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他克莫司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张姊杰 贾喆 赵少贞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4): 318-32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4.005
    摘要769)      收藏
    免疫相关性炎性反应在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他克莫司(FK506)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内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眼表细胞中的核因子-κB通路,抑制眼表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对干眼眼表炎症的治疗作用。目前局部使用他克莫司治疗干眼的研究主要为全身免疫疾病相关性干眼,包括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jgren综合征、瘢痕性类天疱疮、Steven-Johnson综合征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18-3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绝经对女性干眼的影响
    王亚彤 张磊 高洪莲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58-6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11
    摘要695)      收藏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眼表疾病,引起眼部疼痛、不适和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女性是干眼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女性,提示性激素水平改变在干眼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影响泪液所有成分的产生,包括水液、脂质和黏蛋白。各种机制如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反馈机制的改变,以及受体接受性的变化相互作用,改变眼表稳态,从而导致干眼。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绝经激素治疗在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干眼中的潜在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58-6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泪液渗透压和干眼
    方子介 张琛 赵少贞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59-56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15
    摘要589)      收藏
    泪液渗透压增高是干眼的突出现和核心机制,泪液渗透压可通过包括电阻抗法在内的多种方法测量。人群中泪液渗透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泪液渗透压的变化与多种原因造成的干眼密切相关。泪液高渗会引起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和氧化应激,泪液渗透压为探索干眼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多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59-56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眼眶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王玮琦,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283-288,封三.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6
    摘要518)      收藏
    眼眶神经鞘瘤是较常见的眼眶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典型的神经鞘瘤主要由交替分布的 AntoniA型和 AntoniB型瘤细胞组成,大多为AntoniA型瘤细胞。临床诊断以MRI检查作为首选,CT检查作为辅助,后者主要观察肿瘤对周围骨质的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注意与海绵状血管瘤、恶性眼眶神经鞘瘤等进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疗法,尚未发现更优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3-288,封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研究进展
    黄易 胡海坚 张旭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22-527.  
    摘要498)      收藏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expulsive 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ESCH)是内眼手术少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可累及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可致视力完全丧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脉络膜组织成分及血供相关。既往研究表明,ESCH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是眼压突然下降,多出现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术中及术后。眼部B超可诊断ESCH,并且可观察脉络膜上腔凝血液化的程度,这有助于明确手术时机。手术是ESCH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早期行脉络膜上腔引流手术可挽救残存视力,但不同引流方式的效果存在争议。术前重视危险因素管理,术中谨慎操作,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可避免ESCH的严重后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22-52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珑彦 石砚 范志刚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193-20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1
    摘要486)      PDF (2089KB)(810)    收藏
    他氟前列素是一种具有强前列腺素F受体亲和力的前列腺素类似物(prosaglandin analogues,PGA),2003年首次报告,2008年作为首个原研无防腐剂的PGA药剂上市,以显著的降眼压能力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一线药物。其独特的双氟原子结构赋予其强代谢稳定性,使其以低于其他PGA滴眼液的药物浓度发挥同等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降眼压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程度较轻。除降眼压外,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眼血流量、视神经保护以及对其他眼组织的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聚焦于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关于眼表安全性的评估。 2022年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进入我国临床。本文对他氟前列素的发现、药理学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介绍,并总结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以期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93-2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眼睑毛母质瘤
    马倩南 马建民 丁怡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71-57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17
    摘要471)      收藏
    眼睑毛母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毛囊基质细胞的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坚硬肿块,典型的毛母质瘤由嗜碱性细胞、阴影细胞和过渡细胞组成。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相对较高。本病需与皮脂腺囊肿、眼睑血管瘤等相鉴别。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预后良好,尚未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71-57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杨凡 杨柳 黄悦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53-5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10
    摘要439)      收藏
    人类角膜上皮具有较强的重塑能力,当角膜表面呈现不规则形态时,角膜上皮会以增厚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角膜。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形态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会刺激角膜上皮细胞重新排列,呈现出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角膜上皮增厚的程度与手术方式、屈光不正的矫正量、切削深度和切削区域相关: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后1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角膜上皮增厚且增厚区域主要在周边区;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keratomileusis,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术后1周就表现出明显的角膜上皮增厚,不同的是FS-LASIK增厚区域主要为旁中央区,而SMILE增厚区域为周边区。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对术后视力恢复、术后屈光度的预测以及对角膜屈光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53-5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眼科》、《国际眼科纵览》可以直接使用的缩略语
    《眼科》、《国际眼科纵览》编辑部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69-.  
    摘要437)      PDF (680KB)(89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IgG4相关性眼病的发病及恶变机制
    闫海涵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63-169.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12
    摘要425)      收藏
    IgG4相关性眼病(Ig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是一种隐匿性进展,表现为肿瘤样组织中以IgG4、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及闭塞性静脉炎的疾病。目前IgG4-ROD的发病机制及恶变机制尚不明确。病原体感染后,固有免疫识别种系编码的病原体识别受体激活B淋巴细胞,在Tfh细胞的辅助下促进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同型转换造成了IgG4在组织中的浸润。B淋巴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并与其共同促进纤维化。IgG4-ROD可恶变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和炎症共同参与两者的发病过程。(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63-16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COVID-19疫苗接种后眼部不良反应
    高敏 孙旭光 肖扬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385-39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01
    摘要414)      PDF (756KB)(617)    收藏
    疫苗接种依然是人类历史上对抗不同病毒感染的最有效干预手段。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苗在预防COVID-19方面的总体益处已得到充分证实。与此同时,也出现了COVID-19疫苗接种后眼部不良反应的报告,可累及眼部多种组织,如眼睑、角膜、巩膜、视网膜、葡萄膜、神经和血管等,临床表现为角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神经麻痹、血管阻塞等。眼科医生应关注COVID-19疫苗接种后眼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85-3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Goldenhar综合征的眼部特征及治疗进展
    阿婷曦, 傅瑶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267-27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3
    摘要399)      收藏
    Goldenhar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表现为来源于第一、二腮弓的器官系统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面部的发育异常,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Goldenhar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眼前段、眼睑及附属器、眼后段、眼外肌及眼眶,其中以眼表迷芽瘤和上睑缺损最为常见。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眼部异常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考虑到对患者视力发育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建议在较小年龄进行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67-27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Terson 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李晓 郭明义 刘谨慎 雷雨馨 王林洪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42-4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08
    摘要395)      收藏
    Terson 综合征是颅内出血引起的眼内出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尤为常见。目前Terson综合征具体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可能的发病机制有: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增高的颅内压引起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阻塞性出血;颅内出血沿视神经鞘进入眼内,引起眼内出血。近来从颅内到眼球的类淋巴系统成为该疾病新的研究方向,为Terson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另外一种可能,并有可能为其他眼科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42-4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间歇性外斜视临床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罗丹 余新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481-48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01
    摘要377)      PDF (1043KB)(698)    收藏
    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了解病情进展和决定治疗时机有重要作用。目前主要从斜视度、立体视和眼位控制力三方面评估,常规使用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法测量斜视度,但有时不能获得患者最大斜视度,通过注视30 m视标法、注视户外视标法、遮盖试验法和三棱镜适应试验法试图打破双眼融合以期测得更大的斜视度。临床主要使用Titmus和Randot立体视本测量立体视,但二者测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与立体视本的设计有关,另外双眼分视眼镜、测量环境、观测角度均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临床眼位控制力的评估主要有纽卡斯尔评分和诊室控制评分,但二者受家庭主观性和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新的LACTOSE控制力评分可能是一个更适宜的IXT控制评分工具。斜视度、立体视、控制力三方面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差,临床对患者严重程度判断时需综合考虑。对IXT的评估结果解读时需要理解各评估方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81-4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脑卒中后的视觉障碍及康复
    王雪 吴珺 周金琼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4): 370-3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4.016
    摘要365)      收藏
    视觉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视感觉障碍、视运动障碍和视知觉障碍,影响患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质量,并可阻碍全身整体康复进程。视感觉障碍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配镜和助视器有助于改善视力,视野缺损的康复手段包括替代性治疗、补偿性训练及恢复性治疗;视运动障碍包括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方法包括眼球运动训练、棱镜、遮盖、药物及斜视矫正手术等;视知觉障碍最常见的是视觉忽略,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及其他康复手段。对视觉障碍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为脑卒中患者的全身康复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0-37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的研究现状
    姚爱琳 楚艳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31-1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07
    摘要363)      收藏
    圆顶状黄斑(dome-shaped macula,DSM)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病理状态,特征是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向内凸起,凸起高度>50  μm,多出现于高度近视眼中。DSM的形成主要与玻璃体黄斑牵引、中心凹处巩膜和脉络膜的相对增厚、黄斑区Bruch膜的缺损有关。DSM常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劈裂等并发症,从而增加对视力损害的风险。对于无症状的DSM主要采取定期随访观察。出现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显著视觉症状时,半剂量光动力疗法、补充激光光凝或口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尚待验证。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相关眼底影像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其中OCT最为直观便捷,可显示黄斑的圆拱形特点及合并的其他改变。(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31-13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激光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方法的进展
    余旸帆 宋旭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460-464.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14
    摘要349)      收藏
    近年来,既往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形态,使得传统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计算公式出现较大的术后屈光误差。误差来源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测量、角膜屈光力计算、眼轴长度测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等。不需要屈光手术术前数据的IOL度数计算公式,如Hoffer Q公式、Barrett True-K 公式、Shammas-PL公式可应用于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的IOL计算。基于光线追踪原理或人工智能的新一代IOL公式,如Olsen 公式、EVO公式、Hill-RBF公式、Kane公式等在常规白内障手术患者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已被证实,但在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60-46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微单视设计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老视矫正的应用
    唐婷婷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02-50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05
    摘要343)      收藏
    微单视设计是一种改良的单眼视设计,正逐渐应用在白内障手术中。微单视设计能满足不同患者的视近需求,并可在白内障摘出术的同时矫正老视状态获得高质量的双眼全程视力。在众多类型的白内障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微单视设计具有术后满意度和脱镜率高、手术费用低、临床应用安全的优点。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都可以采用微单视设计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视觉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 502-50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闫海涵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4): 378-3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4.017
    摘要332)      收藏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较为罕见肿瘤,可发生于眼眶各个部位,主要表现为眼眶部肿块和眼球突出。40~50岁是疾病高发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有一小部分患者肿瘤可复发和转移。本病临床和影像学多无显著特异性表现。其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广泛,有多种亚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密切随诊至关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8-38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眼球内测压与眼内压力的分布
    季伊婷 林海双 周孟田 解彦茜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1-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01
    摘要318)      PDF (968KB)(736)    收藏
    准确的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等眼病中至关重要,直接测量眼球内压力可避免角膜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并可明确眼后段压力及眼球内压力的分布情况。目前已有安全微创的设备用于前房及玻璃体腔的压力测量。瞳孔阻滞、无晶状体以及玻璃体腔成分改变等可影响前房与玻璃体腔的压力分布,进行眼球内压力测量还可为恶性青光眼等疾病提供更多的信息与诊疗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辅助T细胞17在干眼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沙咏怡 孔雪晴 项敏泓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62-6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12
    摘要314)      收藏
    干眼症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患者出现明显的免疫稳态破坏。辅助T细胞亚群中产生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 的辅助T细胞17(T helper type 17 cells,Th17)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中,产生标志性的细胞因子如IL-17A、IL-17F和IL-22。转化生长因子-β、IL-6、IL-21和IL-23等可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Th17细胞在干眼症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干眼症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增高,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例上调,Th17细胞迁移至眼表可进一步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发展。因此,寻求Th17细胞相关的治疗靶点可能是治疗干眼症的关键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62-6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进展
    陈冬军,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207-21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3
    摘要300)      收藏
    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发病机制中晶状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已证实PACG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大,有助于降低眼压。本文回顾了有关PACG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相关研究,虽然透明晶状体摘除对PACG有明显益处,但在技术推广和适应证选择上具有挑战性。(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07-2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阿达木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彭宇 邱新文 叶波 陈建苏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4): 336-340.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4.009
    摘要297)      收藏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on-infectious uveitis,NIU)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NIU中的主要促炎因子,阿达木单抗是一种完全的人源性TNF-α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与TNF-α结合阻断其诱导的下游过程。阿达木单抗治疗NIU包括Behcet病所致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葡萄膜炎、儿童葡萄膜炎等,可有效减轻炎症,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降低复发率,其安全性也已得到初步证实。阿达木单抗是NIU二线治疗适合的选择,在治疗NIU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36-34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双眼立体视觉的检测和训练研究进展
    赵逸阳 付晶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486-49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02
    摘要296)      PDF (787KB)(732)    收藏
    立体视觉的检测经历了深径觉计、图形立体视觉检查法和随机点检查法的不断演进。传统立体视觉检查以Titmus、同视机为代表,但存在检查器械要求高,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将3D显示器、手机软件等技术与之结合,可降低检查要求、增加患者依从性,同时获得广泛的视差范围和精确的检查数值。立体视觉训练由传统的同视机训练发展为视感知觉训练以及混合式训练。近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技术也应用于视感知觉训练中,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立体视功能检测和训练方法繁多,各有利弊,应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法、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全方位评估和训练患者的立体视功能。(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86-49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陈冬军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15-32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5
    摘要296)      收藏
    当晶状体悬韧带有异常时,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手术中玻璃体脱出、囊膜破裂、晶状体皮质残留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风险大大增加。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和相关的囊膜内装置的使用,使眼科医生能够在复杂的白内障手术中轻松维持囊袋的稳定性,增强了眼前节手术的可控性,减少或减轻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改善了悬韧带异常相关疾病的预后。随着设计和材料的不断进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适应证逐渐扩展,尤其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可维持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辅助支撑悬韧带松弛部位,抑制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以及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15-3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白大勇 郑攀攀 李莉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465-47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15
    摘要294)      收藏
    黄斑中心凹的发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胚胎期、晚期胚胎期、生后早期和成熟期。其发育过程和中心凹无血管区、Müller细胞及黄斑色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内外层视网膜神经元的双向运动,及神经节细胞、内核层细胞、光感受器等多种细胞参考。中心凹发育不良是指既无中心凹,又无中心凹无血管区,根据OCT图像,其严重程度分为1~4级典型的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和不典型的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并与白化病、先天性无虹膜、孤立的中心凹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相关。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65-47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角膜曲率测量及计算公式的优选
    陈紫亮 饶惠英,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437-44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10
    摘要294)      收藏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因其高度安全性及可预测性已成为白内障术中矫正散光的首选方式。角膜散光包括角膜前表面散光(ACA)和角膜后表面散光(PCA)。既往多根据ACA估测角膜散光,会导致一些顺规散光眼的过矫及逆规散光眼的欠矫。PCA对总角膜散光(TCA)的影响不可忽视。IOL Master、Lenstar 900在角膜曲率测量方面有高度预测性与可重复性。可直接测量全角膜曲率的设备理论上更准确。模拟角膜曲率(SimK)散光与TCA一致性良好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Barrett Toric公式搭配IOL Master或Lenstar的SimK;两者一致性差的情况下的选择仍有争议。若PCA≥0.8 D,推荐使用实测的PCA。目前,眼科医生应根据不同设备的测量结果,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做到个性化选择及搭配,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术后的残余散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37-44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
    叶雯青, 邓宇轩,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199-20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2
    摘要294)      PDF (1119KB)(742)    收藏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病毒感染及Campbell膜理论为主,而病毒感染基因整合假说可能为其研究提供新思路。目前其治疗以对症为主,角膜失代偿以角膜内皮移植术为主,人工角膜移植的尝试亦初步显示良好效果,继发性青光眼则以滤过性手术为主,亦有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及引流阀睫状沟植入术的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9-20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于隐形眼镜的药物输送系统及其在眼前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烽, 邵毅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236-24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8
    摘要293)      收藏
    滴眼液用于治疗眼前节疾病有许多局限性,如生物利用度低、剂量要求高和患者依从性差。隐形眼镜直接定位于眼表,因此基于隐形眼镜装载常规药物被用于探索治疗眼前节疾病的可行性和潜力,通过诸如简单浸泡、包含载药胶体纳米颗粒或分子印迹等技术将药物掺入到隐形眼镜中。无论使用何种技术,隐形眼镜的关键特性保持不变,如透明度和透氧性。基于隐形眼镜的药物输送系统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眼表感染、促进角膜损伤愈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改善干眼症状,降低眼压,为眼前节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36-24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青光眼患者管理现状
    司智博 张晨晨 郑雅娟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10-1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03
    摘要284)      收藏
    青光眼患者需终身随访,将青光眼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进行管理至关重要。目前世界范围内青光眼患者管理策略不同,发达国家多采用分级诊疗制度及开展支持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我国近些年对青光眼患者的管理也逐渐从三级医院负责制发展为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包括疾病的筛查、诊断及长期随访等各个方面。(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10-11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眼前节发育不良并发白内障的手术与IOL选择
    闻一诺, 蒋永祥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211-21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4
    摘要283)      收藏
    眼前节发育不良(anterior segment dysgeneses,ASD)是一组涉及角膜、虹膜、晶状体、前房角等多种眼前节组织发育异常的疾病。由于ASD患者具有前房深和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等特殊体征,使切口、撕囊和安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的难度较大,合适IOL选择更是关键。虹膜夹持型IOL植入对于ASD白内障患者可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临床上如何根据ASD白内障患者不同的囊袋特征进行个性化手术的选择来获得更优的手术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11-21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庞少芳 杨萌 胡博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44-149.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09
    摘要280)      收藏
    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药物已成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一线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众多细胞因子参与DME的发生发展,且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与DME预后相关。房水中基线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抗VEGF治疗后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VEGF受体-2可能作为评估DME治疗效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改变如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体积、高反射病灶、视网膜下液、血管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等均可预测和评估DME治疗效果。了解基线及治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影像学改变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指导DME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探究DME的发病机制及寻找DME的潜在治疗靶点。(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44-14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Charles Bonnet综合征及其研究进展
    许伊琳 袁非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16-52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08
    摘要278)      收藏
    Charles Bonnet 综合征(Charles Bonnet syndrome,CBS)是一种视觉受损后出现的视幻觉疾病,患者一般具有完整的自知力,无精神障碍。CBS患病率较低,多见于高龄人群。其发病机制不明,主要假说有释放理论和去传入理论。CBS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诊断与鉴别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治疗时以恢复视力为主要目标,首选眼科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16-52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
    蒋晗笑 许叶圣 郑利斌 姚玉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97-10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01
    摘要278)      收藏
    目的 确定已发表文章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2年3月的所有使用关键词“亚临床圆锥角膜(subclinical keratoconus)”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2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文章纳入标准是分析的亚临床圆锥角膜样本量>20眼;包含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估文献质量。对所选文献的诊断标准和使用的检查仪器进行分析。结果 初步搜索共收集263项研究,其中207项研究被排除在外。最常使用的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对侧眼确诊圆锥角膜(66.07%,37/56);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缺乏任何圆锥角膜相关的发现/体征(35.71%,20/56);在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测量学、视网膜检影镜和直接检眼镜检查中显示正常的角膜(33.93%,19/56)。结论 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来定义亚临床圆锥角膜。最常用的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标准组合为对侧眼确诊圆锥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为正常的角膜。(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97-10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角膜屈光术后干眼和神经病理性眼痛的发病机制
    赵璐 周一凡 杨婷婷 段虹宇 齐虹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454-45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13
    摘要273)      收藏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盛行,术后的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干眼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且部分患者存在慢性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近年来研究发现泪液功能单位障碍在角膜屈光术后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同时,研究者逐渐关注角膜神经痛与角膜屈光术后眼痛的关系,试图从此角度理解角膜屈光术后眼痛的病理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54-45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青光眼相关的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机制
    赵崟 徐丽娟 张欣瑶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41-54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12
    摘要271)      收藏
    角膜内皮细胞是维持角膜透明的关键,青光眼本身及其治疗措施可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非生理状态下的眼压会破坏角膜内皮细胞的结构及其泵功能;引流装置的植入及其位移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治疗过程中房水微环境的改变会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营养供给;抗青光眼药物的毒性作用也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41-54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的危险因素
    司姣 陶宇菲 樊宁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18-24.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04
    摘要270)      收藏
    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APAC)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急症,致盲率高。诱发APAC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与APAC发病相关的解剖参数包括拥挤狭窄的前房和房角结构、增厚前移且不稳定的晶状体、较薄的睫状体与肥厚前移的睫状突、动态变化的虹膜和脉络膜等。在一些诱发因素(情绪、极端天气和药物等)下,这类危险人群的单眼或双眼的单个或多个解剖参数发生改变,导致APAC发病。(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8-2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晶状体再生的研究进展
    郭昭兴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30-3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06
    摘要268)      PDF (1819KB)(666)    收藏
    晶状体再生是指以干细胞为材料,在体外或体内通过构建适宜晶状体发育的微环境诱导再生新的晶状体组织的过程。再生的晶状体组织可用于建立生物模型进行药物实验或研究晶状体疾病的病理变化,更有望取代人工晶状体成为白内障治疗的新选择。目前对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体外晶状体再生和晶状体原位再生这三个方面。Wnt通路和细胞极性通路被进一步阐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成为体外晶状体再生新的选择,微创术式的应用也为晶状体原位再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0-3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前房注射抗生素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研究进展
    刘建英 常笛 李婧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15-120.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04
    摘要262)      收藏
    前房注射抗生素是在白内障摘除术毕将少量抗生素注入到前房以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最常用的药物是头孢呋辛、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头孢呋辛和万古霉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莫西沙星的作用机制为抑制Ⅱ、Ⅳ拓扑异构酶,干扰细菌的DNA复制、修复和转录。前房注射头孢呋辛和万古霉素的常规推荐剂量为1.0 mg/0.1 mL;莫西沙星迄今尚无标准剂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时避免产生耐药性,建议应用剂量为0.5 mg/0.1 mL。前房注射抗生素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性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但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15-12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391-391.  
    摘要262)      收藏
    近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在后台监测到部分用户使用虚假的手机号和Email地址注册账号,这些账号的投稿IP地址与作者所在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严重偏离,涉嫌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此类行为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我们已将排查到的稿件信息通报各编辑部,杂志社新媒体部也将对此类账号做封禁处理,相关稿件一律做退稿处理。 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请广大读者和作者务必提高认识,规范行为,以免给作者的学术诚信、职业发展和所在单位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