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25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16, 25(1):  0. 
    摘要 ( 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以远程眼科学及青光眼诊疗为重点报道内容。刘杏等在频域OCT测量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述评一文中,从中国人GCIPL厚度的测量可重复性与分布规律、正常人GCIPL厚度的影响因素、青光眼患者GCIPL厚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的相关性、黄斑区GCIPL厚度对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效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黄斑区GCIPL厚度在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GCIPL厚度检测有可能较视盘周围RNFL厚度、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GCC)更早地发现青光眼性结构损害,指出了采用SD-OCT检测GCIPL厚度与视野、RNFL厚度、视盘参数等检测相互整合,是提高青光眼早期检出率的关键。本期刊登了2篇有关远程眼科方面的论著,在远程眼科视频会诊疾病构成比初步分析一文中,作者回顾了2014-2015年远程眼科视频会诊患者354例的疾病病种构成比,其结果显示,在目前的远程眼科视频会诊中,单眼视盘水肿性疾病、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基层医院最具诊治需求的眼病。远程眼科视频会诊是在远程眼科阅片的基础上,远程会诊中心的医师与基层医院医师及患者视频沟通的一种诊疗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边远地区部分患者的眼病诊疗需求。在另一篇远程眼科阅片及时性及阅片报告详细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作者对2015年12月远程眼科阅片患者7713例的阅片完成时间以及影像描述、阅片建议的字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的远程眼科阅片服务中绝大多数患者的阅片报告可在半天内完成,但阅片报告中影像描述及阅片建议的详细性尚参差不齐。在青光眼研究方面,本期刊登了局部使用前列腺素滴眼剂导致中央角膜厚度轻微变薄,但尚未发现对矫正眼压产生影响的论著,以及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5年房角生物测量分析结果、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评估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征以及曲伏前列素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短期疗效等文章,均值得读者关注。

    述评
    频域OCT测量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刘杏 徐晓宇
    2016, 25(1):  1-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1
    摘要 ( 1049 )   PDF (726KB) ( 84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D-OCT测量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有可能较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GCC)更早地发现青光眼性结构损害。GCIPL在东方人群中鼻上方最厚、下方最薄。年龄及眼轴是影响GCIPL的重要因素。目前GCIPL厚度与RNFL厚度具有相似的临床诊断效能。其与视野、RNFL厚度、视盘参数相互整合,是提高青光眼早期检出率的关键。(眼科,2016,25:1-5)

    青光眼防治公益专栏
    注重近视眼患者的青光眼机会性筛查
    李建军 徐亮
    2016, 25(1):  6-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2
    摘要 ( 883 )   PDF (1216KB) ( 78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目前表现出随着学龄增长而升高、发病低龄化和度数高度化的趋势,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病与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高度近视眼合并青光眼患病隐匿、诊断及检测进展的难度更大,因此应注重对近视眼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包括验光配镜时进行青光眼机会性筛查,其中眼底照相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基于云平台的影像数据库是较好的筛查与随访方法。(眼科,2016, 25: 6-8)

    论著
    远程眼科视频会诊疾病构成比初步分析
    刘丽娟 李建军 伍曲 路从磊 王爽 段欣荣 邓世靖 曾惠阳 张莉 史翔宇 艾立坤 王立波 徐亮
    2016, 25(1):  9-12.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3
    摘要 ( 565 )   PDF (736KB) ( 69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远程眼科视频会诊的疾病构成比。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远程眼科会诊中心连续远程眼科视频会诊、来自35家中国不同地域基层医院的患者354例,平均年龄(45.5±19.5)岁。方法 采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与北京大恒普信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云平台的大恒普信云医疗系统软件进行远程眼科阅片的基础上,利用Cisco WebEx视频会议系统进行预约视频会诊。将上述视频会诊的病历资料用大恒普信远程阅片数据库软件导出后,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疾病分类统计。主要指标  远程眼科视频会诊患者的疾病构成比。结果 354例患者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单眼视盘水肿原因待查32例(9.04%),各种类型继发性青光眼21例(5.93%),视网膜静脉阻塞20例(5.64%),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例(4.2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其术后并发症14例(3.95%),全葡萄膜炎12例(3.39%),视力下降原因待查12例(3.39%),玻璃体积血10例(2.82%),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9例(2.54%),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8例(2.26%),黄斑前膜8例(2.26%),病理性近视及其黄斑并发症7例(1.98%)。结论 在目前的远程眼科视频会诊中,单眼视盘水肿性疾病、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基层医院最具诊治需求的眼病。(眼科, 2016, 25: 9-12)

    远程眼科阅片及时性及阅片报告详细性的初步研究
    李建军 徐亮 路从磊 伍曲 王立波 刘丽娟 王爽 孙秀英 梁建一
    2016, 25(1):  13-17.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4
    摘要 ( 524 )   PDF (1135KB) ( 69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远程眼科阅片服务时的阅片及时性及阅片报告描述详细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远程眼科阅片中心的阅片患者7713例。方法 用大恒普信云医疗系统软件将患者阅片报告的数据资料以Excel文件格式导出。通过软件计算基层医院上传图像资料后到远程阅片医师给出阅片报告的时间即阅片及时性。阅片时“影像描述”及“阅片建议”的字数采用Excel软件LEN函数计算。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阅片及时性、“影像描述”及“阅片建议”的字数。结果 对7713例远程阅片患者完成阅片的中位数时间为55分钟(25%~75%四分位数为18~118分钟),35.3%的患者在30分钟内得到阅片结果,91.5%的患者在4小时内得到阅片结果。“影像描述”的字数平均为(28.7±15.6)个字;“阅片建议”的字数平均为(15.7±12.9)个字。按阅片医师统计,“影像描述”字数最少者平均为(15.0±7.9)个字,最多者平均为(49.2±16.2)个字;“阅片建议”字数最少者平均为(5.6±5.0)个字,最多者平均为(36.4±21.3)个字。结论 目前的远程眼科阅片服务中绝大多数患者的阅片报告在半天内完成;但阅片报告中“影像描述”及“阅片建议”的详细性参差不齐。对此应对阅片医师进一步进行培训与加强管理。(眼科,2016,25: 13-17)

    病例报告
    儿童睑板腺囊肿反复发作致瘢痕性睑外翻一例
    葛嫣然 邵宏超
    2016, 25(1):  17-17.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16
    摘要 ( 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2岁1个月。1年前双眼下睑出现多个圆形囊肿,逐渐长大,无压痛,抗生素眼水点眼、局部热敷理疗等治疗,囊肿无吸收并反复向皮肤面破溃,逐渐遗留瘢痕。2个月前双眼上睑复又出现多个囊肿,给予抗生素眼水滴眼及局部热敷短波等理疗。现左眼上睑皮肤面破溃。患儿长期偏食,饮食不均衡,睡眠较差,体质较弱,瘦小,2岁时体重为8kg。眼科检查:左眼上睑中外1/3可触及一直径约1.5 cm包块,中间可触及波动感,皮肤透亮菲薄,可见皮肤破口,可见少量黄白色胶样物质流出,靠近鼻侧,可触及2个红豆大小肿块,边境清晰,无压痛,对应结膜面可见紫红色充血,左眼下睑可见一长约1.5cm斜形不规则皮肤瘢痕,局部隆起,质硬,睑缘外翻离开眼球,暴露部分睑结膜。右眼上睑可触及黄豆大小肿块,边境清晰,无压痛,对应结膜面可见紫红色充血。右眼下睑可见总长约3cm斜形皮肤瘢痕,质硬,瘢痕表面隆起,睑缘外翻离开眼球,暴露部分睑结膜。入院诊断:双眼睑板腺囊肿,双眼下睑瘢痕性睑外翻。入院后于基础麻醉下行双眼睑板腺囊肿切除术,左眼上睑做皮肤面睑缘平行切口,结膜面均做于睑缘垂直切口,用刮匙刮出内容物及囊壁,仔细切除少部分囊壁,并用碘酊棉签烧灼囊壁,乙醇脱碘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去除睑板腺夹后压迫止血5 min,结膜囊或皮肤面切口处涂抗生素眼膏并遮盖术眼。病理检查证实为睑板腺囊肿。2年后复查双眼下睑仍轻度外翻,入睡时眼睑轻度闭合不全(图1)。

    论著
    局部使用前列腺素滴眼剂对角膜厚度及眼压的影响
    朱小敏 李海军 朱晓燕 贺翔鸽 谢琳
    2016, 25(1):  18-22.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5
    摘要 ( 8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局部使用前列腺素滴眼剂对角膜厚度及眼压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1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方法 随机分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剂组(Tra组)(71眼)和0.15%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剂组(Bri组)(48眼)。利用Pentacam 眼前段分析仪检查用药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顶端角膜厚度(ApexCT)、最薄角膜厚度(TCT)以及距离TCT 2、4、6、8 μm处的角膜厚度(CT2、CT4、CT6、CT8)变化,以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校正眼压(c-IOP)值的变化。主要指标 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矫正眼压。结果 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Tra组CCT变化在(555.35±36.51)~(549.68±36.43) μm(P均<0.05)、ApexCT变化在(553.80±36.42)~(549.14±36.41) μm(P均<0.05)、TCT变化在(552.11±36.29)~(546.15±35.87) μm(P均<0.05)以及CT2、CT4、CT6、CT8较用药前均有相似变薄趋势(P均<0.05)。其中用药3个月CCT较用药前平均变薄(4.63±0.62) μm,6个月时平均变薄(5.67±0.64)μm。用药前与用药3、6个月的c-I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ri组用药3、6个月后角膜厚度及c-I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局部使用前列腺素滴眼剂是导致角膜厚度变薄的潜在危险因素,而眼压矫正值无明显影响。(眼科,2016,25: 18-22)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远期房角生物测量分析
    吕爱国 牟大鹏 郭黎霞 梁远波 李思珍 崔宏宇 张志宏 范肃洁
    2016, 25(1):  23-2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6
    摘要 ( 5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分析评价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后5年的房角生物形态学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连续的PACS患者42例。方法 每例患者随机选取一眼行LPI治疗。LPI术前及术后5年时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UBM检查。主要指标 UBM图像巩膜突前500 μm和750 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虹膜厚度(IT)等参数。结果 42例患者平均随访(5.2±0.5)年。LPI术后5年时AOD500、AOD750、TIA500、TIA750、ARA500及ARA750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均<0.001),TCPD500与TCPD750在术后5年分别增加了5%和10%(P均<0.05),IT500、IT750分别较术前减少11%和6%(P均<0.05),750 μm处的参数变化较500 μm处更明显。LPI术后,激光干预眼的上方房角变化幅度最大,颞侧的变化幅度最小,且巩膜突750 μm处的参数的增幅均较巩膜突500 μm处的参数增幅大。与对侧眼相比,除IT750与IT500以外,激光术后5年的各项参数的测量值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LPI可增宽PACS患眼的前房角,并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眼科,2016, 25: 23-29)

    病例报告
    急性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二例
    李学军 刘利莉
    2016, 25(1):  28-2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6.01.017
    摘要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男性,32岁。主因右眼突发视力下降3天就诊。否认全身疾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和输血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尺指数,矫正不提高(-1.75DS),左眼0.5,矫正1.0(-0.75DS)。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6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色正,边界清晰,视网膜动静脉走行正常,黄斑区可见4PD灰黄色病灶,位于视网膜血管下方,周边网膜未见异常改变 (图 1A);左眼底未见异常。眼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OCT检查:右眼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浅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早期黄斑区病灶处呈斑驳状高荧光,边缘为低荧光,晚期呈弥漫高荧光,视盘及颞上分支静脉管壁轻度染色(图1B);左眼未见明显异常荧光。诊断为右眼脉络膜炎收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阳性,其他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追问病史患者有冶游史。修正诊断为急性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隐性期梅毒。给予青霉素G1200万U/d静脉滴注2周,联合苄星青霉素G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3周后右眼视力0.3,眼底灰黄病灶范围减小,OCT检查右眼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及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论著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评估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征
    田磊 吴莹 黄一飞
    2016, 25(1):  30-3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7
    摘要 ( 5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分别选取正常角膜志愿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PACG)各34例34眼。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完成眼科系统性相关检查,并应用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对比正常志愿者角膜与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征的区别,分析最大压陷深度(DA)与年龄、眼球形态参数和眼压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体积(CV)。结果 Corvis ST测得正常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青光眼患者组相比,第一和第二压平速度较快,第二压平时间较长,最大压陷屈膝峰间距较大。正常角膜组、POAG和PACG组的DA分别为(1.07±0.10)、(0.97±0.14)和(0.98±0.12)mm(F=7.11,P=0.001),但POAG组和PACG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眼压、CCT和CV后,三组间DA仍存在明显差异(F=40.989,P<0.001)。三组中DA与眼压均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 Corvis ST能有效测量正常角膜和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征,且多数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在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青光眼患者组角膜受力后较正常角膜形变幅度小,但POAG与PACG组角膜形变幅度相近。DA与眼压呈明显负相关性。(眼科,2016,25: 30-35)

    病例报告
    修复白内障术后巩膜漏一例
    程彦彦 卢文胜 韩冬 沈洁 吕建华
    2016, 25(1):  35-3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18
    摘要 ( 3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80岁。右眼、左眼在当地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5年、4年。2个月前出现右眼视物不清,未诊治,视物模糊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3,眼压:右眼11mmHg,左眼13 mmHg。右眼结膜轻度充血,颞上方结膜瘢痕,近角膜缘10:00-11:00可见虹膜组织脱出于眼外,部分暴露于结膜外(图1),角膜清亮,前房轴深正常,颞上方虹膜组织脱出、嵌顿于角膜缘隧道切口,瞳孔颞上方移位,对光反应迟钝,IOL在位,后囊膜混浊,眼底模糊见视盘边界欠清,颜色稍淡,C/D约0.3,黄斑区色素紊乱。左眼:IOL在位,眼底黄斑区轻度色素紊乱,金箔样反光,余未见异常。UBM检查:右眼11点可见虹膜反折进入隧道口(图2)。OCT检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眼B超:双眼玻璃体后脱离,右眼局部球壁水肿声像(黄斑部)。入院诊断为右眼白内障术后巩膜漏,双眼视网膜前膜,双眼IOL眼。入院后第3天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切口修复术。术中于颞上方剪开球结膜,分离隧道口与虹膜组织粘连,去除部分无法复位组织(图3),间断缝合巩膜隧道切口,结膜复位缝合。术后第1天:右眼视力0.25,眼压3 mmHg,结膜切口对合良好,缝线在位,巩膜切口轻度渗漏,结膜下滤过形成(图4),给予醋甲唑胺片25 mg,日2次口服;术后第5天:右眼视力0.3,眼压9 mmHg,结膜切口对合良好,缝线在位,巩膜切口无明显渗漏,结膜下无明显滤过形成(图5);术后第7天出院,右眼视力0.4,眼压11 mmHg。结膜口愈合好,拆除结膜线,巩膜切口无渗漏(图6)。

    论著
    曲伏前列素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短期疗效
    张恒丽 唐广贤 闫晓伟 李凡 马丽华 耿玉磊
    2016, 25(1):  36-3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8
    摘要 ( 5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石家庄市第一眼科医院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残余性青光眼患者5例5眼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6例30眼,房角镜下至少60°可见睫状体带。方法 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滴眼。用药前和用药后2、8和12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主要指标 眼压及副作用。结果 用药前平均眼压(24.58±5.12)mmHg,用药后2、8和12周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8.48±3.12)mmHg、(17.12±4.05)mmHg和(17.05±3.98)mmHg (P<0.001)。用药后12周未见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短期的小样本观察表明,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但房角未完全关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降眼压药物。(眼科,2016,25: 36-39)

    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表的影响
    周晓晴 顾燕华 张韵 马晓晔 魏锐利
    2016, 25(1):  40-4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09
    摘要 ( 6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眼表的影响,探讨其眼表损害的发病机制。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TAO患者(TAO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各30例60眼。方法TAO组接受甲泼尼龙0.5 g及环磷酰胺0.2 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3 天。冲击开始前1天、结束后1周进行检查与眼表疾病评分问卷。主要指标 眼球突出度、睑裂高度、眨眼次数、角膜荧光染色分值、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及眼表疾病评分。结果 TAO组较对照组各眼表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TAO患者冲击治疗后7天除眼球突出度(P=0.083)及睑裂高度(P=0.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AO组的眨眼次数减少(P=0.000)、角膜荧光染色分值减少(P=0.001)、泪膜破裂额时间缩短(P=0.000)、泪液分泌试验值延长(P=0.000)、眼表疾病评分降低(P=0.000)。结论 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对TAO患者的眼表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眼表和泪腺的炎症有关。(眼科,2016,25: 40-44)

    病例报告
    角巩膜基质脓肿一例
    王良海 吕岚
    2016, 25(1):  44-4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6.01.019
    摘要 ( 3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10岁。主因发现左眼角膜部分变白6年于2009年6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足月顺产,生后无吸氧史,否认外伤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5;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1 mmHg。右眼外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完整,前2/3角膜基质透明,下方角膜深基质层间可见黄白色均匀混浊,类似脓样物质,遮盖瞳孔中下2/3,病灶下方与角巩膜缘相延续(图1A),前房中深,清亮,瞳孔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清亮,眼底未见异常。UBM检查(图1B、C)示:左眼中央及下方角膜基质层内致密均匀点状回声,累及下方部分巩膜,巩膜回声局部变薄,病变未与前房相通,炎症可能性大;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图1D~G)示:左眼角膜深层基质可见广泛无结构组织,其中有多量高反光无细胞结构组织,非病变区内皮正常。血、尿常规、凝血三项、血液生化常规、免疫四项、X线胸片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诊断:左眼角巩膜基质内脓肿。于2009年6月全麻下行左眼角膜病灶切开引流术,术中切开下方角膜脓肿前壁,见黄白色脓液溢出,脓腔壁轻混,虹膜恢复器探入脓腔骚刮内壁,蘸有5%碘棉枕伸入脓腔内烧灼,妥布霉素冲洗脓腔。病灶引流液体送细菌、真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后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口服,利福平、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局部点眼。细菌培养见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药物均敏感;真菌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均阴性。术后(图1H、I)使用敏感抗生素滴眼液、眼膏治疗。术后2个月开始,左眼角膜层间混浊开始逐渐加重,呈均一黄白混浊(图1J),第一次术后半年决定采取二次手术治疗,遂于2010年1月行左眼角膜脓肿切开、内壁切除术,术中于下方沿脓肿下壁切开巩膜,可见黄白色脓液溢出,切开脓腔两侧壁形成以脓腔上缘为基底的角巩膜瓣,切除脓腔内壁组织,95%酒精烧灼内壁,刮除残余内壁组织,大量妥布霉素冲洗脓腔壁,间断缝合。病灶引流液体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二次术后3个月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12,眼压17mmHg,角膜中、下方原病灶处后壁轻度混浊,未见复发,前房安静。

    论著
    儿童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探讨
    曹文红 吴倩 于刚 樊云葳 崔燕辉
    2016, 25(1):  46-5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10
    摘要 ( 6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儿童医院22例连续性内斜视患者,均有外斜视手术矫正病史,术后继发内斜视持续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平均年龄(7.2±2.1)岁(4~11岁)。方法 依据眼球外转有无受限、远近斜视角的差别和牵拉试验选择术式。所有术式均联合调整缝线技术。临床治愈标准为末次复诊眼位在+10~ -10三棱镜度(PD),眼球运动无受限,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平均(16.1±5.3)个月。主要指标 术前、术后的远近斜视角、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双眼立体视功能。结果 手术前8例患者斜视角在+30 PD以内、外转有受限,行单纯外直肌复位术;3例斜视角+30~+40 PD、外转有受限,行外直肌前徙或部分截除联合复位术,5例斜视角>+40 PD、外转受限,行外直肌复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6例斜视角在+30 PD以内、外转无受限,行单纯内直肌后徙术。术后第2天行缝线调整5例(22.7%)。最后随访时眼位平均(-3.5±-6.4) PD,所有病例眼球运动无受限,术后远期斜视度在±10 PD之内者19例(86.4%)。双眼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觉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有效。眼球外转受限首选外直肌复位术。术后眼位改善显著,双眼融合立体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调整缝线技术可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眼科,2016,25: 46-50)
     

    黄斑区脉络膜分层厚度SD-OCT测量的一致性研究
    赵晶 王亚星 张琪 李建军 徐亮
    2016, 25(1):  51-57.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11
    摘要 ( 4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采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黄斑区脉络膜血管层厚度的观察者内以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设计 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眼病研究2011”可以测量脉络膜厚度的3187名受试者(平均年龄 64.0±9.6岁)中随机抽取的50人。方法 受试者接受SD-OCT检查。由两名培训过的眼科医生分别测量研究对象右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凹鼻侧750 μm及颞侧750 μm的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和大血管层的厚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及Bland-Altman 法进行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分析。主要指标 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表。结果 观察者组内ICC值均>0.945,Bland-Altman 法分析少于10.0% 的点在 95% 的一致性界限之外(P<0.05);观察者组间ICC值均>0.977,Bland-Altman 法分析少于8.0% 的点在 95% 的一致性界限之外(P<0.05)。结论 在常规测量条件下,SD-OCT测量脉络膜血管层厚度的观察者组内以及组间的一致性好,可辅助用于眼底疾病的临床诊断研究。(眼科,2016, 25: 51-57)

    病例报告
    LASEK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角膜炎一例
    郑琼芹 唐静 邓应平
    2016, 25(1):  57-5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6.01.020
    摘要 ( 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21岁。因双眼LASEK术后、左眼红痛3天入院。3天前双眼LASEK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双眼配戴角膜绷带镜,点用普拉洛芬、左氧氟沙星、玻璃酸钠滴眼液。术后第1天患者自觉左眼轻微刺痛,伴左眼睑肿胀、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右眼无明显不适。术后第2天下午左眼疼痛加剧,视力较前有所下降,但仍未引起重视。术后第3天患者晨起发现左眼视物不见,到我院急诊就诊,诊断为左眼细菌性角膜溃疡、左眼化脓性眼内炎。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5,左眼眼前手动。左眼眼睑高度肿胀,睫毛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附着,球结膜混合充血(+++),高度水肿、隆起,结膜囊内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角膜高度水肿、混浊(+++),中央直径约5 mm的上皮糜烂灶,伴浅基质层白色点状浸润,前房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及炎性细胞,下方积脓深约3 mm(图1A),房闪(+++),瞳孔隐约可见,圆形约4 mm,对光反射消失,其余眼内结构窥不清。右眼正常。入院后立即取结膜囊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涂片未查见细菌。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本地感染谱分析,考虑多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给予头孢他啶、万古霉素静脉滴注,5%头孢他啶溶液、5%万古霉素溶液、0.5%阿米卡星溶液、左氧氟沙星眼液、小牛血凝胶和阿托品眼膏点左眼,睡前球结膜下注射万古霉素、妥布霉素、阿托品;并给予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口服。右眼按术后常规用药,点眼时避免交叉感染。血常规示白细胞12.27×109/L,中性比76.9。入院后第4天:左眼视力:眼前数指,左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减轻,角膜水肿、混浊(+),角膜中央浅基质层白色点状浸润(荧光素染色阴性),KP(+),前房下方周边虹膜线状黄白色脓液(图1B),房闪(++)。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15×109/L,中性比70.6。眼部B超提示眼后节未见异常。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实验提示对万古霉素及莫西沙星敏感,故根据药敏提示改用敏感抗生素。出院时情况:右眼裸眼视力1.2,左眼裸眼视力0.02,针孔视力0.2,左眼结膜充血(+),角膜溃疡愈合,仅残留中央浅基质层灰白色混浊(图1C)。出院后最后一次随访,左眼裸眼视力0.4(图1D)。

    论著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多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张磊 刘大川 吴航 杨慧清
    2016, 25(1):  59-62.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12
    摘要 ( 6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眼底氪激光治疗多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宣武医院多发性CSC患者13例20眼。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检查。对患眼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4周后行眼底氪激光治疗,观察患眼联合治疗后4、8、12周的BCVA,视网膜下液(SRF)及FFA影像学变化。主要指标 BCVA、FFA、SD-OCT。结果 雷珠单抗治疗后4周所有患眼的多个渗漏点的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均显著好转,BCVA显著提高(从0.47±0.24到0.70±0.16,P=0.042)。治疗前中心凹下SRF为(445±134)μm,雷珠单抗治疗4周为(182±101)μm。联合治疗后8周的SRF为(59±11)μm(P=0.004)。治疗前中心凹外SRF为(409±112)μm,雷珠单抗治疗4周后及联合治疗后8周的SRF分别为(142±87)μm、(50±15)μm(P=0.023)。联合治疗后12周的FFA检查显示未见异常渗漏点。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氪激光治疗多发性CSC具有较好的疗效,雷珠单抗治疗能同时对多个渗漏点起作用,促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下液吸收,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提高视力,降低激光治疗对视网膜的损伤。(眼科,2016,25: 59-62)

    图片病例
    眼底像视盘曝光过强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鉴别
    李建军
    2016, 25(1):  62-62. 
    摘要 ( 5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图患者男性,8岁,矫正视力1.2。右图患者男性,46岁,矫正视力0.08。2例患者视盘边界均清楚,视盘色苍白。左图属于眼底像视盘曝光过强,视盘表面血管因视盘苍白而不能分辨,但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LF)正常,反光明显;右图属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周围RNLF弥漫性丧失。

    论著
    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线偏光液晶电视与圆偏光液晶电视诱导的视疲劳研究
    张莉 徐亮 张运红 李建军
    2016, 25(1):  63-67.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6.01.013
    摘要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两种偏振光液晶电视对人眼视觉舒适度影响的差异。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屈光状态为正视眼的健康受试者60例。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两组,分别观看线偏振光液晶电视显示的视频内容(线偏组,30例)和圆偏振光液晶电视显示的视频内容(圆偏组,30例)。记录受试者在观看两种偏振光液晶电视视频时的眨眼频率、眨眼持续时间的变化。主要指标 眼动仪记录观看视频中的眨眼频率和眨眼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受试者随观看时间延长,眨眼频率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观看视频的初期时段,线偏组眨眼频率从初始时15.83次/分降至13.95次/分,圆偏组从初始时13.93次/分降至11.46次/分。随观看时间延长,两组眨眼频率均增加,观看末期时段,线偏组眨眼频率22.63次/分,圆偏组16.33次/分。线偏组与圆偏组眨眼持续时间初始阶段为2272毫秒/分、2001毫秒/分,结束时段为4084毫秒/分、2596毫秒/分。线偏组与圆偏组的眨眼频率、眨眼持续时间在观看视频前后的差值比较(P=0.030、0.031),线偏组的眨眼频率、眨眼持续时间变化较圆偏组显著。 结论 观看两种偏振光电视视频内容后受试者的眨眼频率和眨眼持续时间均较观看前有所增加,观看圆偏光液晶电视时诱导的视疲劳较观看线偏光液晶电视的视疲劳程度略轻。(眼科,2016,25: 63-67)

    教学园地
    眼科专科医师进行神经内科临床培训的必要性
    江汉秋 张晓君 刘丽娟 王佳伟
    2016, 25(1):  68-7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14
    摘要 ( 4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眼科是神经科与眼科等学科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多的眼科医师意识到,加强神经眼科疾病的认识有助于眼科多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此,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2008-2015年招收33名不同级别的眼科医师进行神经内科的医师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眼科医师更深入理解神经眼科疾病,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眼科, 2016, 25: 68-70)

    上好眼科学理论最后一课
    李纳 李坤
    2016, 25(1):  70-71.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6. 01. 015
    摘要 ( 4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本科生的眼科学教学过程中,最后章节为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其内容较多、较散。针对这一章节,采用归纳对比、启发式教学、温故知新等方法,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使其对眼科总体知识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上好眼科学理论的最后一课对于提高眼科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眼科,2016,25:70-71)

    病例报告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一例
    任晓冬
    2016, 25(1):  72-7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6.01.021
    摘要 ( 2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10岁。偶然发现双眼视力不佳于2013年12月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矫正0.5(+1.00DS+0.75DC×100);左眼矫正0.6(+0.50DS+1.00DC×80);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图1A、B):右眼黄斑区见一约1DD边界清晰的黄色病灶呈“煎鸡蛋样”改变,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周边眼底未见异常;左眼黄斑区见一约2DD边界清晰的椭圆形黄色囊样病灶呈“鸡蛋黄样”改变,余眼底未见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图1C、D):右眼动脉期黄斑区可见斑驳状强荧光,晚期斑驳状强荧光减弱,其他部位造影无异常;左眼静脉期黄斑区可见椭圆形遮蔽荧光,晚期无改变。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图1E、F):右眼与病灶相应处可见自发荧光增强,期间可见斑驳状自发荧光减弱;左眼病灶处自发荧光显著增强。相干光视网膜断层扫描(OCT)(图1G、H):右眼黄斑区可见局限性神经上皮浅脱离,其下可见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左眼黄斑区可见局限性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部分遮挡其下网膜反射。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双眼a、b波幅值及峰潜时无异常。眼电图(EOG)检查,双眼光峰电位/暗谷电位(Arden比)降低。诊断为:双眼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右眼卵黄破碎期,左眼卵黄病变期);双眼屈光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