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3-25
    专家论坛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进展
    叶剑 余玲
    2019, 28(2):  81-8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1
    摘要 ( 956 )   PDF (786KB) ( 6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方式将不再局限为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的单一模式,新设备和新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将朝着微创方向发展。尽管目前的青光眼微创手术(MIGS)(如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小梁消融术、iStent植入术、Schlemn管成形术、XEN凝胶植入物等)降眼压幅度与传统小梁手术仍不能媲美,但为轻度或中度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性,降低了青光眼患者对药物的依赖。联合白内障手术其适应证可能扩大到某些闭角型青光眼,尚需在我国开展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探索。未来微创及其他新的青光眼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实践和探索,将为我国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眼科, 2019, 28: 81-85)

    以光纤微导管为工具的青光眼微创手术
    辛晨 石砚 王怀洲 王宁利
    2019, 28(2):  85-87.  doi: 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2
    摘要 ( 352 )   PDF (1394KB) ( 59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光纤微导管为工具的青光眼微创手术包括小梁网张力增强性手术、小梁网开窗手术及小梁网全周切开手术。这些手术可解除近端房水外流通路障碍,不适用于目标眼压需低于上巩膜静脉压和房水外流阻力增高主要位于远端通路的患者。前房积血、一过性高眼压和睫状体脱离是该类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眼科,2019, 28: 85-87)

    房水静脉检查及意义
    辛晨 石砚 王怀洲 王宁利
    2019, 28(2):  88-8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3
    摘要 ( 447 )   PDF (641KB) ( 6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水静脉系位于角膜缘的由深层巩膜穿出的内含透明液体的血管结构。其起始段充满透明房水,向远端汇入充满血液的上巩膜静脉。裂隙灯显微镜下每眼通常可观察到2-3支。房水静脉压迫试验表现为四级:玻璃棒压迫时房水充盈增多(I级);玻璃棒压迫时血液逆充盈,去除压迫后房水充盈增多(II级);玻璃棒压迫时及去除压迫后均出现血液逆充盈(III级);玻璃棒压迫及去除压迫后房水静脉内液体状态无变化(IV级)。房水静脉压迫试验分级有助于评价青光眼患者房水流出通路病变部位和程度,辅助以微导管为工具的青光眼微创手术的术式选择。(眼科, 2019, 28: 88-89)

    论著
    白内障术后万古霉素相关的眼内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的回顾研究
    陶栗 孙敏 陈春林 叶剑
    2019, 28(2):  90-9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4
    摘要 ( 9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分析白内障术末前房注射低浓度万古霉素相关眼内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的病例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4 91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末前房注射万古霉素0.1 ml(0.01 mg/ml)。方法 回顾分析上述患者术后情况。随访中出现视力下降者,行裂隙灯、眼部B超、黄斑OCT、FFA、房水病原微生物检查,排除感染性眼内炎,筛选出剩余患者,行房水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检查,眼内常见21种致炎微生物核酸、广谱细菌核酸、广谱真菌核酸检查。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前房、人工晶状体(IOL)情况。眼部B超检查玻璃体混浊情况。追踪该部分患者治疗方案变更情况及治疗预后。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角膜,裂隙灯下角膜、前房、IOL情况,B超下玻璃体混浊情况、房水炎性因子,眼内常见21种致炎微生物核酸、广谱细菌核酸、广谱真菌核酸情况。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除感染性眼内炎外共发现眼内炎症患者21例25眼,单眼17例,双眼4例。平均出现眼内炎症的时间为白内障术后(22.26±12.58)天,房水炎性因子检查VEGF(96.95±58.49)pg/ml(参考区间0~40.0)、TGF-β(175.05±33.55)pg/ml(参考区间<1.0)、IL-6(29123.83±16066.97)pg/ml(参考区间1.0~50.0)、IL-10(5.85±1.15)pg/ml(参考区间0~50.0)、VCAM(14650±10144.62)pg/ml(参考区间200~1000)。未检测到眼内常见的21种病原微生物,培养镜检无真菌、细菌生长。裂隙灯下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浮游细胞、丁达尔征(Tyn)阳性,IOL在位透明。眼部超声提示:玻璃体混浊。行万古霉素治疗病情控制不佳甚至加重,停用万古改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 该部分患者房水炎性因子升高,多次检查未检出病原微生物,考虑为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因其发病时间与万古霉素全身使用后III型超敏反应出现时间一致,且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加重病情,停用后症状缓解,故考虑该病与万古霉素使用相关。建议权衡万古霉素在预防眼内炎中的利弊,重视随访,对疑似病例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眼科, 2019, 28: 90-95)

    短篇论著
    论著
    光线追踪法测算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准确性评估
    于周兴 李绍伟 霍冬梅 徐漫 石帅 刘畅 赵瑞华
    2019, 28(2):  98-103.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5
    摘要 ( 9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Sirius光线追踪法测算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设计 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近视眼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20例(23眼),其中LASIK术后21眼,PRK术后2眼。方法  在白内障术前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三维角膜地形图Sirius测量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等眼前节数据;用Haigis-L公式、Barrett True K No History公式和Sirius光线追踪法分别计算出使白内障术后屈光度为零的IOL度数;取三种公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值法的结果。以Haigis-L公式为基础结合Barrett True K No History公式和Siruis光线追踪法的结果进行适当调整来选择实际植入的IOL度数。由同一术者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术后1个月采用主觉验光确定术后实际屈光度。计算四种方法的预测误差(术后实际的屈光不正度数和公式预测的屈光不正度数的差值)、绝对预测误差(预测误差的绝对值)、绝对预测误差分布(绝对预测误差在0.50 D内的百分比和绝对预测误差在1.0 D以内的百分比)。比较四种方法的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分布。主要指标  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分布。结果  Sirius光线追踪法、Haigis-L公式、Barrett True K No History公式以及平均值法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22±0.57)D、(-0.07±0.73)D、(-0.18±0.81)D、(-0.00±0.57)D,绝对预测误差分别为(0.47±0.38)D、(0.57±0.44)D、(0.64±0.52)D、(0.44±0.34)D。平均值法的绝对预测误差的平均值最小,但各种方法的绝对预测误差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四种方法绝对预测误差≤0.50 D的分别为16眼(69.57%)、11眼(47.83%)、12眼(52.17%)、14眼(6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绝对预测误差≤1.0 D的分别为21眼(91.30%)、20眼(86.96%)、18眼(78.26%)、20眼(8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结论  Sirius光线追踪法计算近视眼LASIK或PRK术后IOL度数时,比临床上常用且较准确的Haigis-L公式和Barrett True K No History公式预测误差的变异范围更小;Sirius光线追踪法有轻度的远视漂移;平均值法可用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眼科, 2019, 28: 98-103)

    非球面变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不同照明条件下视觉效果的临床观察
    张景尚 王进达 熊瑛 李婧 万修华
    2019, 28(2):  104-10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6
    摘要 ( 8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非球面变色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非球面黄色IOL和球面变色IOL在白内障患者植入术后的视觉效果。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治疗后的患者300例。方法 按植入IOL的类型患者被分为三组,分别为非球面变色IOL组100眼,非球面黄色IOL组100眼和球面变色IOL组100眼。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CDVA)、对比度视力(400 lux, 30 lux)及色觉辨别力(FM-100 hue, 400 lux, 30 lux)。主要指标 视力、对比度视力、色觉辨别力。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和矫正远视力无显著差异(P=0.935和P=0.681),在暗光线(30 lux, 对比度5%)下,对比度视力非球面变色IOL组(LogMAR 0.301±0.17)高于其他两组(LogMAR 0.472 ± 0.22和0.327±0.2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M100色棋测试中,在400 lux照度下三组间总错误评分无显著差异(P=0.163),在暗光线下(30 lux)三组患者的辨色力错误总评分均明显增高,并且三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非球面变色IOL组(36.45±14.89)低于比其他两组(46.72±20.67和38.31±15.82)。结论 非球面变色IOL、非球面黄色IOL和球面变色IOL在强光下对比度视力无明显差别,非球面变色IOL在弱光下能够具有更好的对比度视力和更强的色彩辨别能力。(眼科, 2019, 28: 104-108)

    教学园地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国际间教学查房在眼科住院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李冬梅 崔莹
    2019, 28(2):  108-11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19
    摘要 ( 5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国际间教学查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查房模式,其特点是不受空间限制,以经济、便捷的方式使得国际间交流成为可能。我们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将国际间交流引入眼科住院医师的教学活动中。本文将从即时通讯软件在国际间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基础、开展国际间教学查房的意义、查房的准备及实施以及国际间教学查房的组织机制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国际间教学查房在眼科住院医师教学中的应用。该方法能够提高眼科住院医师的英语水平、拓展住院医师的国际化视野、激发住院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眼科,2019, 28: 108-110)

    论著
    比较两种方案行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
    赵旭丽 张娣 阳光 黄舸
    2019, 28(2):  111-11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7
    摘要 ( 1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1次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按需重复注射(1+PRN)和连续3次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按需重复注射(3+PRN)两种方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设计 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临床确诊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49例(49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0.5 mg治疗,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1+PRN组(29眼)和3+PRN组(20眼),存在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者予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观察1年,统计两组患眼的玻璃体注药次数;对比分析两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主要指标 玻璃体注药次数,BCVA和CFT。结果 平均注射次数,1+PRN组为(4.1±2.8)次,3+PRN组较多,为(5.9±2.1)次(P=0.022)。随访12个月,1+PRN组的BCVA(LogMAR)从基线的0.481±0.258提高到0.344±0.376;CFT值由基线时的(599.3±191.3)μm减少到(318.8±124.8)μm;3+PRN组的BCVA(LogMAR)从基线的0.467±0.343提高到0.325±0.315;CFT值由基线时的(644.4±237.4)μm减少到(335.5±153.6)μm;两组患者基线及最终的BCVA和CFT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1+PRN和3+PRN两种方案随访12个月的BCVA和CFT疗效相似,但1+PRN组的注射次数更少。(眼科, 2019, 28: 111-114)

    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赵明贵 张士红 孙玉波 房克爽 游启生
    2019, 28(2):  115-11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8
    摘要 ( 1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对黄斑中心凹厚度(CFT)、视力恢复及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PDR患者96例(96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择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3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前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B组患者术毕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C组未注射药物。手术前后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对CFT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ysC、VEGF水平。主要指标 BCVA、CFT、血清CysC、VEGF。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CFT比较:A组(392±36)μm、(316±35)μm(P<0.001),B组(399±38)μm 、(302±46)μm(P<0.001),C组(403±42)μm、(363±39)μm(P<0.001);血清CysC比较:A组(1.42±0.36)mg/L、(0.45±0.25)mg/L(P<0.001), B组(1.41±0.38)mg/L、(0.42±0.29)mg/L(P<0.001),C组(1.42±0.40)mg/L、(0.73±0.21)mg/L(P<0.001);VEGF:A组(310.68±42.91)pg/mL、(131.25±32.5)pg/mL(P<0.001),B组(312.26±43.20)pg/mL、(128.36±35.1)pg/mL(P<0.001),C组(308.69±42.00)pg/mL、(185.87±37.34)pg/mL(P<0.001);A、B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改善均显著优于C组,A组81.3% vs. C组56.3%(P=0.03);B组84.4% vs. C组56.3%(P=0.01);A组术后3个月CFT优于C组(P=0.02),B组术后3个月CFT优于C组(P=0.001);A组术后3个月血清CysC优于C组(P<0.001),B组术后3个月血清CysC优于C组(P<0.001);A组术后3个月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01),B组术后3个月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01);但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FT:P=0.23,血清CysC:P=0.62;血清VEGF:P=0.53。A组术中大量出血、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为3.1%、6.3%,B组发生率分别为3.1%、3.1%,均显著低于C组的21.9%、25.0%(P=0.012,0.012);B组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3.1%,显著低于C组的28.1%(P=0.017),与A组的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术前或术中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均能显著降低CFT,改善PDR患者视力,显著降低血清CysC、VEGF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其中术毕雷珠单抗相比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效果略好。(眼科,2019, 28: 115-119)

    两种脉络膜血管铺片法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定量研究的比较
    焦剑 莫宾 刘璐 华文
    2019, 28(2):  120-12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09
    摘要 ( 7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两种脉络膜血管铺片法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定量研究的效果。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BN大鼠。方法 正常BN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相同直径激光斑诱导CNV模型,于光凝后1、2、4周分别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ITC-D)灌注法及凝集素法进行脉络膜血管铺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照相,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CNV面积。以BN大鼠麻醉开始,到脉络膜血管铺片结束计时,计算两种方法所需实验时间。以BN大鼠进行脉络膜血管铺片所消耗的FITC-D或者凝集素的剂量,计算每只标本实验费用。主要指标 CNV面积、实验时间及实验费用。结果 BN大鼠光凝后1、2、4周,FITC-D灌注法及凝集素法的CNV面积(μm2)分别为5524±1847、50653±7265、121623±7128及14560±4508、144209±8411、204066±8546;实验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119±21及390±34;实验费用(单位:元)分别289±26.3及32±4.2。结论 两种方法因实验原理不同,造成CNV面积、实验时间及实验费用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实验者可以根据各自实验目的选择相应方法进行CNV相关研究。(眼科,2019, 28: 120-124)

    国产敷贴器治疗合并严重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刘月明 延艳妮 李洋 魏文斌
    2019, 28(2):  125-12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10
    摘要 ( 8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国产敷贴器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由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15例,均存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均经国产敷贴器进行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方法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测量瘤体大小(最大基底直径,最大高度),间接眼底镜,CDI及OCT下观察视网膜下液情况。采用SPSS 22.0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肿瘤大小,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视力提高(P<0.01)(术前0.01±0.02,末次随访0.05±0.11)。眼压无明显变化(P=0.132)(术前19.9±12.1 mmHg,末次随访15.6±2.4 mmHg)。术前瘤体最大基底直径(16.0±3.2)mm,术后末次随访(13.9±3.9)mm(P<0.01);术前瘤体最大高度(6.5±2.0)mm,术后末次随访(2.7±1.5) mm(P<0.01)。15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14例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1例视网膜下液减少。结论 国产敷贴器巩膜外敷贴放疗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眼科,2019, 28: 125-128)

    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对大鼠视网膜醛脱氢酶的活性及表达量的影响
    黄巧红 黄焱 王婷婷 林鑫鑫 杨倩 朱镜谕
    2019, 28(2):  129-13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11
    摘要 ( 4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紫外线照射总剂量不变、不同单次照射剂量对大鼠视网膜醛脱氢酶(ALDH)活性及表达量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健康SD大鼠40只。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常规饲养;紫外线强度为146 μw/cm2,每日连续照射时间:实验A组12分钟,B组24分钟,C组48分钟;四组分别于照射第42、84、42、21天取材,TUNEL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表达,ELISA实验检测ALDH活性及表达量。主要指标 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视网膜厚度、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视网膜组织bcl-2、bax表达、ALDH活性及表达量。结果 N组视网膜组织形态结构正常,A、B、C组视网膜组织核间隙增大,排列稀疏、紊乱;N、A、B、C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分别是(144.495±1.419)μm、(146.020±1.986 )μm、(112.430±1.972)μm、(103.390±1.226)μm,N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但高于B、C两组(P均<0.001);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A组(11.011±0.540)%、B组(16.880±1.125)%、C组(28.850±1.224)%,与N组(3.070±0.751)%相比均显著升高(P均<0.001);大鼠视网膜bax表达A组(9.530±0.343)%、B组(21.237±0.183)%、C组(33.693±0.227)%,均较N组(5.404±0.154)% 明显升高,而bcl-2表达A组(11.738±0.237)%、B组(6.463±0.252)%、C组(1.229±0.162)%,较N组(15.380±0.289)%均显著降低,即bcl-2 /bax显著降低(P均<0.001);大鼠视网膜ALDH活性A组(73.924 ±2.290)IU/L、B组(60.928 ±1.725)IU/L、C组(55.488±2.172)IU/L,均较N组(84.018±1.893)IU/L显著降低(P均<0.001);ALDH表达量A组(51.725±3.059)ng/ml、B组(43.445±2.695)ng/ml、C组(34.767 ±3.865)ng/ml,均较N组(62.478 ±2.247)ng/ml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 紫外线照射总剂量恒定,随着单次照射剂量增加,视网膜内醛脱氢酶表达下降,视网膜细胞凋亡增加、损伤程度加深。(眼科, 2019, 28: 129-134)

    病例报告
    论著
    重庆西南地区土家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张编文 刘盛春 武明星 熊晓菁 王皓 周希瑗
    2019, 28(2):  136-14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12
    摘要 ( 5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多态性改变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西南地区土家族人群中的相关性。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重庆西南地区50岁以上的土家族人群。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及病例对照关联的方法,在重庆西南地区对50岁以上的土家族自然人群中进行筛查,选取AMD患者196例为AMD组,民族、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408例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外周血5~10 ml,提取DNA。选取VEGF基因上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即rs3025039、rs2010963、rs833061、rs943080,通过Sequenom质谱仪MassARRAY 实验平台提供的MALDI-TOF分析软件对这些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用卡方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计算比值比(OR)和 95%可信区间(CI),同时对多重比较进行Bonferroni矫正。主要指标 相关VEGF基因位点表达。结果 rs833061与rs2010963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AMD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21、0.032),通过Bonferroni校正后,未发现任何位点基因型频率或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和AMD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的重庆西南地区土家族人群AMD的发生与VEGF基因的SNP位点rs3025039、rs2010963、rs833061和rs943080无相关性。(眼科, 2019, 28: 136-140)

    58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早期误诊为眼科疾病之探讨
    马中华 江汉秋 王佳伟
    2019, 28(2):  140-14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13
    摘要 ( 6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误诊为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减少误诊误治的措施,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58例IIH误诊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依据国际IIH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IIH、但入院前均误诊为不同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患者特点及误诊原因。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误诊情况、视功能、影像学检查结果、误诊后治疗转归及入院后确诊情况。 结果 58 例误诊患者病程6天~8年,平均7.4个月,其中3个月内者36例(62.1%);临床症状以眼部症状为主(100%),持续性视力下降最多见(36例,62.0%);所有患者均有双侧视乳头水肿;入院前均未接受腰椎穿刺检查。误诊诊断前3位的依次是:视神经炎 32 例(55.2%),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2例(20.7%),视盘血管炎5例(8.6%);46例患者(79.3%)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差。腰椎穿刺测颅压均高于25 cmH2O。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结论 以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视乳头水肿患者,易误诊为视神经炎或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时测颅压及头部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眼科,2019, 28: 140-144)

    肉毒毒素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连续性内斜视
    艾立坤 郭芮琳 康梦田 吴晓
    2019, 28(2):  145-14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14
    摘要 ( 10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连续性内斜视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效果、副作用及其转归。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连续性内斜视经肉毒毒素治疗后观察6个月以上的15例患者。 方法 根据内斜度对双眼内直肌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检查复视程度、眼球运动、斜视度、同视机双眼3级视功能、近立体视的变化,以及注射肉毒毒素后的副作用。主要指标 斜视度、注射剂量、3级视功能及注射肉毒毒素后副作用。结果 患者治疗前平均内斜度为(18.71±6.02)PD,平均注射剂量(2.83±1.02)U,每国际单位肉毒毒素约可矫正内斜6 PD(y=6.11x+3.10, R2=0.52)。注射肉毒毒素后6个月(平均17.67±21.24个月)以上的随诊中,内斜视降至(-0.93±5.70)PD。13例(86.67%)患者复视消失,其中8例恢复立体视功能(同视机),1例过矫为外斜视(-20 PD),1例仍残余内斜(+7 PD)仅偶有复视。治疗后内融合范围由(3.60±5.53)度扩大至(7.33±6.23)度,近立体视(颜少明立体图)通过40"的人数从治疗前的0例至治疗后的5例(33.33%)。注射后发生上睑下垂1例,垂直斜3例,均在注射后6周内自行恢复。结论 肉毒毒素内直肌注射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引起的连续性内斜视效果好,绝大多数患者消除复视,内融合范围扩大,并可获得双眼立体视功能重建,效果持久。所带来的上睑下垂,垂直斜等并发症可在短期内恢复。(眼科, 2019, 28: 145-149)

    联合应用Corvis ST和Pentacam角膜地形图诊断圆锥角膜
    肖明 马代金
    2019, 28(2):  150-15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15
    摘要 ( 13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联合 Pentacam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意义。设计 诊断试验。研究对象  圆锥角膜患者36例(63眼),根据病情程度分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KC)组(21眼)和临床期圆锥角膜(KC)组(42眼);选取同时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正常近视眼患者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方法  每眼使用 Corvis ST、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得到 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角膜地形图和生物力学指数(TBI)及角膜地形图的Belin/Ambrosio综合偏差值(BAD-D)3个参数。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寻各参数诊断阈值,再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价值。主要指标  CBI、BAD-D及TBI。结果  SKC组BAD-D(3.32±2.18)、TBI(0.76±0.32)高于对照组的(1.64±0.52)、(0.37±0.32)(P=0.040,P<0.001);KC组CBI(0.99±0.03)、BAD-D(13.00±8.21)、TBI(1.0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0.46±0.36)、(1.64±0.52)、(0.37±0.32)(P均<0.001)。在SKC组,BAD-D、TBI具有中等诊断效果,其诊断阈值分别为2.44、0.58,AUC分别为0.759(敏感度66.7%、特异度95.0%)、0.804(敏感度71.4%、特异度78.3%);在KC组,BAD-D、CBI、TBI均具有良好诊断效果,其诊断阈值分别为3.77、0.97、0.99,AUC分别为1.000(敏感度100%、特异度100%)、0.988(敏感度92.9%、特异度96.7%)、0.950(敏感度100%、特异度90.0%)。结论 TBI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率最高,其次是BAD-D,而CBI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效率不高;BAD-D、CBI和TBI对成熟期圆锥角膜都有良好诊断效果。(眼科,2019, 28: 150-154)

    短篇论著
    学科动态
    病例报告
    额部注射玻尿酸致三角综合征合并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孙董洁 王海燕 王雨生
    2019, 28(2):  159-16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2. 021
    摘要 ( 196 )   PDF (1141KB) ( 54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