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医疗共识制订方法:德尔菲法和名义小组法
    陶洋旭 李建军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5): 369-37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5.001
    摘要1302)      PDF (3381KB)(1465)    收藏
    医务人员在缺乏科学证据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在某个问题上存在相互矛盾证据的情况下面临着如何决策的问题,制订共识是其解决手段之一。本文回顾2种常用的共识制订方法即德尔菲法(Delphi process)和名义小组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德尔菲法是通过问卷收集相关专家关于给定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反复评估;名义小组法是通过结构化会议收集相关专家关于给定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反复评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69-37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张悦 刘含若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2): 179-184.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2.015
    摘要1057)      收藏
    Müller细胞是维持视网膜结构稳定性及保护神经元的大胶质细胞,具有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神经递质稳态、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调节视网膜神经元的活动等作用。当视网膜发生损伤后,Müller细胞会发生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神经保护性或神经退行性的,胶质化过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79-18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内障手术的风险及对策
    孙彩侠, 袁非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3): 237-240.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3.012
    摘要1022)      收藏
    白内障患者若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在白内障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切口部位出血、眼内血管自发性出血及前房积血等,严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对于血小板计数极低的患者,术前应输注血小板或采用药物提高血小板计数。此外,白内障术前应谨慎评估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原发疾病,与血液科医师合作,选择最佳诊治方案。(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237-24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T&E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尹立东 蒋博 张中宇 孙大卫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6): 477-48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6.003
    摘要1011)      PDF (1463KB)(1319)    收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为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并延长方案(treat and extend,T&E)是一种主动治疗方案,患者接受治疗至病灶稳定,在随访期间可根据疾病是否稳定来延长或缩短治疗间隔,该方案正逐步应用于DME。与现有常用的治疗方案相比,T&E方案降低每月固定方案注射次数及过度治疗的风险,同时避免每2个月方案治疗不足的可能;与按需治疗方案相比,可依据最佳矫正视力或中央视网膜厚度来调整随访间隔,通过规律地治疗提高视力并改善解剖结构。但目前T&E方案设计尚无统一标准,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规范。(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77-48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24小时连续眼压测量技术及进展
    张宇宁 杨扬帆 余敏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6): 465-47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6.001
    摘要909)      PDF (1400KB)(1238)    收藏
    眼压具有昼夜波动性和节律性,24小时眼压对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均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依靠眼压计多次测量完成的24小时眼压测量是间断的,不能准确地反映眼压变化情况。植入式眼压测量技术包括单纯植入式和复合植入式,通过将压力传感器直接植入眼内,实现长期或永久的眼压监测。角膜接触镜式眼压测量技术是在角膜接触镜内嵌入传感器,通过感知眼压变化引起的角膜形变以进行24小时连续眼压监测。连续眼压测量技术在研究眼压变化规律、辅助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65-47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Bruch膜结构功能及其与近视的关系
    闵亚兰, 刘维锋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3): 221-225.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3.009
    摘要859)      收藏
    Bruch膜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之间,调节两者间的代谢,维持正常视觉活动。随着年龄增长,其形态结构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下降。Bruch膜与某些眼病发生有关,在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眼轴的增长,Bruch膜作为视神经口的内层,向颞侧移位,颞侧缺失形成γ区。眼轴越长,γ区越大,出现黄斑部Bruch膜缺损的可能性越高。(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21-22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他克莫司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张姊杰 贾喆 赵少贞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4): 318-32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4.005
    摘要769)      收藏
    免疫相关性炎性反应在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他克莫司(FK506)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内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眼表细胞中的核因子-κB通路,抑制眼表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对干眼眼表炎症的治疗作用。目前局部使用他克莫司治疗干眼的研究主要为全身免疫疾病相关性干眼,包括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jgren综合征、瘢痕性类天疱疮、Steven-Johnson综合征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18-3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中有效晶状体位置的预测及其影响因素
    李修远 常平骏 赵云娥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5): 409-414.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5.008
    摘要735)      收藏
    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在不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如Holladay、SRK/T、Haigis、Hoffer Q、Olsen、Barrett Universal I公式等)中预测方法不同,其准确性也不尽相同。并且ELP在白内障术后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IOL的材料和形状,撕囊口的形状和大小,撕囊的方法,患者本身的情况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09-41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绝经对女性干眼的影响
    王亚彤 张磊 高洪莲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58-6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11
    摘要695)      收藏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眼表疾病,引起眼部疼痛、不适和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女性是干眼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女性,提示性激素水平改变在干眼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影响泪液所有成分的产生,包括水液、脂质和黏蛋白。各种机制如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反馈机制的改变,以及受体接受性的变化相互作用,改变眼表稳态,从而导致干眼。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绝经激素治疗在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干眼中的潜在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58-6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球形晶状体的治疗进展
    郑佳蕾 邓麦可 蒋永祥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295-29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05
    摘要629)      收藏
    球形晶状体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悬韧带晶状体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为晶状体脱位或不全脱位和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发生时间早,致盲率高,因此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球形晶状体的治疗主要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而定,可以分为晶状体手术和抗青光眼治疗,晶状体手术包括晶状体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吸除+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抗青光眼手术包括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小梁切除术等。球形晶状体行晶状体手术后视力恢复明显,不同的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效果不一,手术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观察。(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95-29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OCTA测量参数在眼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李颖颖, 冯洁 丁天娇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1): 11-1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1.003
    摘要629)      收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用于眼部血管成像的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视神经的血管成像。它既可以提供视网膜血管的形态信息,又可以提供眼底血管密度的定量测量。OCTA测量参数包括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网(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密度、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deep capillary plexus,DCP)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等。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是维持视功能的重要基础,视网膜血管密度是衡量视网膜微血管循环状态的指标。黄斑区SCP密度、DCP密度以及FAZ面积与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视网膜阻塞性疾病、黄斑裂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应用OCTA观察眼底血流的早期改变以及探讨相关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1-1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眼部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和治疗
    杜一帆 吕小辉 张璇 王金锦 孙梅 何珊 王宁利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357-36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4.017
    摘要623)      收藏
    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全身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罕见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一般呈浸润性生长,偶尔也会出现转移。眼部血管内皮瘤为一种更为罕见的血管瘤类型,目前尚缺乏针对其良恶性的定位及统一的诊疗指南。眼部血管内皮瘤多原发于眼眶,也可原发于眼睑及泪器。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肿瘤局部浸润生长伴眶骨壁破坏,全身转移较为罕见。病理改变多为血管源性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内皮细胞因子CD31、CD34阳性。治疗方式以局部完整切除肿瘤为主,但术中应注意该肿瘤的出血倾向。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依然是原发于眼眶血管内皮瘤较为稳妥的治疗方案。(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57-36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泪液渗透压和干眼
    方子介 张琛 赵少贞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59-56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15
    摘要589)      收藏
    泪液渗透压增高是干眼的突出现和核心机制,泪液渗透压可通过包括电阻抗法在内的多种方法测量。人群中泪液渗透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泪液渗透压的变化与多种原因造成的干眼密切相关。泪液高渗会引起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和氧化应激,泪液渗透压为探索干眼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多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59-56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脉络膜肿瘤的OCT及OCTA表现
    王琦妙 危平辉 解士勇 庞雅菊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6): 499-505.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6.007
    摘要557)      收藏
    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可用于脉络膜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骨瘤等)的观察和诊断,其对肿瘤表面形态、视网膜水肿程度、视网膜下液、光感受器层改变、视网膜结构的完整性、脉络膜厚度、异常反射结构等做定性及定量描述。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可对瘤体及其周围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特点进行观察,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脉络膜肿瘤的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99-5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眼眶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王玮琦,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283-288,封三.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6
    摘要518)      收藏
    眼眶神经鞘瘤是较常见的眼眶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典型的神经鞘瘤主要由交替分布的 AntoniA型和 AntoniB型瘤细胞组成,大多为AntoniA型瘤细胞。临床诊断以MRI检查作为首选,CT检查作为辅助,后者主要观察肿瘤对周围骨质的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注意与海绵状血管瘤、恶性眼眶神经鞘瘤等进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疗法,尚未发现更优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3-288,封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残余散光
    魏科 赵镇南 蒋永祥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1): 16-2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1.004
    摘要517)      收藏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es, Toric IOL)可稳定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非预期的术后残余散光,降低视觉质量。术后残余散光常见的原因包括仪器测量误差、计算误差、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及人工晶状体旋转等,需根据术后残余散光的程度和成因采用相应治疗手段,矫正残余散光可使用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等,必要时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6-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与治疗
    张真 张悦 李萌茜 黎黎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326-33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11
    摘要517)      收藏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是一类难治性角膜疾病,该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三叉神经损伤、神经形态改变、分泌功能及感受性下降,引起角膜炎性反应激活,从而导致角膜上皮缺损、愈合延迟、角膜溃疡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较成熟的治疗策略主要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使用;神经移植手术虽经临床证实有效,但因其手术难度高,创伤大等风险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此外,新的药物如培高利特、姜黄素纳米胶束有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26-33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IgG4相关性眼病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关系及鉴别
    柳睿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364-36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18
    摘要499)      收藏
    IgG4相关性眼病(immunoglobulin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可以发展为淋巴瘤,但发生机制未明。眼附属器淋巴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发生于眼部的恶性肿瘤。IgG4-ROD和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具有相似性,故仅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来鉴别两者具有困难;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目前仍然是鉴定两者的金标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64-36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研究进展
    黄易 胡海坚 张旭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22-527.  
    摘要498)      收藏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expulsive 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ESCH)是内眼手术少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可累及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可致视力完全丧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脉络膜组织成分及血供相关。既往研究表明,ESCH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是眼压突然下降,多出现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术中及术后。眼部B超可诊断ESCH,并且可观察脉络膜上腔凝血液化的程度,这有助于明确手术时机。手术是ESCH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早期行脉络膜上腔引流手术可挽救残存视力,但不同引流方式的效果存在争议。术前重视危险因素管理,术中谨慎操作,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可避免ESCH的严重后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22-52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珑彦 石砚 范志刚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193-20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1
    摘要486)      PDF (2089KB)(810)    收藏
    他氟前列素是一种具有强前列腺素F受体亲和力的前列腺素类似物(prosaglandin analogues,PGA),2003年首次报告,2008年作为首个原研无防腐剂的PGA药剂上市,以显著的降眼压能力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一线药物。其独特的双氟原子结构赋予其强代谢稳定性,使其以低于其他PGA滴眼液的药物浓度发挥同等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降眼压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程度较轻。除降眼压外,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眼血流量、视神经保护以及对其他眼组织的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聚焦于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关于眼表安全性的评估。 2022年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进入我国临床。本文对他氟前列素的发现、药理学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介绍,并总结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以期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93-2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Kahook双刃刀内路小梁切除术的应用进展
    鞠宏 蔡鸿英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280-284.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02
    摘要482)      收藏
    Kahook双刃刀(Kahook dual blade,KDB)内路小梁切除术作为微创青光眼手术中的一种,可在较大范围内对小梁网进行切除,且不破坏临近组织,降低房水排出阻力,进而降低眼压,对多种类型青光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与滤过泡依赖手术比较,其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不破坏结膜,不影响后续手术。本文对KDB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原理、手术步骤、有效性、安全性、联合手术等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80-28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眼睑毛母质瘤
    马倩南 马建民 丁怡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571-57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17
    摘要471)      收藏
    眼睑毛母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毛囊基质细胞的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坚硬肿块,典型的毛母质瘤由嗜碱性细胞、阴影细胞和过渡细胞组成。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相对较高。本病需与皮脂腺囊肿、眼睑血管瘤等相鉴别。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预后良好,尚未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71-57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及其研究进展
    黄士通 杨扬帆 余敏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300-306.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4.006
    摘要454)      收藏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phac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是以全身皮肤弥漫血管畸形合并全身皮肤弥漫色素增多为特征的先天性综合征,病变还可累及颅脑、眼部、全身静脉、骨骼等多个器官。PPV发病极为罕见,眼部表现特殊,可表现为青光眼、眼周皮肤鲜红斑、视网膜血管异常、脉络膜血管瘤、眼黑变、虹膜色素异常、虹膜发现乳头状凸起、眼底色素增多等。临床治疗应更关注PPV的皮肤外其他系统的病变,其青光眼的治疗十分棘手,多数仍参照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00-30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斜视度的客观测量方法
    周榆松 庄仪婧 李劲嵘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1): 76-7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1.015
    摘要453)      收藏
    斜视度检查在斜视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三棱镜加遮盖试验(prism-cover test,PCT)的结果为“金标准”,但其主要依靠检查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为提升检查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检查过程的客观性,同时降低检查的难度和减少检查所耗费的时间,研究者们开发了一些客观测量斜视度的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红外摄像机、眼球追踪仪等,通过模拟传统的检查方法来进行斜视度的客观测量。(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76-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ICL手术相关并发症
    张浩 邓应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2): 97-10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2.001
    摘要447)      PDF (803KB)(1454)    收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屈光矫正手术,手术量逐年提高,特别是新型ICL(V4c)的应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同。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ICL手术,对于V4c等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有必要进行总结。本文总结ICL用于近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常见和罕见并发症,重点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和拱高等异常情况。与V4相比,V4c型IC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前囊下白内障及瞳孔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术后光学相关并发症、拱高异常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97-10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杨凡 杨柳 黄悦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53-5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10
    摘要439)      收藏
    人类角膜上皮具有较强的重塑能力,当角膜表面呈现不规则形态时,角膜上皮会以增厚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角膜。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形态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会刺激角膜上皮细胞重新排列,呈现出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角膜上皮增厚的程度与手术方式、屈光不正的矫正量、切削深度和切削区域相关: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后1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角膜上皮增厚且增厚区域主要在周边区;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keratomileusis,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术后1周就表现出明显的角膜上皮增厚,不同的是FS-LASIK增厚区域主要为旁中央区,而SMILE增厚区域为周边区。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对术后视力恢复、术后屈光度的预测以及对角膜屈光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53-5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眼科》、《国际眼科纵览》可以直接使用的缩略语
    《眼科》、《国际眼科纵览》编辑部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69-.  
    摘要437)      PDF (680KB)(89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IgG4相关性眼病的发病及恶变机制
    闫海涵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63-169.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12
    摘要425)      收藏
    IgG4相关性眼病(Ig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是一种隐匿性进展,表现为肿瘤样组织中以IgG4、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及闭塞性静脉炎的疾病。目前IgG4-ROD的发病机制及恶变机制尚不明确。病原体感染后,固有免疫识别种系编码的病原体识别受体激活B淋巴细胞,在Tfh细胞的辅助下促进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同型转换造成了IgG4在组织中的浸润。B淋巴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并与其共同促进纤维化。IgG4-ROD可恶变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和炎症共同参与两者的发病过程。(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63-16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COVID-19疫苗接种后眼部不良反应
    高敏 孙旭光 肖扬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385-39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01
    摘要414)      PDF (756KB)(617)    收藏
    疫苗接种依然是人类历史上对抗不同病毒感染的最有效干预手段。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苗在预防COVID-19方面的总体益处已得到充分证实。与此同时,也出现了COVID-19疫苗接种后眼部不良反应的报告,可累及眼部多种组织,如眼睑、角膜、巩膜、视网膜、葡萄膜、神经和血管等,临床表现为角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神经麻痹、血管阻塞等。眼科医生应关注COVID-19疫苗接种后眼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85-3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外泌体在眼底疾病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范晓乐 蒋博 孙大卫 张中宇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5): 442-448.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5.014
    摘要408)      收藏
    外泌体是细胞内的多囊泡体通过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囊泡。外泌体内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在细胞间通讯、疾病进展及作为生物标记物方面的作用已渐被眼底疾病的学者关注。研究显示外泌体参与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过程,而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降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录和翻译;在大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浆中研究发现含有IgG的外泌体可激活视网膜内的经典补体途径促进内皮损伤,应用含有miR-126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限制内皮细胞损伤;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研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使缺血模型鼠视网膜功能恢复;玻璃体切除联合人脐带组织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填塞对黄斑裂孔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抑制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在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外泌体标记物检测有希望成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手段;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小胶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保护作用等。对外泌体系统的了解及其与眼底疾病中的信号传递机制及疾病转归过程的认识,对优化眼底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442-44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Goldenhar综合征的眼部特征及治疗进展
    阿婷曦, 傅瑶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267-27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3
    摘要399)      收藏
    Goldenhar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表现为来源于第一、二腮弓的器官系统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面部的发育异常,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Goldenhar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眼前段、眼睑及附属器、眼后段、眼外肌及眼眶,其中以眼表迷芽瘤和上睑缺损最为常见。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眼部异常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考虑到对患者视力发育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建议在较小年龄进行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67-27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结膜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王金锦 李静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5): 386-392.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5.004
    摘要395)      收藏
    结膜黑色素瘤(conjunctival melanoma,CM)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相关死亡率为30%,在结膜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CM由结膜上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来,在此之前可见相应结膜的色素性病变如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及结膜色素痣,最常见于球结膜或角巩膜缘,也可出现于睑结膜。CM能向眼球或眼眶侵袭,并可向局部淋巴结、脑及其他器官转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多数CM可通过手术切除,术后联合辅助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386-39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Terson 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李晓 郭明义 刘谨慎 雷雨馨 王林洪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42-4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08
    摘要395)      收藏
    Terson 综合征是颅内出血引起的眼内出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尤为常见。目前Terson综合征具体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可能的发病机制有: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增高的颅内压引起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阻塞性出血;颅内出血沿视神经鞘进入眼内,引起眼内出血。近来从颅内到眼球的类淋巴系统成为该疾病新的研究方向,为Terson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另外一种可能,并有可能为其他眼科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42-4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青光眼手术的分类及进展
    李翔骥 贺翔鸽 朱小敏 敬晋 王薇 谢琳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273-27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01
    摘要385)      PDF (1126KB)(1430)    收藏
    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目前已经和未来即将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青光眼手术方式,根据不同降眼压机制分为增加房水引流和减少房水生成两大类。根据房水引流途径,将增加房水引流类分为外引流和内引流两个手术亚类,并将内引流进一步分为Schlemm管途径引流和脉络膜上腔途径引流。减少房水生成类手术分为睫状体光凝术、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睫状体冷凝术三个亚类。目前,在外引流手术方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仍是主流手术方式,多种类型青光眼引流装置也已广泛临床应用。内引流手术方面,以Schlemm管为引流途径的手术方式中,内外路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各式内路小梁切开刀、微支架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以脉络膜上腔为引流途径植入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新型以减少房水生成为目的手术方式变得更加安全、可控,已不再局限于治疗无视力的晚期青光眼患者。(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73-2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间歇性外斜视临床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罗丹 余新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6): 481-48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6.001
    摘要377)      PDF (1043KB)(698)    收藏
    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了解病情进展和决定治疗时机有重要作用。目前主要从斜视度、立体视和眼位控制力三方面评估,常规使用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法测量斜视度,但有时不能获得患者最大斜视度,通过注视30 m视标法、注视户外视标法、遮盖试验法和三棱镜适应试验法试图打破双眼融合以期测得更大的斜视度。临床主要使用Titmus和Randot立体视本测量立体视,但二者测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与立体视本的设计有关,另外双眼分视眼镜、测量环境、观测角度均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临床眼位控制力的评估主要有纽卡斯尔评分和诊室控制评分,但二者受家庭主观性和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新的LACTOSE控制力评分可能是一个更适宜的IXT控制评分工具。斜视度、立体视、控制力三方面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差,临床对患者严重程度判断时需综合考虑。对IXT的评估结果解读时需要理解各评估方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81-4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和屈光变化及影响因素
    钱舒怡 赵云娥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307-31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07
    摘要373)      收藏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和屈光变化规律是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重要依据。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眼轴长度增长速率与许多因素,如手术年龄、单双眼发病,术后并发症等有关。术后的近视漂移难以预测,主要由眼轴长度增长决定,同时也受到手术年龄、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以及植入人工晶状体时目标屈光度的计算等多因素影响。(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07-3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脑卒中后的视觉障碍及康复
    王雪 吴珺 周金琼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4): 370-3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4.016
    摘要365)      收藏
    视觉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视感觉障碍、视运动障碍和视知觉障碍,影响患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质量,并可阻碍全身整体康复进程。视感觉障碍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配镜和助视器有助于改善视力,视野缺损的康复手段包括替代性治疗、补偿性训练及恢复性治疗;视运动障碍包括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方法包括眼球运动训练、棱镜、遮盖、药物及斜视矫正手术等;视知觉障碍最常见的是视觉忽略,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及其他康复手段。对视觉障碍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为脑卒中患者的全身康复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0-37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的研究现状
    姚爱琳 楚艳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2): 131-1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2.007
    摘要363)      收藏
    圆顶状黄斑(dome-shaped macula,DSM)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病理状态,特征是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向内凸起,凸起高度>50  μm,多出现于高度近视眼中。DSM的形成主要与玻璃体黄斑牵引、中心凹处巩膜和脉络膜的相对增厚、黄斑区Bruch膜的缺损有关。DSM常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劈裂等并发症,从而增加对视力损害的风险。对于无症状的DSM主要采取定期随访观察。出现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显著视觉症状时,半剂量光动力疗法、补充激光光凝或口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尚待验证。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相关眼底影像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其中OCT最为直观便捷,可显示黄斑的圆拱形特点及合并的其他改变。(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31-13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激光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方法的进展
    余旸帆 宋旭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460-464.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14
    摘要349)      收藏
    近年来,既往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形态,使得传统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计算公式出现较大的术后屈光误差。误差来源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测量、角膜屈光力计算、眼轴长度测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等。不需要屈光手术术前数据的IOL度数计算公式,如Hoffer Q公式、Barrett True-K 公式、Shammas-PL公式可应用于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的IOL计算。基于光线追踪原理或人工智能的新一代IOL公式,如Olsen 公式、EVO公式、Hill-RBF公式、Kane公式等在常规白内障手术患者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已被证实,但在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60-46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尹贻雪, 焦路光 王嘉睿 郑红 杨在富,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2): 184-18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2.016
    摘要346)      收藏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通常称为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是一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测量基因表达,对其含有的转录组信息进行测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可用于视网膜或角膜细胞类型与细胞亚型的鉴定;用于研究人类视网膜的早期发育过程、细胞分化的时间进程、视网膜和视网膜类器官的形成过程。该技术也可用于眼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有助于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部疾病新的生物靶点和标记物,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84-18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