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22
    上一期   
    综述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王玲 杨晖
    2021, 45(2):  81-8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1
    摘要 ( 397 )   PDF (957KB) ( 16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全身血管危险因素及局部解剖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发病机制复杂的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控制全身危险因素是治疗关键。目前三大治疗尝试包括改善循环(如眼压干预、体外反搏、手术),减轻视盘水肿(如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玻璃体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神经营养(如干细胞治疗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81-88)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药物治疗进展
    张传宏 薛黎萍
    2021, 45(2):  89-9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2
    摘要 ( 3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入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性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性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89-98)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脉络膜异常改变的研究进展
    董素 蒋博 张中宇 孙大卫
    2021, 45(2):  98-102.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3
    摘要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络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对视网膜功能正常发挥起重要作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 是一类以异常分支状血管网和血管网末端息肉状膨大为特征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属于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谱系疾病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并且存在特征性脉络膜改变:局灶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所占比值增加、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继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障碍或新生血管形成。目前研究表明,脉络膜改变表现不同的PCV,在治疗反应和预后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脉络膜的角度重新认识PCV,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98-102)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疗进展
    陈丽娜 徐国兴
    2021, 45(2):  103-110.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4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常见于亚洲人群的视网膜疾病,眼底镜下表现为橘红色结节性病变,可合并有浆液性或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下出血。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是其临床诊断金标准,OCT及OCTA等技术的兴起提供了PCV诊断的新思路,OCT能清晰地分层显示异常分支血管网(branching vascular network,BVN)所在层面,且因其无创性及便捷性为随访带来极大便利,临床也针对PCV的OCT特征制定了诊断标准。PCV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VEGF、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治疗方案,其中以抗VEGF或联合PDT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为规范PCV诊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03-110)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爽 俞莹
    2021, 45(2):  110-117.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5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皮细胞逐渐失去其特异性标记,获得了间质细胞表型和功能。EndoMT参与了糖尿病各种眼外和眼内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糖和低氧刺激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oMT,并通过SNAI、TWIST等关键因子以及TGF-β、Notch、Wnt等信号通路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的形成。探索EndoMT在DR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将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10-117)

    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回退的相关因素分析
    彭婷婷 余新平
    2021, 45(2):  118-12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6
    摘要 ( 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歇性外斜视在青少年常见,其发病机制不明,术后回退率高。其术后效果回退可能与手术方式、手术年龄、术前斜视度、术前屈光度、术后早期眼位以及联合非手术治疗等有关,但目前对此的相关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然而术后早期眼位过矫、联合非手术治疗可以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回退的风险。(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18-123)

    儿童视觉筛查技术与标准的研究现状
    姚瑶 陈伟伟 付晶
    2021, 45(2):  123-130.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7
    摘要 ( 2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视觉筛查对于潜在眼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其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儿童视觉筛查的主要目标为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及其危险因素,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视力测试和仪器辅助的视觉检查(摄影验光仪、自动验光仪、小儿视觉扫描仪等)。直接视力测试无需专业技术人员,成本低廉,但对儿童年龄和配合度有要求。仪器检查覆盖受试者范围大,敏感性高,但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成本较高且易造成过度转诊。目前虽无统一的视觉筛查方案,但对各年龄儿童能进行的筛查项目、转诊标准和危险因素等有较为明确的共识。要做到儿童视觉筛查的普遍化、规范化,很多方面仍需努力和完善。(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23-130)

    羊膜匀浆液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胡淑娴 张文佳 胡竹林
    2021, 45(2):  130-134.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8
    摘要 ( 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羊膜作为生物膜其保存成本较高,无法持续地对创面输送细胞因子等。羊膜相关制品保留羊膜的一定特性,弥补其不足,为羊膜制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拓宽了道路。羊膜相关制品的基础为羊膜匀浆。本文将羊膜匀浆液生物学特性(低免疫原性、抗免疫反应、促进伤口愈合、抗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瘢痕形成、抗菌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30-134)

    基于泪液功能单位的干眼治疗
    张蕾
    2021, 45(2):  135-140.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9
    摘要 ( 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眼发病原因多,其主要特征是泪膜稳态失衡。泪膜稳态的维持得益于泪液功能单位各组成部分的正常运转。泪液功能单位由角膜、结膜、泪腺、睑板腺、泪腺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网络组成,通过调节方式控制泪液分泌。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功能失常会直接影响泪膜稳态而导致干眼。针对角膜的干眼治疗包括自体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接触镜及抗炎治疗;针对结膜的干眼治疗包括维生素A、抗炎治疗、手术;针对泪腺的干眼治疗包括环孢素A、雄激素、泪腺原位再生;针对睑板腺的干眼治疗包括按摩热敷、ω-3脂肪酸的饮食补充;针对泪膜的干眼治疗包括补充泪液、刺激泪液分泌、减少泪液蒸发和减少泪液排出。了解泪液功能单位的各组成部分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有助于干眼症的个性化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35-140)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刘振宇 何海龙 王进达 万修华
    2021, 45(2):  141-145.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10
    摘要 ( 3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现代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ICL植入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约2%~3.5%,严重时需白内障手术(<1%)。ICL植入术后早期并发性白内障与手术操作、患者年龄及屈光度等有关,而晚期并发性白内障多归因于ICL与晶状体的接触或房水循环改变有关。近年来术后早期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与ICL材质与设计类型改进、手术经验增长等因素有关。ICL拱高过低术后白内障发生风险上升,有研究认为理想拱高应在250~750 μm之间。(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41-145)

    应用OCT探究眼压与筛板参数的关系
    杜一帆 吴建 王宁利
    2021, 45(2):  145-151.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11
    摘要 ( 2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筛板的变形与血流减少一直被视作青光眼视神经轴突损伤的首发因素。病理性眼压升高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间有紧密关系。通过OCT技术衡量筛板及周边参数随眼压变化来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筛板深度(LCD)、筛板前表面厚度(PTT)、筛板曲率指数(LCCI)以及视盘血管密度等参数均与眼压具有相关性。眼压升高可对筛板结构和血流双重作用而影响青光眼的进展。但眼压的作用并非影响筛板的唯一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45-151)
    瞳孔检测在青光眼筛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张頔 索玲格 张纯
    2021, 45(2):  152-157.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12
    摘要 ( 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瞳孔对光反射是视网膜及视神经传入通路的一个潜在功能性标志,当青光眼出现单眼或双眼不对称发展的视神经病变时,可产生异常的瞳孔对光反射或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随着瞳孔对光反射检测设备不断发展,目前基于瞳孔动态影像识别技术检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准确度有所提高。本文对近年来新型瞳孔检测方法在青光眼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估瞳孔测量仪对青光眼检测的准确性和发展现状,为探索青光眼筛查的检测手段提供参考。(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52-157)

    双侧弥散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的研究现状
    蔡志鹏 张红 袁敏立 苏菲
    2021, 45(2):  158-164.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13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弥散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ilateral diffuse uveal melanocytic proliferation,BDUMP)是一种罕见的以双眼弥漫性葡萄膜增厚和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副肿瘤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中老年人,可引起双眼视力逐渐丧失,眼底表现为多发性类圆形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伴橘红色多边形色素性沉着,呈现出长颈鹿斑样改变。多模式影像学技术和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可协助诊断。其预后较差,血浆置换疗法联合针对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58-164)

    眼眶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孙梅 马建民
    2021, 45(2):  165-171.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14
    摘要 ( 2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NX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展性多器官疾病,属于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一个分型。典型表现是眼眶周围多发的硬化性黄褐色斑块或结节,可有萎缩、溃疡和毛细血管扩张。NXG主要影响皮肤和皮下组织,亦可累及身体其他系统和内脏器官,还可引起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大面积的变性坏死胶原伴随肉芽肿性炎症,可见胆固醇结晶、Touton巨细胞、泡沫细胞以及异物巨细胞浸润。通常预后良好,但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案。最常用烷基化剂进行化学治疗,在伴发其他系统疾病时可与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局灶性糖皮质激素注射、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可用于局部和轻微病变。其他治疗方式还包括干扰素、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但疗效各不相同。(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65-171)

    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
    逄作祥 于海斌
    2021, 45(2):  172-176.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15
    摘要 ( 2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泪囊炎是鼻泪管阻塞或狭窄等引起的常见泪道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疗法,不同疗法目的均为使用器械解除梗阻,重建引流通道。本文复习文献资料,比较了当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7种方法,认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好,微创、美观,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高效安全的方法。泪道内窥镜可在直视下对狭窄部位进行疏通,结合泪道置管,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具体到某一位患者时,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处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