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25
    消息
    述评
    目前国内青光眼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李建军 王亚星
    2019, 28(1):  1-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1
    摘要 ( 498 )   PDF (1078KB) ( 65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防治青光眼盲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青光眼诊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眼底照相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重视不够、眼底照相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错误理解或过度依赖OCT及视野结果进行青光眼诊断、非青光眼专业医师对青光眼视神经改变认知不足、医疗单位普遍缺少眼科PACS系统等。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青光眼诊断知识学习及眼底照相技能培训、制定和推广青光眼规范化诊断指南、推行信息化管理及区域协同医疗管理等手段加以解决。(眼科,2019,28:1-4)

    图片病例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致双眼视乳头水肿
    王婧 卢弘 邱怀雨 李锦平 袁俊亮 许卓再
    2019, 28(1):  4-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3
    摘要 ( 401 )   PDF (546KB) ( 57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54岁。双眼无痛性视力剧降4天就诊。肾小球肾炎继发性高血压4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透析2年。视力:右眼0.2,左眼0.2。双眼视盘边界模糊,显著充血隆起 ,视盘旁可见簇状出血,视网膜散在浅层片状出血(图A、B)。FFA:晚期双眼视盘高荧光,渗漏明显。头颅CT:左侧内囊后肢缺血性改变。复查期间双眼视力下降至眼前手动。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左侧横窦信号不均,狭窄(血流不均)(图C)。头颅MRI:左侧横窦高信号影,不除外血流不均所致(图D)。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主要表现为脑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以及皮质静脉扩张、迂曲,显影时间延长。MRI结合MRV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其敏感性达90%以上。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眼科医生对不明原因视力下降及视乳头水肿,结合患者全身情况考虑,要常规 MRI检查,对怀疑有神经血管系统疾病者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讲座
    急性眶腔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
    朱豫
    2019, 28(1):  5-1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2
    摘要 ( 464 )   PDF (944KB) ( 60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眶腔综合征(acute orbital compartment syndrome,AOCS)是眼科和急诊科医师应熟悉的眼科急诊之一。眼眶是一相对封闭的空间,当眶内容量短时间内增多时,可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供血障碍。高眶压超过一定时间,则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综述AOCS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和处理等。(眼科,2019, 28: 5-10)

    论著
    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发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
    乔春艳 邵蕾 许欣悦 杜秀娟 杨晓晗 曹凯 刘涛
    2019, 28(1):  11-16.  doi: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3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2002-2016年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NVG患者。方法 回顾200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NVG患者1094例(1152眼)的病历资料。分析2002-2006年及2012-201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构成比;并且分析2013年前后NVG手术治疗方式构成比。主要指标 病因构成比、手术方式构成比。结果 2002-2006年组(121例)及 2012-2016年组(4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首要原发病(54.5%和52.1%);视网膜静脉阻塞其次(33.1%和26.7%)。2012-2016年组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肿瘤病例明显增多。儿童NVG最常见原发病是Coats病(36.4%)。2013年前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最多(37.2%),2013年后下降到18.1%(χ2=53.997,P=0.000);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从2.9%上升到45.1%(χ2=246.599,P=0.000)。外滤过手术治疗者从32.6%下降到16.6%(χ2=39.714,P=0.000),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睫状体破坏类手术者从11.1%下降到2.2%(χ2=38.495,P=0.000)。去除单纯行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者,2013年前、2013年后,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均居于首位,其次为外滤过手术,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2002-2016年15年间北京同仁医院NVG住院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原发病因未发生明显变化。首要病因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随着抗VEGF药物临床应用,NVG治疗策略发生巨大变化,抗VEGF治疗取代睫状体破坏类手术成为首位初始治疗方式;睫状体破坏和外引流手术有下降趋势但仍是目前治疗NVG的重要手术方式。(眼科,2019, 28: 11-16)

    图片病例
    结膜囊肿
    赵云 李浩晴 赵红
    2019, 28(1):  16-16.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4
    摘要 ( 373 )   PDF (556KB) ( 58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甲皱襞微循环的初步观察
    田佳鑫 李猛 辛晨 谢媛 石砚 桑景荭 王怀洲 王宁利
    2019, 28(1):  17-23.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4
    摘要 ( 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甲皱襞微循环情况。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POAG患者51例包括高眼压性青光眼(high tension glaucoma,HTG)34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17例;正常受试者70例(对照组)。方法 用甲皱襞微循环检测仪(JH-1004显微镜)对受试者非主导手无名指行甲皱襞微循环检测。观察甲皱襞毛细血管出血情况,测量毛细血管密度、无血管区间距(两毛细血管近端平行距离),毛细血管动脉支及静脉支管径(管径最宽距离),计算无血管区>200 μm、毛细血管扩张(动脉支管径>15 μm或静脉支管径>20 μm)存在的例数及评分。以血管扩张为例,0处、1处、2处、≥3处血管扩张分别评分为0、1、2、3。主要指标 甲皱襞毛细血管密度,无血管区>200 μm、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存在例数及评分。结果HTG组、NTG组和对照组甲皱襞毛细血管密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9,10)、10(9,10)和10(9,10)(χ2=4.123,P=0.127); 出现无血管区>200 μm者分别为20例(58.8%)、8例(47.1%)和27例(38.6%)(χ2=3.894,P=0.143);出现毛细血管出血者分别为15例(44.1%)、6例(35.3%)和18例(25.7%)(χ2=3.633,P=0.163);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者分别为18例(52.9%)、7例(41.2%)和21例(30.0%)(χ2=5.195,P=0.074),其中POAG组与对照组相比,χ2=4.492, P=0.034。HTG组、NTG组和对照组无血管区评分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1.25)、0(0,1)和0(0,1)(χ2=3.842, P=0.146);毛细血管出血评分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0,1)、0(0,1)和0(0,1)(χ2=3.156,P=0.206);毛细血管扩张评分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2)、0(0,1)和0(0,1)(χ2=8.125,P=0.017)。进一步行两组间比较,其中HT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904,P=0.004)。结论 POAG患者出现甲皱襞毛细血管异常扩张的情况较正常人明显增多,并且HTG患者出现甲皱襞毛细血管扩张的严重程度较正常人更重,提示POAG的发生可能和微循环异常相关;本研究显示的HTG和NTG患者甲皱襞微循环异常情况尚无显著差异,可能与NTG患者的样本量较少及甲皱襞微循环的检测指标局限有关。(眼科,2019, 28: 17-23)

    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对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效果的影响
    李思珍 梁远波 王宁利 孙霞 范肃洁 孙兰萍 刘文茹 SUCIJANTI
    2019, 28(1):  23-2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5
    摘要 ( 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周边虹膜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PAS)范围对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效果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的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6例(116眼)。方法  84例接受LPIP治疗(LPIP组),32例接受降眼压药物治疗(药物组)。在治疗后1、2、6小时测量眼压。眼压控制后进行视力、房角镜、眼底、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主要指标  眼压、PAS范围。 结果LPIP组和药物组PAS范围与发作持续时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0.579, 0.288,P<0.05)。LPIP组PAS与术后2 h、6 h眼压具有较强相关性(r=0.296,0.334,P<0.05)。PAS范围在发作持续时间≤24 h者(2.3±2.9个钟点)显著小于发作持续时间>24 h者(6.2±4.0个钟点)(P<0.001)。药物组PAS≤6个钟点者与PAS>6个钟点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无显著性差异。LPIP组 PAS≤6个钟点者术后1 h(28.4±15.1 mmHg)、2 h(22.0±13.1 mmHg)、6 h(17.9±8.52 mmHg)眼压均低于PAS>6个钟点者(35.5±15.5、29.6±11.4、24.9±10.4 mmHg)(P=0.066、0.020、0.003)。结论 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S范围≤6个钟点的病例采用LPIP治疗其效果优于PAS范围>6个钟点者。(眼科,2019,28:23-28)

    图片病例
    眼底立体像显示发育性青光眼浅碟状视杯
    李建军 李然 马英楠 王鑫
    2019, 28(1):  28-2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5
    摘要 ( 376 )   PDF (248KB) ( 56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25岁。左眼诊断发育性青光眼8年,因眼压失控曾行小梁切除术,目前左眼矫正视力0.2(-9.00 DS),眼压14mmHg。上方结膜滤过泡弥散,前房中深。普通眼底像上难以判定视杯边界。眼底立体像示左眼大视盘,视盘中央血管无明显移位,杯大,呈浅碟状,C/D=0.9,上、下方近视盘边界处可见典型刺刀征(星号)。视野呈管状。

    论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体解剖特征的测量分析
    李爱林 郭黎霞 吕爱国 崔宏宇 张志宏 张新 范肃洁
    2019, 28(1):  29-33.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6
    摘要 ( 6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降眼压前后睫状体形态结构及位置的变化,评价睫状体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方法 对入选患者分别在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眼压下降后1个月和6个月进行双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及眼压等检查。通过测量软件对所获得的UBM图像中的睫状体参数进行测量分析。主要指标 中央前房深度(ACD)、最大睫状体厚度(CBTmax)、巩膜突位点处睫状体厚度(CBT0)、距巩膜突1 mm处睫状体厚度(CBT1)、睫状体前移距离(APCB)、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虹膜–睫状突距离(ICPD)、小梁-睫状体夹角(TCA)、小梁–虹膜夹角(TIA)。结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与对侧眼相比,ACD浅(1.73±0.21,1.96±0.38)、CBTmax短(1.07±0.13,1.16±0.06 μm)、CBT0短(0.90±0.08,0.98±0.04 μm)、TIA窄(1.73°±2.47°,7.12°±7.15°)(P均<0.05);发作眼与缓解后1个月相比,ACD、CBTmax、CBT0、APCB、ICPD、TCA、TIA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6个月后相比ACD、APCB、TCA、TIA仍有统计学差异,但差异程度不尽相同。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与对侧眼和发作眼缓解后相比,均呈现出前房更浅,房角更窄,睫状体更薄且相对位置前移的解剖特征。(眼科, 2019, 28: 29-33)

    巩膜长隧道法Ahmed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年效果观察
    叶琴 林毓妮 姚贻华 朱益华
    2019, 28(1):  34-3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7
    摘要 ( 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经巩膜长隧道法植入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方法 常规巩膜瓣下植入组10例10眼,巩膜长隧道法植入组10例10眼。巩膜长隧道法系用27G针头在颞上方距角巩膜缘4 mm处巩膜穿刺入前房形成巩膜隧道用以插入引流管。术后平均随访(11.6±5.77)个月。主要指标 眼压、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末次随访时,常规巩膜瓣下植入组平均眼压 (17.0±8.97)mmHg,巩膜长隧道组平均眼压 (18.5±7.78) mmHg。组内各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同术前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组间各随访时间点的眼压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成功率常规巩膜辦组60%,巩膜长隧道组80%(P=0.035);部分成功率常规巩膜辦组30%,巩膜长隧道组20%(P=0.487)。常规巩膜辦组、巩膜长隧道组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4例、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3)。结论 引流管经巩膜长隧道植入Ahmed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巩膜组织损伤更轻、操作更简便,且术后早期浅前房并发症更少,1年的降眼压效果不亚于常规巩膜瓣下植入法。(眼科,2019, 28: 34-38)

    图片病例
    睫毛异位症
    李浩晴 赵云 赵红
    2019, 28(1):  38-3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4
    摘要 ( 280 )   PDF (672KB) ( 5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74岁。因右眼异物感5年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右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近外眦处上睑结膜下可见一簇黑色毛发生长,质地及长度与睫毛相似,数量为3根,毛发周围见多个乳白色结石样物质嵌入睑结膜中,周围可见结膜瘢痕。临床诊断:右眼睫毛异位症伴结膜结石,右眼慢性结膜炎。

    论著
    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远期失败滤过泡
    秦健翔 解彦茜 胡城 王小洁 梁远波
    2019, 28(1):  39-42.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8
    摘要 ( 8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初次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远期失败滤过泡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初次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的患者24例25眼,平均年龄(46.2±16.6)岁。方法 对于远期失败滤过泡,先利用针头进行囊壁的切开和分离,再伸入巩膜瓣下进行巩膜下分离,并穿刺进入前房以确保前房与滤过泡相通,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FU。成功的定义为不使用或使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21 mmHg。主要指标 眼压,并发症,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结果 前一次滤过手术与本次针刺分离术平均间隔(53.5±67.7)个月。术前平均眼压(28.4±9.8)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24.6±11.9)mmHg。平均随访(7.6±7.8)个月。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数为(2.7±1.1)种,术后6个月为(0.8±0.9)种。术后6个月成功率为44%。结论 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术简单,具有可接受的手术成功率,是青光眼滤过术后远期滤过功能不良在再次滤过手术治疗前可选择的方法。(眼科,2019, 28: 39-42)

    50 岁以上人群视盘周围脉络膜分层厚度的流行病学研究
    徐捷 王亚星 蒋冉 赵晶 张琪 魏文斌 徐亮 Jonas Jost B
    2019, 28(1):  43-4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09
    摘要 ( 9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50 岁以上人群视盘周脉络膜大血管层及中小血管层的厚度与眼部及全身参数之间的关系。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2011年“北京眼病研究”人群3468名,平均年龄(64.4±9.6)岁。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详细的眼科检查及全身系统检查。SD-OCT对视盘旁区域的扫描采用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 mm环形扫描,利用自制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受试者右眼视盘旁八个方位(颞侧、颞上、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颞下)的脉络膜大血管层及中小血管层厚度,每个位置之间间隔45°。将脉络膜厚度与人口学、全身系统、眼生物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 视盘旁八个方位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及中小血管层厚度。结果 可测量视盘周脉络膜血管层厚度者3000名(86.5%)。 视盘周脉络膜全层平均厚度为(134.12±53.22)μm。脉络膜大血管层平均厚度为(102.76±48.17)μm,上方最厚(120.1±55.8)μm,下方最薄(79.3±40.5)μm,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平均厚度为(31.40±7.18)μm,上方最厚(35.3±9.9)μm,下方最薄(30.7±9.3)μm。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厚度与年龄(P=0.000)、眼轴(P=0.000)、β萎缩弧面积(P=0.000)、认知功能评分(P=0.01)有关。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与年龄(P=0.000)、眼轴(P=0.000)、α萎缩弧面积(P=0.002)、β萎缩弧面积(P=0.000)、认知功能评分(P=0.026)有关。结论 视盘周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及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上方最厚,下方最薄。较厚的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厚度与较小的年龄、较短的眼轴、较小的β萎缩弧面积、较高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相关。较厚的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与较小的年龄、较短的眼轴、较小的α萎缩弧面积、较小的β萎缩弧面积、较高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相关。(眼科,2019, 28: 43-48)

    AccuPen手持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的3岁以下婴幼儿正常眼压值研究
    苏晓丹 赵书萍 邓敏
    2019, 28(1):  49-51.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0
    摘要 ( 8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0~3岁婴幼儿正常眼压值及其影响因素。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 0~3岁正常婴幼儿514例。方法 水合氯醛镇静下使用AccuPen手持数字化压平式眼压计对每只眼测量仰卧位眼压3次。并使用手持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眼压与角膜厚度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主要指标 眼压值。结果 514例中右眼平均眼压(15.63±2.76)mmHg,左眼(16.17±2.66)mmHg。0~12个月组454例,右眼平均眼压(15.69±2.82)mmHg,左眼(16.26±2.69)mmHg;13~24个月组51例,右眼平均眼压(15.31±2.16)mmHg,左眼(15.51±2.19)mmHg;25~36个月组9例,右眼平均眼压(14.67±2.92)mmHg,左眼(15.11±2.85)mmHg。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呈弱正相关(r=0.302~0.313,P=0.000)。结论 0~3岁婴幼儿眼压值与成年人无明显差别。(眼科,2019, 28: 49-51)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6个月疗效观察
    周真宝 杨晖 王娜 苏丽苗 卓楠
    2019, 28(1):  52-5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1
    摘要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1-12月厦门市儿童医院ROP患儿24例(47眼),其中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Ⅰ型33眼,急进型后极部ROP 14眼。方法 患眼玻璃体内单次注射康柏西普0.03 ml,术后1、2、4、6、10、14、18、24周进行眼底随访复查。治疗有效为附加病变消失或血管纡曲、扩张减轻,嵴淡化或消退,周边无血管区开始血管化。主要指标 治疗有效及复发的眼数。结果 行1次注射者39眼;行2次注射者4眼,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者4眼,行玻璃体切除术者1眼。所有患眼治疗均有效,随访期间未见复发者。随访期间,2眼于注射后1周见局部沿血管分布的白色渗出,余均未见与药物或治疗相关的眼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OP有效,但远期安全性尚待评估。(眼科, 2019, 28: 52-55)

    图片病例
    眶缘部双皮样囊肿
    赵云 赵红
    2019, 28(1):  55-5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7
    摘要 ( 295 )   PDF (188KB) ( 56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1岁6个月。足月顺产,无先天性发育异常。发现右眼眶外上缘偏平状肿物隆起半年。近来发现肿物增大。右眼上睑外侧接近右眼眶外上缘可见扁平状隆起肿物,质硬,边界清楚,扪及两个相邻的类圆形结节状肿物,可推动。按压无疼痛。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未见异常。眼眶CT检查见右眶外上缘两个相邻的圆形低密度区(白色箭头),中间有间隔,两圆形肿物直径总和11 mm,其中较大肿物直径6 mm,CT值:-29~38HU。住院后行眶前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皮样囊肿。

    论著
    18例儿童结节性硬化症的眼部表现及特点分析
    苏学刚 王旭 冷非 李莉 白大勇
    2019, 28(1):  56-6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2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的眼部表现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8例儿童TSC患者。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底照相、红外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TSC1/TSC2基因检测资料。主要指标 外眼、眼前节、眼底影像所见。结果 TSC患者年龄(7.12±3.33)岁。其中5例(27.8%)眼睑纤维瘤,2例(11.1%)眼睑皮肤脱色素斑,2例(11.1%)白色不规则虹膜结节,1例(5.6%)虹膜白色沉积物。11例患者(22眼)OCT发现39个视网膜错构瘤,红外眼底照相发现28个,彩色眼底照相发现13个。11例患者中存在TSC2 基因突变9例,其中2例为新发现的突变。结论 TSC患儿除了眼睑及虹膜受累外,视网膜错构瘤更多见。OCT较眼底照相对早期视网膜错构瘤的检出率更高。(眼科,2019, 28: 56-60)

    短篇论著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陈伟芳 王秀春 郑通美 蔡卫国 郭蕴颐
    2019, 28(1):  60-61.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4
    摘要 ( 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尤其是大范围脱位的患者白内障手术较为困难。大范围脱位者以往多采用囊内摘除,存在切口大、玻璃体易脱出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困难等缺点,不能获得好的视觉效果。近年来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应用虽取得一些效果[1-2],但囊袋大范围脱位的患者术中仍可出现脱位扩大的情况[3],尝试CTR联合虹膜拉钩处理晶状体半脱位,可使大范围脱位的囊袋复位更稳定,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得以顺利实施[4]。本文总结8例晶状体囊袋半脱位超过180°的白内障手术应用CTR联合虹膜拉钩处理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

    教学园地
    学组导向教学法在眼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周吉超 张纯 冯云 倪薇 刘子源 杨雷 田彦杰
    2019, 28(1):  62-6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3
    摘要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学组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眼科见习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前瞻性随机对照教学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2012级8年制学生98名。方法 随机纳入的98名学生中实验组48名,对照组48名。实验组施行学组导向教学法,对照组施行常规眼科PBL+CBL教学法。在教学结束后3天、3个月、6个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指标 教学满意度、职业意向及职业规划确定率。结果 实验组在授课后3天笔试成绩优秀率(33.3%)以及教学总体满意度(87.5%)优于对照组(8.3%、33.3%)。在授课后3天,实验组职业意向确定率(43.8%)、职业规划确定率(68.8%)、口试成绩优秀率(29.2%)均优于对照组(16.7%、43.8%、8.3%),但6个月后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组导向教学法在眼科见习教学早、中期能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利于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但在教学晚期的效果尚不明确。(眼科,2019, 28: 62-65)

    短篇论著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继发于脉络膜骨瘤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初步疗效观察
    杨琼 魏文斌 刘月明 史雪辉
    2019, 28(1):  66-6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5
    摘要 ( 2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络膜骨瘤是一类少见的脉络膜良性肿瘤,典型的外观为黄色或橘色边界清楚的脉络膜肿块,年轻患者多见,多数是女性,80%病例为单眼发病[1],肿瘤最常位于视盘周围及黄斑区。脉络膜骨瘤的颜色取决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色素的程度,早期病变通常为橘红色,晚期通常为黄白色[2]。虽然脉络膜骨瘤生长缓慢,但60%的患眼会有严重的视力损害,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在31%~47%的患者中[2]。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注射已成为CNV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回顾一组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继发于脉络膜骨瘤的CNV的初步治疗效果。

    病例报告
    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三例
    胡玉章
    2019, 28(1):  68-77. 
    摘要 ( 2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  男性,26岁。自幼视力差,不能矫正。全身查体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双眼矫正视力均0.15。双眼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任何异常。双眼红绿色盲,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觉诱发电位(VEP)、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均正常。OCT 中心凹椭圆体带断裂、缺损、外界膜受累(图1)。双眼多焦ERG(fmERG) 中心1环振幅明显降低,峰时延长。视野检查:中心暗点。诊断:双眼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occult macular dystrophy,OMD)。
    病例2  男性,20岁。偶然发现右眼视力差2个月。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 0.5 不能矫正,左眼 1.0。右眼色盲,左眼色觉正常。双眼RAPD (-)。双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异常。FFA、VEP、全视野ERG均正常。视野检查:正常。fmERG左眼正常,各环振幅、峰时正常。右眼一环振幅明显降低。OCT右眼黄斑中心凹椭圆体带粗糙、部分缺损;左眼正常(图2)。诊断:右眼OMD。
    病例3  男性,41岁。双眼视力差多年。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 0.3,左眼0.8,双眼红绿色盲,RAPD(-)。双眼无充血。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异常。FFA、VEP、眼底像均正常。fmERG双眼中心1环振幅低平。OCT黄斑中心凹椭圆体带混浊、模糊、断裂、不规则(图3)。双眼视野中心暗点。诊断:双眼OMD。

    继发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其转归一例
    林怡均 窦宏亮
    2019, 28(1):  69-7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7
    摘要 ( 142 )   PDF (1649KB) ( 5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21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住院期间血压波动于150~170/100~110 mmHg,血肌酐由>3000 μmol/L降至700~900 μmol/L,血小板波动于70~100×109/L。住院后3天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来眼科会诊。查体:视力右眼0.15,左眼0.08。眼压右眼8.1 mmHg,左眼8.4 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视盘轻度充血水肿,视网膜动静脉变细,散在浅层点状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可见黄白色点状病灶,下半视网膜渗出性大面积脱离(图1A、B)。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隆起,神经上皮下积液(图1C、D)。初步考虑为脉络膜炎症引起的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双眼给予球后注射20 mg曲安奈德。当天下午仍常规行全身肝素化血液透析治疗。当晚诉左眼胀痛,视力下降到手动/眼前,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62 mmHg,右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眶压高,眼球固定,眼睑淤血,下睑注射针眼处渗血,球结膜出血,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眼底窥不清。急诊眼眶CT显示双眼球后出血(图2)。毛果芸香碱点眼,眼压未能控制,行前房穿刺后前房消失,眼压进一步升高无法测出,即行左眼前房成形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第1天,双眼视力光感,眼压右眼8.2 mmHg,左眼31.1 mmHg,右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眼睑轻度肿胀,左眼眶压基本正常,角膜透明,前房浅,因身体虚弱未能行眼底检查,B超检查显示双眼视网膜脱离,左眼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下积血(图3)。内科将血液透析调整为无肝素透析方案。术后第2天,左眼眼压降到22 mmHg,眼部查体大致同前。肾透析4个月眼底彩照(图4A)和OCT(图4B)。右眼视网膜已复位;右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仍有积液。继续透析7个月后右眼视力提高到0.03,左眼无光感,眼压右眼10 mmHg,左眼49 mmHg,右眼视网膜已复位。左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全脱离,玻璃体积血。左眼行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1周后行睫状体光凝术,术后1周左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眼压25.8 mmHg。透析后8个月行肾移植手术,术后右眼视力逐渐提高到0.3,左眼无光感(图5)。患者最终诊断: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血压性脉络膜病变、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

    误诊为结膜炎的结膜MALT淋巴瘤一例
    王小琴 喻谦 曾流芝
    2019, 28(1):  71-72.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8
    摘要 ( 3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36岁。发现左眼结膜肿物伴异物感8个月。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结膜肿物,伴异物感、眼红、眼痒,无视力下降、复视,就诊于其他医院眼科,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给予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患者眼红、眼痒症状缓解,但肿物逐渐扩大,累及整个下睑结膜和外侧下穹窿结膜,遂于我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及家族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正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正常,双眼运动正常,眼球无突出。左眼下睑结膜可见结膜弥漫性增生组织,累及整个下睑结膜,肿物呈“滤泡样”改变(图1A),左眼颞侧下穹窿结膜可见扁平状肿物,呈“鲑鱼肉样”改变(图1B),质地软、边界不清、无压痛。双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行左眼结膜肿物活检术,于显微镜下取外侧下穹窿结膜增生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显示(图2):送检组织为红色小组织,1.5 mm×1.2 mm×1.0 mm。镜下可见弥漫性分布的小淋巴样细胞浸润,有残存生发中心。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小淋巴样细胞为CD20(+)、CD43(±)、CD10(-)、Bcl-6(-)、Bcl-2(+)、CD3ε(-)、PKC(-),K167阳性率为8%。基因重排:IgK和IgH在目标范围条带内均查见克隆性扩增峰。诊断为左眼结膜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转入肿瘤科进行放射治疗,总共进行13个疗程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半年后复查,左眼球结膜、睑结膜表面光滑,无充血,未见复发,且患者全身未见转移病灶(图3)。  

    图片病例
    视神经鞘脑膜瘤
    刘丽娟 燕飞 王进达 王鑫
    2019, 28(1):  72-72.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8
    摘要 ( 205 )   PDF (169KB) ( 5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56岁。左眼视力下降半个月。矫正视力0.5。右眼外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模糊,隆起,色淡,盘周视网膜水肿(图A)。余未见明显异常。眼眶MRI:横断面T2WI,左侧视神经周围病变,呈等信号,包绕视神经(图B);横断面增强T1WI压脂,病变强化,显示双轨征(图C);冠状位增强T1WI压脂,显示视神经周围软组织肿块包绕视神经(图D)。诊断:左侧视神经鞘脑膜瘤。

    病例报告
    小梁切除术治疗Radius-Maumenee综合征一例
    杨阳 李建华 兰长骏
    2019, 28(1):  73-7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19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55岁。主诉左眼发红、视力下降半年于2015年1月2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开始出现左眼发红,视物渐模糊,无明显眼胀、眼痛,无眼球突出、耳鸣或其他全身症状。无既往病史及长期服用药物史。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双眼均0.8,矫正视力双眼均1.0。眼压:右眼 19 mmHg,左眼34 mmHg。眼球各向转动正常,无眼球突出、球结膜水肿。裂隙灯检查:左眼各象限巩膜静脉迂曲、增粗(图1),右眼巩膜血管未见异常。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约3.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检查:右眼视盘C/D=0.3,左眼视盘C/D=0.8。前房角镜检查示双眼房角各象限均开放。视野检查左眼管状视野。OCT检查:左眼视盘盘沿明显变薄(图2)。头颅及颈部DSA检查未见动静脉瘘及其他血管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胸部X线、头颅CT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由于未能发现上巩膜静脉压升高的原发病因,诊断为Radius-Maumenee综合征。局部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和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口服醋甲唑胺片1周后,左眼眼压仍30 mmHg以上。故收入院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手术部位选择于鼻上方角巩膜缘尽量避开迂曲增粗的巩膜静脉(图3)。术后3个月复查左眼结膜下滤过通畅,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左眼眼压14 mmHg。

    图片病例
    脉络膜黑色素瘤及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的组织病理
    顼晓琳
    2019, 28(1):  74-7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9
    摘要 ( 167 )   PDF (1119KB) ( 50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图:男性,45岁。脉络膜黑色素瘤。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核大,红色核仁显著。
    右图:女性,36岁。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胞浆宽阔、色素丰富,细胞核呈小圆形,核浆比很小。   

    病例报告
    肺癌双眼先后虹膜、脉络膜转移继发青光眼一例
    李秋梅 毕大光 霍冬梅 李绍伟
    2019, 28(1):  75-77.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0
    摘要 ( 3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72岁。主因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加重视物不见1个月于2017年10月20日就诊。既往肺癌病史4年,行右上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分型中分化腺癌),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2年后耐药,现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治疗。否认眼病史及其他全身病史,否认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矫正0.8,左眼无光感。 眼压:右眼 12 mmHg,左眼48 mmHg。右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杯盘比(C/D) 0.3,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颞上方网膜下可见青灰色隆起,黄斑中心凹反射可见。左眼:结膜充血(+),角膜清,无KP,前房轴深正常,周边前房深度1/2 CT,房闪阴性,虹膜纹理欠清,颞下虹膜组织疏松,虫蚀状,表面及鼻下方虹膜面均可见灰黄色颗粒状物(图1),瞳孔圆形,直径5 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轻混,眼底视盘边界清,C/D 1.0,盘沿消失,网膜血管走行正常,眼底未见隆起及结节,视网膜平伏(图1)。房角镜检查:双眼虹膜根部轻度膨隆,全周房角窄开放,右2:00及6:00钟位处近周边虹膜面可见一灰黄色颗粒状物。诊断:左眼继发性青光眼,绝对期;左眼肺癌虹膜转移?。给予卡替洛尔、布林佐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点左眼。UBM检查示双眼周边虹膜膨隆,部分与房角结构相贴遮挡巩膜突,睫状体位置前移与虹膜根部距离缩短,睫状体未见异常回声,左眼颞侧及鼻下方虹膜可见强回声,颞侧虹膜后可见囊样无回声区。B超检查示:右眼视盘颞下方玻璃体内可见扁平隆起实性占位病变,边界尚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其内可见血流信号,双眼玻璃体内可探及少量弱点状及条带状回声,不与后极部球壁相连,动度(+),后运动(+),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未见血流信号。眼眶MRI示,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前部略增粗并异常信号影,未见明显强化。左侧眼上下肌群及下直肌肌腹略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示,左眼未见明确结节及肿块影,未见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异常摄取。因患者左眼无视力,且无明显不适症状,继续药物降眼压,电话随访症状无明显变化。患者于2018年4月10日复诊诉右眼视力下降20天,无眼疼、眼胀、头疼等伴随症状。眼部检查:视力:右眼视力0.3,矫正不提高,左眼:无光感。眼压:右眼41 mmHg 左眼:48 mmHg。右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清,无Kp,前房中深,房闪阴性,瞳孔直径3 mm,鼻上方虹膜面虫蚀样改变同左眼虹膜改变,晶体轻混,眼底视盘边界清,C/D约0.8,颞上及颞下血管弓处可见青灰色隆起病灶,网膜平伏。左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雾状混浊,色素性KP(+),前房中深,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6 mm,对光反应消失,瞳孔缘可见新生血管,颞下及鼻下方虹膜面虫蚀样改变较前明显(图2),晶状体轻混,余窥不入。房角镜检查:右眼虹膜根部平坦,鼻上方虹膜组织疏松前粘连,余方位房角开放(图3),诊断:双眼继发性青光眼,双眼肺癌虹膜转移,双眼白内障。给予卡替洛尔、布林佐胺、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双眼,用药1周复查,右眼视力0.15,眼压28 mmHg  左眼32 mmHg。因右眼药物降眼压效果不佳,视力下降明显,于2018年4月24日局麻下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取鼻上方病变处虹膜组织及切除小梁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右眼视力0.2 ,眼压6~10 mmHg, 滤过泡弥散隆起。术后1周行ICGA及FFA检查提示双眼脉络膜转移癌(图4)。OCT提示:脉络膜占位性病变。 病理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光镜下所见及免疫组化结果CK5/6(-)、CK8/18(+)、Wapsin A(+)、TTF-1(+)、S-100(+)、Vimentin(+)、Ki-67少量细胞(+)、P63弱(+)、EMA (+)、Syn(-),符合转移癌(肺癌)组织病理学改变(图5)。术后2个月随访视力、眼压稳定,双眼虹膜病灶及眼底未见明显变化。

    I型Stickler综合征一例
    杨洋 肖骏
    2019, 28(1):  78-7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1
    摘要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29岁。因双眼前黑影5天于2018年6月7日就诊。全身检查:面中部扁平,低鼻梁。既往其它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其父年轻时有类似症状,后因视网膜脱离于2年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眼科检查:右眼:1.0,左眼:0.8(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7 mmHg。双眼眼位正。双眼眼前节检查正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可见少许帘幕状漂浮物。双眼视盘界清色正;视网膜血管走行、中心凹反光均正常(图1A、B)。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玻璃体内见条片样遮挡(图1C、D)。闪光视网膜电图及多焦点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外周血基因检测显示在I型胶原纤维α1(COL2A1)基因外显子区域chr12-48371798p.R1036存在c.3106C>T 的杂合突变(图2)。诊断:Stickler综合征。

    以闭塞性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炎为特征的Behcet病一例
    卢静 袁晨 谢学军
    2019, 28(1):  79-8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1. 022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29岁。因双眼反复红痛1周,加重伴眼胀、双眼视力下降1天于2017年6月3日以双眼Beh?觭et病入院。患者2016年因眼部不适住院治疗,外院诊断为Beh?觭et病。专科检查:右眼:视力HM/20 cm,睫状充血(++),角膜较多尘状KP,前房轴深3 CT,房闪可疑阳性,浮游细胞(-),虹膜纹理模糊,瞳孔局限性后粘连,瞳孔药物性散大,瞳孔直径约5 mm,瞳孔位正、不圆,晶体前囊表面色素沉着,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模糊,可见视乳头苍白、边界清,C/D 0.5,余窥不清,眼压20 mmHg。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结膜睫状充血(++),角膜散在点状KP,房闪(+),细胞(-),虹膜纹理模糊,瞳孔无粘连,瞳孔药物性散大,瞳孔直径约6 mm,瞳孔位正、瞳孔圆,晶状体前囊表面少许色素沉着,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盘水肿、视盘边界不清,C/D 0.4,静脉迂曲,动脉变细,周边及后极部视网膜可见大片新鲜出血,伴渗出,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余窥不清(图1),眼压21 mmHg。查体:患者面部及全身可见多处痤疮样皮疹,口腔可见溃疡。辅助检查:抗核抗体(IIF法)阳性(+)。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图像见2。黄斑OCT扫描图像见图3A、B。临床诊断:双眼Beh?觭et病。予局部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非激素类抗炎剂、散瞳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并继续口服激素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出院后3个月双眼OCT扫描见图3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