认知功能正常者相比,MCI及AD患者RNFL厚度在颞侧和上极明显变薄,且AD患者较MCI患者颞侧的RNFL厚度亦明显变薄,因此RNFL厚度可作为监测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颞侧RNFL厚度变化可能早期反映病情的进展。
(眼科, 2014, 23: 231-234)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形态的Meta分析
马瑾 陈婷 单广良 钟勇
2014, 23(4): 235-23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5
摘要
(
13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视盘形态特点。
设计
系统综述。
研究对象
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EMBASE和Pubmed 数据库中有关NAION 患者视盘定量测量的临床研究文献。方法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采用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WMD和敏感性分析。
主要指标
视盘形态学参数。
结果
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NAION患者对侧健眼与正常对照比较,视盘面积(WMD=-0.20,95%CI:-0.37~-0.03)、视杯面积(WMD=-0.36,95%CI:-0.58~-0.14)、杯盘面积比(WMD=-0.15,95%CI:-0.23~-0.06)、视杯容积(WMD=-0.08,95%CI:-0.12~-0.05)、平均视杯深度(WMD=-0.10,95%CI:-0.13~-0.06)、视杯形态测量(WMD=-0.03,95%CI:-0.05~-0.02)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盘沿面积(WMD=0.05,95%CI:-0.15~0.25)、盘沿容积(WMD=0.05,95%CI:-0.07~0.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ION患者患眼与对侧健眼比较,盘沿容积(WMD=-0.08,95%CI:-0.14~-0.02)较健眼小,视杯形态测量(WMD=0.03,95%CI:0.00~0.06)较健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盘面积(WMD=0.08,95%CI:-0.04~0.19)、视杯面积(WMD=0.08,95%CI:-0.01~0.17)、盘沿面积(WMD=-0.05,95%CI:-0.17~0.08)、杯盘面积比(WMD=0.02,95%CI:-0.02~0.06)、视杯容积(WMD=0.01,95%CI:-0.02~0.03)、平均视杯深度(WMD=0.00,95%CI:-0.02~0.03)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NAION患者具有小视盘、小视杯的特点;NAION发生后,视杯有扩大趋势
。(眼科,2014, 23: 235-239)
图片病例
青少年高眼压症转化为青光眼
李建军
2014, 23(4): 239-239.
摘要
(
832
)
PDF
(1501KB) (
67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毛菲菲 游启生 李丹 孙挥宇 柳月红 刘彬彬 许雪静 董愉
2014, 23(4): 240-24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6
摘要
(
8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EDI-OCT)模式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北京地坛医院干扰素治疗的平均年龄(43.7±10.5)岁的HCV患者11例(22眼)。
方法
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及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深度增强成像模式检查。
主要指标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
结果
11例患者中6例9眼出现干扰素相关性视网膜病变。22眼治疗前SFCT(317.6±78.8)μm和治疗后(280.1±77.1)μm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眼(9眼)与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眼(13眼)干扰素治疗后SFCT分别为(320.5±82.4)μm和(252.1±61.7)μm(P=0.053)。
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SFCT有变薄的趋势
。(眼科, 2014, 23: 240-243)
良性病变行眼眶内容剜除术37例临床分析
苏帆 肖利华
2014, 23(4): 243-246. doi: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7
摘要
(
6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良性病变行眶内容剜除术的适应证。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1999年11月至2010年8月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行眶内容剜除术的良性病变患者37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
主要指标
眶内容剜除术原因、术式,病理诊断。
结果
全眶内容剜除术35例(94.6%),后部眶内容剜除术2例(5.4%)。全眶内容剜除术联合放射性131I粒子植入术1例(2.7%)。病理诊断为炎性假瘤11例(29.7%),多形性腺瘤8例(21.6%),脑膜瘤6例(16.2%),韦格纳肉芽肿性病变4例(10.8%),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5.4%),副神经节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脂肪血管瘤、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眼眶结核各1例(2.7%)。眶内容剜除术原因:肿瘤切除术后复发或多次复发占86.5%,术眼视力无光感占54.1%,不可控制的疼痛占43.2%,肿瘤大或范围广占40.5%,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或放疗但病情仍进展占27.0%。
结论
对于眼眶良性病变因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而困扰的患者,如伴有视力丧失,肿瘤大或范围广,不可控制的疼痛者,可行眶内容剜除术。该术式用于眼眶良性病变治疗时,可彻底清除病灶、最大限度降低复发率。(眼科,2014,23: 243-246)
可吸收眶底板在眶底骨折中应用的近期效果
陈志远 李文浩 刘静明 韩崧 吴晓霞 王璇
2014, 23(4): 247-250.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8
摘要
(
8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采用可吸收材料修复眶底骨折的临床效果。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12例眶底爆裂性骨折眶下壁缺损面积<2.6 cm2的患者。
方法
所有患者术中采用下睑缘切口进行眶底骨折整复,于眶底缺损浅面植入可吸收眶底板(型号851.852.01s,瑞士辛迪思公司)重建眶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双眶水平及冠状位CT,并进行比较。平均随访(6.4±1.8)个月。
主要指标
眼部表现、眶壁修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术后5/12例患者复视和眼球运动受限消失,7/12例患者改善,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植入物外露。所有患者术后眶下区麻木于3~6个月消失。术前、术后CT检查对比,所有患者眶底缺损均已修复,眶底植入物材料位置良好,未见眶内容物嵌入上颌窦内。
结论
可吸收材料用于2.6 cm2以下的眶底骨折的修复重建近期效果良好
。(眼科, 2014, 23: 247-250)
双眼集合持续状态时眼外肌的结构磁共振研究
焦永红 满凤媛 吕彬 王振常 赵堪兴
2014, 23(4): 251-25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09
摘要
(
1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对称和非对称集合运动时眼外肌的影像学特征。
设计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27.4±3.1)岁的正常志愿受试者8人。
方法
受试者先在非集合状态(不放置三棱镜)下进行眼眶水平、冠状、矢状位MRI扫描。然后分别在非对称性集合状态(将底向外的20△三棱镜置于右眼及左眼前)及对称性集合状态(双眼前各置底向外的10△三棱镜)下行眼眶三轴位MRI扫描。检查时受试者经45°反射角镜注视5 m处点光源以克服复视。
主要指标
双眼集合时眼外肌收缩性变化和眼球转动角度。
结果
非对称性集合状态下,集合眼(置三棱镜眼)平均内转11.03°±1.44°,内旋1.0°,对侧眼内转1.40°±0.46°。集合眼较非集合眼的外直肌有显著性舒张性变薄(截面面积分别是0.4710±0.1077与0.5155±0.1168 cm2,P=0.037),其他眼外肌无显著性伸缩改变。对称性集合状态下,双眼平均内转5.26°±1.15°,集合眼与非集合眼比较,各眼外肌无显著收缩性变化。
结论
非对称性集合运动时,集合眼的外直肌舒张性变薄显著。对称性集合状态下和非对称性集合状态下,眼球内转幅度有显著性差异。(眼科, 2014, 23: 251-255)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年效果
王怀洲 洪洁 赵博文 桑景荭 王宁利
2014, 23(4): 256-260.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0
摘要
(
15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效果。
设计
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例(16眼)。
方法
患者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治疗后5~10天接受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术后1、2、3天, 1、2、3周,1、3、6、12个月随访。不用药物情况下眼压在21 mmHg以下为完全成功,辅助用降眼压药物下眼压在21 mmHg以下为条件成功。
主要指标
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44.6±17.8)mmHg;术后1、3、6、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2.6±3.5)、(13.8±7.5)、(17.5±6.5)、(22.6±9.5)mmHg。术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3.2±1.4)种;术后12个月应用(0.6±0.2)种。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81.3%,条件成功率87.5%。术后浅前房3眼,脉络膜脱离2眼,前房积血2眼,眼压失控(>30 mmHg)2眼。
结论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选择性手术治疗方式
。(眼科, 2014, 23: 256-260)
Nd∶YAG激光击射瞳孔膜治疗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董贺 徐少凯 张繁友
2014, 23(4): 260-26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1
摘要
(
15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击射瞳孔膜治疗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伴瞳孔机化膜与晶状体间存在间隙者15例15眼。
方法
应用Nd∶YAG激光自上方切开瞳孔机化膜(单脉冲0.4~ 1.0 mJ),解除瞳孔阻滞。术后随访6个月。
主要指标
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视力。
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43.2±13.7)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6±5.2)mmHg,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t=8.76, P=0.000)。1眼联合局部降眼压药物,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平均角膜内皮计数(2272.0±431.8)个/mm2,术后(2226.9±422.9)个/mm2。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12,术后0.1~0.6。未发现明显的角膜损伤、晶状体损伤。
结论
Nd∶YAG激光击射瞳孔膜治疗瞳孔膜闭伴瞳孔机化膜与晶状体间存在间隙的继发青光眼安全有效
。(眼科, 2014, 23: 260-263)
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研究
史翔宇 卢海 齐梦 王绍莉 于洁 郑鹏飞 何雷
2014, 23(4): 264-267.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2
摘要
(
14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囊袋内人工晶状体(IOL)半脱位的治疗方法和安全性。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9例(19眼)囊袋内IOL半脱位的患者。
方法
回顾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IOL类型和半脱位程度分别予以IOL置换缝线固定和经囊袋单纯缝线固定复位术。
主要指标
手术方法、视力、并发症。
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26.3%)为IOL置换,取出原IOL,选用新IOL以缝线固定于巩膜;14例(73.7%)为IOL单纯缝线固定复位,将脱位的IOL襻固定于巩膜。术后随访5~4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视力均≥0.3,其中≥0.8者8例(42.1%)。术后第1天7例(36.8%)出现轻度前房或玻璃体积血。术后第1周内3例(15.8%)出现高眼压,经滴眼液治疗后恢复正常。3例(15.8%)出现IOL 轻度偏心,4例(21.1%)IOL轻度倾斜,均未处理。
结论
采用IOL置换缝线固定或经囊袋单纯缝线固定复位的方法治疗囊袋内IOL半脱位有效而安全。(眼科,2014,23:264-267)
囊袋张力环对合并高度近视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王洪涛 丁宁 宋旭东
2014, 23(4): 267-27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3
摘要
(
1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对于合并高度近视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术后屈光预测的影响。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3年1-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白内障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及CTR植入的合并高度近视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20例(20眼)。同时期连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未植入CTR的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
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中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内皮细胞计数、屈光状态资料,记录预期屈光度,并计算术后屈光度偏差(术后验光值与术前预留度数的差值)。
主要指标
预期屈光度、屈光度偏差。
结果
CTR植入组和对照组预期屈光度数分别为(-1.29±0.34)D、(-1.16±0.39)D (P=0.31);术后3个月的屈光偏差值分别为(1.38±0.43)D、(1.71±0.32)D(P=0.06)。两组均无术后远视偏差发生。
结论
囊袋张力环植入对于合并高度近视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术后屈光状态无显著性影响,无需调整IOL计算公式和预期度数
。(眼科, 2014, 23: 267-271)
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复明工程成熟期白内障手术撕囊中的应用
宋万卿 韦秀娟 栾丽利
2014, 23(4): 271-27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4
摘要
(
16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复明工程白内障手术撕囊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2-2013年期间河北省兴隆县人民医院“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患者84例(84眼)。
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42眼)。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接受0.1 ml 0.1%台盼蓝磷酸盐缓冲溶液前囊膜染色后行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撕囊前未予染色。
主要指标
术中囊膜染色情况,撕囊成功率,术后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及后囊混浊情况。
结果
观察组台盼蓝染色后,晶状体前囊膜100%被染成淡蓝色。撕囊成功率观察组97.6%,对照组78.6%(P=0.003);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后囊膜明显混浊观察组1/42例、对照组6/42例(P=0.027)。
结论
白内障复明工程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采取台盼蓝囊膜染色剂行前囊膜染色,使连续环形撕囊相对容易,保证手术更顺利进行
。(眼科,2014,23:271-273)
玻璃酸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用于单纯干眼和LASIK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潇 王忠海 李莹 姜洋 罗岩 陈秉钧 丁欣
2014, 23(4): 274-27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5
摘要
(
17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0.1%玻璃酸钠滴眼液(SH)、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在单纯干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设计
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单纯干眼患者70例(组Ⅰ)和接受LASIK手术后的患者40例(组II)。
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组Ⅰ和组II各分为两个亚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别使用0.1% SH滴眼液(A组)和bFGF滴眼液(B组),每日4次,组Ⅰ局部连续使用14天,组II连续使用30天。在不同时间点(组I用药前、用药7天和14天,组II手术前、手术后1天、3天、10天和30天)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问卷调查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干眼症状,包括易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和眼红,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为0~9分。
主要指标
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和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FL),症状评分。
结果
单纯干眼组(组I)治疗后干眼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14天易疲劳(P=0.006)和眼痛(P=0.040)的改善ⅠA组优于Ⅰ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在ⅠA、ⅠB中分别为94.3%、78.6%。BUT(P=0.055)、Schirmer Ⅰ试验(P=0.573)改善ⅠA高于ⅠB, FL(P=0.375)减少ⅠB优于Ⅰ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组(组II),患者术后1、3天较术前出现不适症状,术后30天所有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中异物感(P=0.004)、烧灼感(P<0.001)、眼胀(P=0.005)、眼红(P=0.007)改善分数IIA组优于IIB组。术后10天,BUT、Schirmer Ⅰ试验均较术前减少,FL较术前增加,术后30天各项体征较术后10天改善(IIA组BUT: P=0.142,Schirmer Ⅰ试验:P=0.053,FL:P=0.005;IIB组BUT: P=0.006,Schirmer Ⅰ试验:P=0.010,FL:P=0.079),IIA组与IIB组各项体征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UT:P=0.251,Schirmer Ⅰ试验:P=0.369,FL:P=0.060)。所有患者用药后未见副作用。
结论
SH和bFGF滴眼液均能促进单纯干眼和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维持泪膜稳定性,减轻症状。SH滴眼液在改善某些(如易疲劳、异物感、烧灼感、眼胀、眼红、眼痛等)症状方面优于bFGF滴眼液。
(眼科,2014, 23: 274-279)
教学园地
临床病例引导下的眼科研究生教学模式探讨
李树宁
2014, 23(4): 280-28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6
摘要
(
8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科临床型研究生教学需要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授课中眼科临床病例的引入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围绕病例进行分析,教师可围绕眼科临床病例展开需要授课的疾病相关的知识点,根据临床病例可以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从而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的临床分析能力。(眼科, 2014, 23: 280-281)
图片病例
先天性视盘缺损
李建军 彭晓燕
2014, 23(4): 281-281.
摘要
(
654
)
PDF
(1216KB) (
67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园地
重视对眼科护士临床与科研的继续教育
段安丽 黄炜琳
2014, 23(4): 282-28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17
摘要
(
8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视对眼科护士进行充分的临床和科研继续教育,可更好地实现医护配合和达到更优化的医疗质量。对护士定期临床教学可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医护协作。对护士科研协助进行培训能使护士树立科研思维,促进临床护理水平提高。(眼科, 2014, 23: 282-283)
病例报告
巨细胞动脉炎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一例
惠颖 田明霞
2014, 23(4): 284-28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20
摘要
(
6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7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0天,左眼视物不见3天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风湿病病史。入院检查: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 mmHg。双侧颞部触及颞动脉迂曲、怒张、变硬,搏动减弱,有压痛;双下颌关节疼痛,咀嚼无力。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无光感。右眼前节无异常,眼底:视盘边界清,颜色正常,C/D=0.5,视网膜血管无异常,中心凹反光欠明。左眼角膜透明,前房轴中,瞳孔中大,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眼底:视盘边界不清,水肿,呈白垩状,视网膜动脉细狭,无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反光存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显示:右眼未见异常荧光,左眼视盘边界不清,早期弱荧光,晚期渗漏呈强荧光,视网膜血管未见异常。颈动脉彩超检查示: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化验室检查:血沉51mm/h,纤维蛋白原8.5g/L,C反应蛋白43.7 mg/L,血糖5.8 mmol/L,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左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巨细胞动脉炎,右眼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入院后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并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渐出现双下肢肌无力,请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为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右眼视力提高到0.5,左眼视力光感(±),肌痛减轻,下肢肌力改善、较前灵活,各项化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双眼象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牛红霞 李孟达 陈月 孙晓伟 李根林
2014, 23(4): 285-28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3.021
摘要
(
7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40岁。因双眼视野缩小4月余于2013年4月26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双眼视野缩小。患者外祖母、母亲及小姨均有类似病史,具体病情不详。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0。眼压:右眼13.5 mmHg,左眼17.8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房水闪光阴性,前房中深,瞳孔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双眼视盘周围及视盘上方、下方和鼻侧网膜可见片状灰白色变性病灶,其间可见色素不均,伴以点片状色素沉着,病灶内可透见脉络膜大血管。视盘颞侧虽可见片状变性区,但未及黄斑中心凹,其余部位视网膜形态尚可,未见明显的色素沉着。整个视网膜动脉管径未见明显变细,静脉未见明显的充盈和迂曲体征(图1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病变区内,双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明显变薄,RPE层次结构欠清近消失,内层视网膜结构欠清,未见病变的视网膜结构基本正常(图1B)。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示:双眼早期病灶内即可见透见高荧光(色素脱失)和低荧光(充盈缺失和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充盈未见明显延迟,但病灶内脉络膜血管充盈不足;静脉期,双视盘周围荧光强度逐渐增大,随时间延长可见荧光增强,晚期荧光着染,其余部位脉络膜和视网膜均未见明显的荧光异常现象(图1C)。中周视野检查示:双眼与病灶部位对应的象限性视野缺损,均与盲点相连,但黄斑回避,未受影响(图1D)。临床诊断:双眼象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一例
何良飞 余鹰翔 孙堂胜
2014, 23(4): 287-287. doi:
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4. 04. 022
摘要
(
7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34岁。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变形1个月就诊。患者于2012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伴视物变形,无眼红、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高度近视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8.00DS/–1.00DC×10→1.0-,左眼0.1+(矫正无提高)。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晰,瞳孔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密度增高,玻璃体轻度混浊,未见炎症细胞,左眼豹纹状眼底,视乳头色淡、界清,颞侧见近视弧形斑,后极部可见散在分布的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黄白色病灶,黄斑区可见一1/8PD大小灰黄色隆起灶,病灶周围可见暗红色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图1A)。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静脉期左眼后极部多处不规则状强荧光,晚期形成明显的荧光素渗漏,渗漏区周围见环形遮蔽荧光(图1B)。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早期表现为弱荧光,部位与FFA强荧光区相对应,晚期黄斑区有轻度环形荧光素渗漏,呈轻度强荧光改变(图1C)。右眼造影正常。视野检查:左眼中心暗点。视网膜电图(ERG):各波振幅减低。诊断:左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左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双眼高度近视。予泼尼松1mg/(kg·d)、弥可保、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建议患者行左眼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药物治疗。
青光眼防治公益专栏
抗青光眼手术的利与弊
段宣初 罗昊敏
2014, 23(4): 288-28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4.023
摘要
(
1364
)
PDF
(517KB) (
68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光眼是终生性疾病和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即使经过恰当治疗仍不能恢复原有的正常视功能,只能延缓病情进展,而不能将其治愈。目前青光眼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手段,因人而异地将眼压降低,尽量达到每位患者的“目标眼压”。目前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是小梁切除术,能明显降低眼压,控制眼压波动,成功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和难以预料的手术并发症,医生和患者均需要慎重选择。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较多,尤其是难治性青光眼更需要医生积极妥当处理。(眼科,2014, 23: 288-后插II)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