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25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19, 28(4):  0-0.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以眼底病诊治研究作为重点报道内容。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期发表了周楠、魏文斌撰写的“中国眼科影像技术70年的发展”一文,文中回顾了建国至今中国眼科影像技术70年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眼部超声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眼底照相机、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再到CT与MRI的应用,这些眼科影像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眼科学科的整体发展、对中国眼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期述评栏目刊出了李毅斌撰写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时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的策略和发展方向”,文中对目前抗VEGF治疗DR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抗VEGF时代DR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梳理,强调抗VEGF治疗和全视网膜光凝(PRP)不是轻、中度非增生性DR(NPDR)的治疗选择,对于重度NPDR和非高危增生性DR(PDR),抗VEGF治疗的价值仍存在争议,预防DR进展导致严重视力丧失的早期激光PRP仍是可供选择的、重要的治疗方法,抗VEGF时代有必要对重度NPDR和非高危PDR的激光光凝方案进行适度改良或适度延迟。本文刊出了曾惠阳等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27例27眼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一年疗效结果,认为对其采用3+PRN策略进行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随访一年证实安全有效。王娟等“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特征”一文认为,CMVR多发于Allo-HSCT后晚期,对Allo-HSCT后血清CMV-DNA持续阳性或全身抗病毒治疗后转阴的患儿需定期筛查眼底。莫静等“OCTA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诊断价值的研究”认为,OCTA能够高敏感高特异性地判定病理性近视性CNV,但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的判断与FFA一致性中等。李静等“影响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通过对69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认为患者术后视力主要与术前视力相关,合理的早期手术干预是维持黄斑前膜患者良好视力的有效方式。冯丙岂等的“两个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一文发现,2个成骨不全家系分别是由于COL1A1基因c.2329delG和c.725G>T突变导致,结果为丰富COL1A1基因突变谱、为研究成骨不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提供了依据。焦璇等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应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减轻眼部疼痛的效果”一文中提出,重度NPDR及 PDR 患者PRP激光治疗前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有助于减轻术中眼痛症状。本期刊登的其他研究结果也值得广大读者关注。

    眼科发展70年巡礼
    中国眼科影像技术70年的发展
    周楠 魏文斌
    2019, 28(4):  241-24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1
    摘要 ( 618 )   PDF (751KB) ( 65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国至今中国眼科影像技术历经70年的发展,已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眼部超声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与OCT血管成像(OCTA)、眼底照相机、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到CT与MRI的应用,极大地加深了对眼科疾病的认知,既往许多不能直观可见的疾病,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得以进一步认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眼科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OCT、OCTA的出现,更是眼科影像学里程碑意义的进展。总结中国眼科影像技术70年的进步,不仅是对眼科影像发展历程的回顾,对眼科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眼科, 2019, 28: 241-244)

    述评
    抗VEGF时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李毅斌
    2019, 28(4):  245-24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2
    摘要 ( 967 )   PDF (596KB) ( 63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目前成年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标准方法。在深入研究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同时,抗VEGF治疗可导致DR严重程度回退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结果表明,抗VEGF治疗PDR具有非劣于PRP的临床效果。然而,抗VEGF治疗长期应用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使得这一方法并不能适合所有患者。PRP仍然在DR临床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抗VEGF联合PRP也可为PDR治疗带来益处,但联合治疗的方案尚有争议。未来可延长抗VEGF治疗时间间隔的新型药物和新型给药装置可望拓宽抗VEGF治疗的应用。(眼科,2019, 28: 245-248)

    论著
    安阳青少年几何图形知觉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甘嘉禾 康梦田 李仕明 李翯 王波 王宁利
    2019, 28(4):  249-253.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3
    摘要 ( 8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青少年几何图形知觉状况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河南安阳初一年级平均年龄(12.40±0.61)岁的学生2267名,2112名完成了睫状肌麻痹验光,1701名完成几何图形认知检测。方法 采用四象限分辨的刺激图形对河南省安阳市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知觉检测,包括对射影不变性质(共线性)、仿射不变性质(平行性)、欧式几何不变性质(朝向性质)知觉、拓扑不变性质以及基线任务知觉的平均反应时间,同时进行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如裂隙灯检查、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等。主要指标 几何图形知觉检测的平均反应时间。结果 受试学生对朝向性质、平行性质、共线性质、拓扑性质的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1.97±0.67)、(1.92±0.60)、(1.44±0.56)、(0.82±0.18)秒(F=5.82,P=0.0032);戴眼镜者比不戴眼镜者在朝向检测(1.93±0.61 s,2.00±0.71 s)、平行检测(1.88±0.59 s,1.94±0.60 s)及共线检测(1.39±0.43 s,1.47±0.63 s)中反应时间更短(P均<0.05)。远视组比近视组在共线性质(1.53±0.54 s,1.42±0.53 s)、拓扑性质(0.85±0.19 s,0.80±0.18 s)的反应时间上慢(P均<0.05),但在朝向性质、平行性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中原地区青少年在几何图形检测中戴镜组的几何图形知觉能力比不戴镜组更强,而近视组的几何图形知觉能力比远视组更强。(眼科,2019, 28: 249-253)

    图片病例
    双眼先天性虹膜型白化病
    梁舒婷
    2019, 28(4):  253-253.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23
    摘要 ( 414 )   PDF (404KB) ( 57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一年疗效观察
    曾惠阳 李晓霞 刘谦 肖媛媛 候思梦
    2019, 28(4):  254-25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4
    摘要 ( 10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一年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象 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患者27例27眼。方法 患者接受每月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0.5 mg,连续3个月;其后每月随访按需注射至12个月(3+PRN)。治疗前及随访时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BCVA提高三行者的百分比,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记录一年总注射次数及安全性。主要指标 BCVA、CRT。结果 治疗后第3及第12个月,患者平均BCVA较治疗前分别提高(12.7±7.6)及(14.8±9.6)个EDTRS字母;平均CRT分别减少(374.5 ±280.7)μm及(428.2±241.3)μm;BCVA提高3行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45.1%及52.9%。一年平均总注射次数为(7.6±1.5)针。未发现局部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3+PRN策略进行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随访一年证实安全有效。(眼科, 2019, 28: 254-258)

    病例报告
    HIV感染合并原发性眼眶淋巴瘤二例
    鲁丹 孙挥宇 毛菲菲 李丹 王胜男 刘夕瑶
    2019, 28(4):  258-25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8
    摘要 ( 4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男性,30岁。主因左眼球突出4个月于2017年3月6日入院。既往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5个月。体检:CD4+T淋巴细胞计数580个/μl,全身其他部位未见肿瘤。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1(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14 mmHg。左眼球向鼻下方突出,突出度约26 mm,眼睑闭合不全,下方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图1A),角膜水肿混浊,角膜下方可见溃疡浸润灶,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可,晶状体透明,眼底窥不清;右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眶CT示左眼眶外上象限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图1B),大小约4.0 cm×4.4 cm×2.5 cm,CT值约54 Hu,密度均匀,与眼上肌及外直肌分界不清,眼球受压变形向内下移位,视盘偏颞侧球壁增厚并与病变分界不清,视神经眶内段及眼动脉向内下方移位,临近左眶外壁部分骨皮质吸收破坏,泪腺观察不清,泪囊区未见异常密度影,眼球内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左眼眶肿物;左眼暴露性角膜炎;艾滋病。于2017年3月8日在全麻下行左外上方眉弓下缘皮肤切开前入路开眶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瘤较大,病变累及泪腺,娩出肿瘤,送术中冰冻提示淋巴瘤可能性大,检查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放置引流条,用4-0缝线缝合眶膈、6-0缝线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患者下睑结膜充血水肿明显,6-0缝线缝合上下睑缘。组织病理报告:黏膜组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肿瘤主要由小、中等大小细胞组成,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 )(图1C)。免疫组化结果: Bcl-6(-)、CD10(-)、CD20(+)、CD3(-)、CD45RO(-)、CD79a(+)、Mum-1(-)、PAX-5(+)、CD23(-)、CD5(-)、Cyclin D1(-)、EMA(+)、bcl-2(+)、CD21(+)、CD35(+)、Ki-67(15%+)。患者术后2周至外院进行化疗。
     病例2,女性,40岁。主因右眼眶肿物1.5个月于2017年6月26日入院。既往发现HIV感染1个月。体检:CD4+T淋巴细胞计数211个/μl,全身其他部位未见肿瘤。眼部检查:右眼眶上方可见约5 cm×3 cm大小肿物隆起,质硬,皮肤表面可见血管扩张、局部皮肤坏死,右眼上睑下垂,睁眼不能(图2A),眼内组织不详;左眼视力1.2,眼压14 mmHg,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眶CT示右侧眶上及额部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图2B),最大横截面约4.8 cm×3.0 cm,CT值约50HU,双侧眼眶壁完整,眼球未见密度影,眼周肌未见增粗,视神经走形自然。入院诊断:右眼眶肿物;右眼上睑下垂;艾滋病。于2017年6月28日在全麻下行右上眉弓上方皮肤切开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表面皮肤发黑、坏死,肿瘤较大,病变累及提上睑肌、眼轮匝肌、泪腺及睑板等组织,切除肿瘤,见骨膜不光滑、骨质受侵犯;送术中冰冻,提示淋巴瘤可能性大,将周围病变组织切除干净,冲洗,电凝止血并检查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放置引流条,用4-0缝线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排列密集,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图2C),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Bcl-6(-)、CD10(+)、CD20(强+)、CD3(+)、Ki-67(+,>80%)、Mum-1(弱+)、PAX-5(+)、P53(+)。原位杂交检测:EBER(-)。术后化疗方案:美罗华+依托泊苷+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简称R-EPOCH方案),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予以吉粒芬促进升白,现患者已出院回当地继续治疗。
      

    论著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征
    王娟 姚晶磊 孙媛 刘周阳 肖娟 祖炎
    2019, 28(4):  260-26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5
    摘要 ( 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行Allo-HSCT的患儿167例(334眼)。方法 回顾分析Allo-HSCT后CMVR患儿全身发病特征、眼部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主要指标 CMVR构成比、视力、眼底病变。结果167例Allo-HSCT患者中12例(7.18%)发现CMVR。CMVR患儿平均年龄(9.8±3.9)岁,男性6例(50%),主要原发病为噬血细胞综合征(7例,58.3%)。CMVR确诊发病时间在移植后63~295天,中位数时间161天。房水CMV-DNA拷贝数与血清CMV-DNA拷贝数的峰值无显著相关性(r=-0.188,P=0.49)。就诊时平均视力(0.9±1.3)logMAR,平均初始眼压(22.0±3.0)mmHg。11眼(45.8%)合并眼前节炎症,10眼(41.7%)合并白内障,8眼(33.3%)眼底病变累计黄斑。结论 儿童Allo-HSCT后发生CMVR患儿以噬血细胞综合征为主要原发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CMVR多发于Allo-HSCT后晚期,对Allo-HSCT后血清CMV-DNA持续阳性,或全身抗病毒治疗后转阴的患儿需定期筛查眼底,早期干预治疗挽救视力。(眼科,2019, 28: 260-264)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价值的研究
    莫静 曾司彦 周海英 李志华 魏文斌
    2019, 28(4):  265-26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6
    摘要 ( 12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病理性近视继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诊断价值。设计 诊断方法评价。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诊断的病理性近视CNV患者40例。方法 患者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A检查。以FFA诊断为金标准,计算OCTA诊断病理性CN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评价OCTA与FFA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判读的一致性。主要指标 敏感性、特异性、Kappa值。结果 OCTA诊断病理性近视CNV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100%。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判读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02(P<0.001),一致性程度中等。结论OCTA能够高敏感高特异性的判定病理性近视性CNV,但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的判断与FFA一致性中等。(眼科,2019, 28: 265-268)

    影响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李静 杨艳 任杰 梁军 谷威
    2019, 28(4):  269-272.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7
    摘要 ( 1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2017年特发性黄斑前膜行玻璃体手术治疗者69例(69眼)。方法 回顾病历系统,采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史、主诉病史时间以及术前1周内及术后1、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LogMar)资料。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的黄斑区6 mm直径范围的视网膜厚度,并判断外层视网膜视细胞内节椭圆体带(inner segment ellipsoid band,ISEB)完整性。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 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主诉病史时间、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ISEB完整性。结果 69例患者平均BCVA术前为(0.47±0.34),术后1个月为(0.41±0.25)(t=1.77,P=0.081);术后3个月为(0.37±0.24),较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17)。黄斑中心平均视网膜厚度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为(454.07±73.39)μm、(406.65±63.86)μm、(384.46±59.86)μm。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3个月BCVA的主要因素(β=2.55, P=0.015),与年龄、既往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史、主诉病史时间、术前ISEB完整性、术前黄斑各分区的视网膜厚度无显著相关。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力主要与术前视力相关,合理的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是维持黄斑前膜患者良好视力的有效治疗方式。(眼科,2019,2 8: 269-272)

    两个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
    冯丙岂 刘旭阳 何芬 李丹丽 张达人 赵林 樊宁
    2019, 28(4):  273-27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8
    摘要 ( 10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个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个分别位于四川和广东的汉族成骨不全家系成员共45人,其中家系1本课题组曾在GMR杂志报道,作者对其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方法 收集家系成员的详细临床资料并进行眼部和全身检查,采集家系患者和正常成员的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筛选疾病相关基因序列改变,在家系成员和正常个体中进行验证分析,确定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对两个家系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 既往病史、视力、角膜厚度、眼前节和眼后节检查、听力检测、X线检查以及基因测序结果。 结果 2个家系分别诊断为Ⅰ型和Ⅳ型,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临床表现的共同特征是巩膜为蓝色、角膜厚度薄、反复非强力骨折、听力下降、脊柱畸形,不同之处在于家系2患者还合并身材矮小、牙本质发育不全,全身骨骼畸形更为明显。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家系1为COL1A1基因第33号外显子杂合突变(c.2329delG),引起第777位密码子移码突变(p.Ala777Profs*330),造成COL1A1蛋白合成缺陷;家系2为COL1A1基因第10号外显子杂合突变(c.725G>T),引起第242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突变为缬氨酸(Val)(p.Gly242Val);家系1突变为本课题组发现的突变并已经报道,家系2为COL1A1基因新突变。结论 本研究中2个OI家系分别是由于COL1A1基因c.2329delG和c.725G>T突变导致,本研究结果丰富了COL1A1基因突变谱,有助于OI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的研究。(眼科,2019, 28: 273-279)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应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减轻眼部疼痛的效果
    焦璇 莫宾 周海英
    2019, 28(4):  280-28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09
    摘要 ( 8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应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对激光治疗眼部疼痛的疗效,并初步探讨给药时机。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2018年因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sNPDR)或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接受两次PRP治疗的患者69例。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1组首次PRP治疗前3天给予溴芬酸钠滴眼液,试验2组首次PRP治疗前1天给予溴芬酸钠滴眼液,对照组首次PRP治疗前3天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首次及第二次PRP治疗后即刻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PRP治疗期间感受疼痛程度的评估,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同时记录局部用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指标 VAS和PPI。 结果 首次PRP治疗后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3.574±1.668)、(4.110±1.664)、(4.255±1.9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次PRP治疗后试验1组及试验2组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首次(4.255±1.900)比第二次(5.205±1.367)PRP治疗后的VAS评分低(P=0.006)。试验1组、试验2组,首次及第二次PRP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首次及第二次PRP治疗PPI评分,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NPDR / PDR 患者PRP激光治疗前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有助于减轻术中眼痛症状。治疗前3天使用较治疗前1天使用效果更明显。(眼科,2019, 8: 280-284)

    病例报告
    急诊成功抢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周特红 边立冬
    2019, 28(4):  284-284.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9
    摘要 ( 3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74岁。因左眼一过性黑矇3小时于2019年2月27日来诊。患者就诊当日6时许突发左眼黑矇,半小时后慢慢缓解。至9时来诊时共发作5次。正当询问病史时,患者再次发作左眼黑矇,即刻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眼瞳孔中等散大,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眼底见视盘周围视网膜动脉无血流充盈,远端可见间断血流柱(图1A)。OCT检查:左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内层局部反射增强(图1B)。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立即给予急救处理:吸氧,按摩眼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球后注射山莨菪碱 10 mg,全身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对症治疗。27分钟后患者左眼视力慢慢恢复,查:左眼视力0.4,瞳孔恢复正常大小,对光反射存在,RAPD不明显。眼底见视网膜动脉血流充盈(图1C),OC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内层局部反射大致正常(图1D)。急查血压:170/110 mmHg。否认糖尿病史。患者在院观察3小时给予口服降血压药物,期间左眼未再发作黑矇。后患者要求去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的全身与相关情况检查比如FFA、颈动脉超声、血液黏度等有待于追踪。 
     

    论著
    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探索
    张思瑶 厉君 林利 唐琼燕 叶长华 段宣初 林丁
    2019, 28(4):  285-28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0
    摘要 ( 10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房角分离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具有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指征的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16例。方法 16例患者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手术,再行小梁消融术。小梁消融范围为鼻侧90°~120°。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 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术后并发症。结果 16例完成达6个月随访者14例(87.5%)。术前眼压平均(33.4±12.4)mmHg,术后6个月(13.3±1.8)mmHg。术前用降眼压药平均(2.1±0.5)种,术后6个月(0.5±0.7)种(P=0.000)。术中消融小梁网时均出现一过性前房积血,术后2~10天自行吸收;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1例虹膜前粘连。16例患者均未行二次青光眼手术。结论 小样本量短期随访显示,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对具有行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指征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降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数量的作用,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眼科,2019, 28: 285-288)

    个案管理模式下青光眼患者的靶眼压管理及随访依从性
    梁优萍 林豪 刘林洁 黄小琼 梁远波 周文哲 陈燕燕
    2019, 28(4):  289-293.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1
    摘要 ( 7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个案管理模式下青光眼患者的靶眼压管理及随访依从性的现况,并分析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2016年4月-2017年8月进入青光眼个案管理模式的平均年龄(50.0 ±18.9)岁的青光眼患者202例。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进入个案管理时的人口学资料、病史资料及12个月内的随访情况。根据研究对象视野平均缺损(MD)划分轻度、中度、重度青光眼。一年内患者均按设定日期的30天内进行随访定义为随访依从性较好;未在设定日期的30天内进行随访定义为随访依从性较差。靶眼压设置率为进入个案时医生进行靶眼压设置的患者的占比。靶眼压达标率为患者一年内未超过靶眼压的占比。均选取研究对象较差眼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随访依从性、靶眼压设置率、靶眼压达标率。结果 202例青光眼患者病程中位数34.5(23.0,56.0)个月。靶眼压的设置率为85.1%,靶眼压达标率为67%。132例(65.3%)随访依从性较好,70(34.7%)例随访依从性较差。在校正年龄、地区、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因素后,重度青光眼(OR=8.349,95%CI=2.517-27.698)较轻度青光眼受试者的随访依从性差;年龄>40岁的患者的随访依从性较好(OR=0.433,95%CI=0.212-0.886);本地居民比非本地居民的随访依从性好(OR=0.462,95%CI=0.216-0.990)。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中大部分患者靶眼压设置率、眼压达标率及随访依从性都较高,但约1/6的患者未设置靶眼压,1/3患者的靶眼压仍未达标,约1/3的患者随访依从性较差。提示需进一步加强个案管理对医生和患者的监督作用,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医疗结局。(眼科,2019, 28: 289-293)

    健康人短途乘坐飞机时眼压变化的研究
    乔春艳 许欣悦 曹凯
    2019, 28(4):  294-296.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2
    摘要 ( 9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乘坐民航飞行对正常健康人眼压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非随机比较研究。研究对象 乘坐民航飞行的34名26~55岁健康乘客。方法 使用Icare?誖Pro眼压计在不同时点进行眼压测量(右眼)。进入座舱未关舱门时测量眼压为P0,起飞后刚达平稳巡航飞行时眼压为P1;巡航飞行后1小时测量眼压为P2。测量眼压的同时用指夹式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S0、S1和S2)。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血氧饱和度、脉搏和眼压的关系。主要指标 眼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 P0、P1和P2眼压分别为(14.997±1.57)、(14.465±2.00)、(14.719±2.01)mmHg(P均>0.05)。S0、S1、S2血氧饱和度中位数分别为97%、96%、96%。血氧饱和度、脉搏、年龄、性别与眼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成年人短途飞行对眼压无明显影响。(眼科,2019, 28: 294-296)

    圆锥角膜胶原交联术后一年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及其与眼压的相关性
    张青蔚 翟长斌 张晶 郑燕 刘倩 黄静 松秀梅 周跃华 王宁利
    2019, 28(4):  297-301.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3
    摘要 ( 9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及其与眼压的相关性。设计 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23例圆锥角膜患者41眼。方法 受试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验光,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压(IOP)检查,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模拟Goldmann眼压(IOPg)和角膜补偿眼压(IOPcc)。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及与眼压测量值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视力、CCT、IOP、IOPg、IOPcc、CH、CRF。结果 41眼圆锥角膜的CH术前为(8.044±1.264),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年下降到(7.817±1.561)(t=2.48,P=0.01)。CRF术前为(6.846±1.353),术后1年为(6.687±1.233)(t=-0.55,P=0.58)。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年时,非接触眼压与IOPg(r=0.724,P<0.001)、IOPcc (r=0.613,P<0.001)及CRF(r=0.513,P<0.001)均成正相关。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年时CH值较术前下降,CRF值较术前无变化。NCT眼压与IOPg、IOPcc及CRF值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NCT眼压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RF值的变化。(眼科,2019, 28: 297-301)

    双眼分别采用SMILE和FS-LASIK手术的短期视觉质量比较
    李晓静 李敬震
    2019, 28(4):  302-306.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4
    摘要 ( 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双眼分别采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术后视觉质量。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2017年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屈光矫正(SMILE 组),但有一只眼角膜瘢痕或角膜薄而选择FS-LASIK术的患者(FS-LASIK组)19例。方法 比较两种术式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和高阶像差的变化。主要指标 UCVA、BCVA、等效球镜度、高阶像差。结果 术后3个月所有术眼UCVA均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术后3个月无一例BCVA较术前下降;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 D范围内的百分比,SMILE 组为97%,高于FS-LASIK组(90%)(χ2=0.279,P=0.59)。两组无一眼术后等效球镜度在±1.00 D以外。两组术后3个月总高阶像差和球差与术前相比均增大(t=-3.29,-3.41;P=0.02,0.02)。术后3个月总高阶相差、球差引入量SMILE组小于 FS-LASIK组(t=-3.43,-3.45 ;P=0.01,0.01);水平慧差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7;P=0.72),垂直慧差FS-LASIK组引入更少(t=2.71;P=0.04)。结论 短期随访结果显示,SMILE手术比FS-LASIK 手术导致的术后总高阶像、球差更少,慧差未见明显差异。(眼科,2019, 28: 302-306)

    图片病例
    眼部铁锈症
    赵柳宁
    2019, 28(4):  306-306.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24
    摘要 ( 582 )   PDF (395KB) ( 58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45岁。右眼视力下降1周就诊。左眼外伤史2年。右眼视力0.3,眼压52 mmHg。眼前节见上图,眼眶CT扫描见中图,UBM检查见下图。诊断:右眼铁锈症、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眼球内异物。

    论著
    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继发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
    侯志嘉 李冬梅 顼晓琳 周军
    2019, 28(4):  307-311.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5
    摘要 ( 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的特征及治疗方法。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5-2017年北京同仁医院继发于眶壁骨折整复手术的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7例。方法 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骨折部位、植入材料种类、骨折手术距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主要指标 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6例,平均年龄(35.0±3.8)岁。眶壁骨折修复5例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1例采用硅胶材料,1例采用钛网。眶壁骨折整复至囊肿发生时间间隔20个月~11年。5例均表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上移位及视力下降。5例均行眶内囊肿摘除术。4例完全取出修复材料。术后病理示所有囊肿均为呼吸道上皮来源。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未见复发。结论 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继发上皮植入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晚期并发症,可导致眼球突出、移位、运动障碍及复视、视力下降等多种表现,完整手术摘除及取出修复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眼科,2019, 28: 307-311)

    短篇论著
    借助微信平台的体位护理干预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日间手术后的应用
    马张芳 张宛侠
    2019, 28(4):  312-313.  doi: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16
    摘要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后,需要配合面向下或俯卧位巩固手术治疗效果[1],需保持此强迫体位3个月,给患者带来颈部和腰背部疼痛不适,同时影响患者每日活动,致使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患者难于坚持。本研究对PDR患者日间手术后及出院后借助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与重睑切口相延续的反Z形皮瓣内眦成形术治疗内眦赘皮的效果观察
    任晓宇 张铁民
    2019, 28(4):  314-31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9.04.017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内眦赘皮矫正术时有并发症发生,以内眦部瘢痕为最常见。贯通重睑切口的反Z形皮瓣内眦成形术,既矫正了内眦赘皮,又使重睑形态完美呈现,达到眼部美学上和谐统一的目的。本研究报告93例(186眼)与重睑切口相延续的反Z形皮瓣内眦成形术治疗内眦赘皮的效果。

    图片病例
    滑车骨化的眼眶CT表现
    赵云 赵红
    2019, 28(4):  315-315.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25
    摘要 ( 344 )   PDF (314KB) ( 57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43岁。因左眼眶周疼痛1年就诊。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其他全身病史。双眼外观正常,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眶压正常,未扪及肿物,双眼各方向运动不受限制。眼眶CT检查见左侧眼眶内上方滑车钙化(白箭头),钙化物CT值为(246.92±66.68)HU。诊断:左眼滑车骨化。

    病例报告
    眼科首诊Waardenburg综合征一例
    王亮 张自峰 李曼红 尚利晓 王海燕 樊静 周毅 苟凯丽 王雨生
    2019, 28(4):  316-317.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20
    摘要 ( 183 )   PDF (1048KB) ( 5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女,3月龄。因“家长发现双眼颜色不一致”就诊。系第二胎,首胎因产检时发现唇裂引产。出生孕周36周,出生体重2900 g,Apgar评分不详。患儿父母身体健康,否认近亲婚配,否认围产期母亲特殊疾病和高危因素暴露史。除患儿父亲及祖母有早白发史外,否认听力障碍及其他家族性遗传疾病史。患儿精神一般,生长发育尚可,全身皮肤及毛发色素分布未见明显异常,面部可见鼻根部宽大,上唇部分唇裂不伴腭裂(图1)。眼科检查:视动性眼震仪双眼阳性;条栅视力双眼0.15,单眼遮盖厌恶程度相当。1%阿托品散瞳验光:右眼+4.00 DS,左眼+4.00 DS。内眦间距34 mm,外眦间距85 mm,瞳距47 mm。右睑裂长19 mm,左睑裂长21 mm。眼位正,交替遮盖阴性。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右眼虹膜呈灰蓝色,左眼虹膜色泽正常,双眼晶状体透明(图 2)。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美国Clarity公司)眼底检查示右眼底色淡,可见脉络膜大血管分布,视网膜平伏;左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2)。视网膜电图(F-ERG)提示双眼各项反应峰时延迟、幅值降低;视觉诱发电位(F-VEP)示双眼波形存在。耳声发射(TEOAE、DPOAE)检测双耳均通过;快速脑干诱发电位(AABR)双耳均通过。患儿出生后1天于空军军医大学DNA分型中心行染色体检查,结果为46,XX(镜下分析20个中期分裂细胞,320-400条带水平未见染色体异常)。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为 Waardenburg综合征。
     

    TGFBI突变导致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一例
    苏冠羽 王乐滢 梁庆丰
    2019, 28(4):  318-319.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21
    摘要 ( 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6岁。因双眼视力下降疼痛伴视物模糊数1周于2019年3月18日就诊。视力:检查不配合,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4 mmHg。双眼结膜轻充血,裂隙灯下双眼角膜上皮角膜层弥漫点状和地图状浑浊(图1A、B),角膜轻水肿,前房中深,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检查:双眼角膜上皮下基底膜层弥漫增厚向上隆起,侵入上皮层(图1C、D)。阿托品散瞳验光,双眼+3.25 DS。家属否认家族史。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TGFBI基因编码外显子区域及部分内含子区域,结果显示:TGFBI基因杂合突变,c.370C>T(p.R124C)(图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及AS-OCT检查所见,诊断为双眼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患者翼状胬肉术后大量渗血一例
    熊毅 唐建明 忽俊 黄洁 刘焰
    2019, 28(4):  319-320.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9. 04. 022
    摘要 ( 2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72岁。左眼内眦部赘片5年(图1A)。2年前因主动脉夹层行支架植入手术,术后未服用抗凝药物。翼状胬肉术前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正常;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正常。 2018年6月29日局麻下行左眼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结膜瓣移植缝合完成时结膜下创面开始渗血不止,无明确出血点,电凝止血无效,肾上腺素棉片、明胶海绵压迫均无法止血。予左眼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见敷料渗血,左眼眼睑皮下淤血,球结膜下出血,创面仍旧持续缓慢渗血。静滴止血敏,加压包扎,每日换药。由于持续结膜下渗血,至术后第5天,形成了巨大的结膜下血肿,突出于睑缘,眼睑无法闭合,渗血逐渐达到眼眶皮下,眶压升高,患者左眼疼痛,视物不见(图1B)。血红蛋白由术前的120 g/L降至81 g/L。请血液科会诊,回顾术前凝血功能报告“PT12.6秒,APTT35.9秒,国际标准化比值1.16,纤维蛋白原1.40 g/L(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60.20 μg/ml(升高),D-二聚体测定6.96 μg/ml(升高)”,同时查凝血因子活性基本正常(凝血因子II活性83.1%,凝血因子V活性88.3%,凝血因子VII活性109%,凝血因子VIII活性66.7%,凝血因子IX活性136.5%,凝血因子X活性89.7%,凝血因子XI活性108.7%,凝血因子XII活性68.3%)。追问病史,患者1年前因前列腺增生在外院手术治疗,术后有手术切口渗血一周余的情况,借阅外院病史见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未查到凝血功能记录。近1年来,患者常发现全身各处不明原因的皮下瘀斑,无龈血或鼻衄。每日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正常,APTT、PT正常,纤维蛋白原偏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增高。诊断为:翼状胬肉,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予以输新鲜冰冻血浆200 ml并补充冻干人纤维蛋白原1 g/日纠正纤溶,同时静脉滴注氨甲苯0.5 g/日。患者结膜创面渗血逐渐好转,至术后第9天停止渗血。左眼结膜下形成巨大血痂(图1C),每日予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左氧氟沙星、人工泪液眼水滴眼,血痂软化、缩小(图1D)。术后第12天时,表面血痂脱落(图1E)。术后1个月左眼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图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