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8-22
    综述
    可调屈光力的人工晶状体
    陈倩茵 林振德
    2015, 39(4):  217-22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1
    摘要 ( 634 )   PDF (1413KB) ( 3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巧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制作工艺日趋完美,白内障患者视力得到提高,但部分患者术后仍残留屈光不正而影响视觉质量。如何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裸眼视力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将物理光学、激光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与液晶显示等技术结合到IOL制作工艺中,实现植入眼内的IOL屈光力的调整,以矫正原有IOL在屈光力方面所出现的偏差,称为可调屈光力的IOL。根据调节是否需要手术介入分为有创型和无创型两类。有创型又包括多元可调屈光力IOL、器械可调屈光力IOL和重复可调屈光力IOL等;无创型又包括光可调屈光力IOL、磁可调屈光力IOL、液晶变焦可调屈光力IOL和通过飞秒激光或双光子化学技术调整IOL屈光力等。可调屈光力的IOL是制作工艺与边缘学科的巧妙结合,促进眼科新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部分IOL仍处于试验阶段,但为白内障术后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存质量带来了更好的前景。

    眼底成像技术新进展——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霍妍佼 魏文斌
    2015, 39(4):  224-22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2
    摘要 ( 1220 )   PDF (1857KB) ( 59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成像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将3D视网膜结构转变成2D平面图像的光学过程。由于视网膜成像快速、便捷,在眼科领域广泛被应用,尤其在眼底病的筛查、诊断、治疗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技术的应用,出现了非散瞳的视网膜成像方法,其图像清晰且可分层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眼底疾病的诊断水平。

    干扰素相关性眼病
    杜葵芳 郭纯刚
    2015, 39(4):  229-23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3
    摘要 ( 7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多种效应,目前各种类型的干扰素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干扰素相关性眼病是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相对少见的一种副作用,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干扰素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干扰素相关性视神经病变和非典型眼部病变。其中干扰素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眼底表现为视乳头旁或后极部视网膜散在点状白色棉絮斑和/或点片状出血,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可不予特殊处理,病变即可消失自愈。但少数干扰素相关性眼病较重的患者,如出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黄斑水肿、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患者可出现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此时应终止干扰素治疗,并积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成长因子药物玻璃体内注射以及眼底激光等。详细询问病史,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如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有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史等,定期眼底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治。

    线粒体功能失调和氧化应激在小梁网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孙瑞竹 张绍丹 梁远波 吕帆
    2015, 39(4):  234-23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4
    摘要 ( 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梁网是青光眼在前房的靶组织,小梁网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时可引起眼压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失调和氧化应激在小梁网细胞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是细胞内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当线粒体功能失调时细胞内ATP合成减少且活性氧生成过多。体内过多的活性氧物质堆积导致线粒体DNA损伤,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反过来生成更多的活性氧物质。活性氧的释放和损伤的线粒体可引起细胞色素C的释放,激活半胱天冬酶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此外线粒体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还可通过损伤体内大分子物质、诱发炎症反应、介导溶酶体功能失调等途径造成小梁网细胞损伤或死亡。

    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张懿 吴继红
    2015, 39(4):  239-246.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5
    摘要 ( 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基于视神经保护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是青光眼研究领域的热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涉及神经营养因子剥夺、细胞内钙升高、氧化应激等多环节异常。在合理的理论框架下开展视神经保护的临床转化研究,可望为人类青光眼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解梦 樊宁 田祥 彭玉豪 刘旭阳
    2015, 39(4):  247-252.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6
    摘要 ( 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前房角突然关闭而引起眼压急剧升高的一种青光眼类型,在亚洲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引起的视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杯盘比扩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失和视野缺损等。迄今有关其视神经损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压力因素、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因素、分子因素等方面。一氧化氮、视网膜内谷氨酸水平与Ca2+超载、内皮素-1、大胶质细胞活化、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
    张笑天 张红
    2015, 39(4):  253-257.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7
    摘要 ( 4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系统在手术中有四个关键步骤: 晶状体前囊膜切开、 预劈核、角膜切口和角膜弧形切口。这种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白内障手术有许多优点,但也不可忽视其术中并发症,如负压吸引环脱落、结膜充血或结膜下出血,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age syndrome,CBS)、后囊破裂、前囊裂开及瞳孔缩小等。其中前五项可以通过加强术前宣教与术中引导、手术技术的熟练度增加和设备的更新来减少甚至避免,而瞳孔缩小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测量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徐丽娟 梁远波 瞿佳
    2015, 39(4):  257-260.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8
    摘要 ( 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盘凹陷性萎缩和视野进行性损害为特点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传统视野“金标准”及视网膜全层厚度测量在青光眼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而黄斑区内层厚度测量由于其生理优势可能有助于早期青光眼诊断。目前快速发展的OCT技术已经能够分离测量视网膜黄斑内层厚度,至今也已有多篇文献报道黄斑内层厚度测量在早期青光眼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发现其基线指标可能对青光眼进展有预测价值。

    β-胡萝卜素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的应用及风险
    雒旭 王方
    2015, 39(4):  261-264.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9
    摘要 ( 3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以不可逆性的中心视力下降或丧失为特征的黄斑区视网膜退行性病变。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毒性作用,被用来预防和治疗干性AMD。然而,研究发现过多摄入β-胡萝卜素会增加吸烟者肺癌的患病风险和死亡率。因此,研究者尝试用叶黄素及玉米黄质替代β-胡萝卜素,期望其抗氧化作用对AMD的治疗有所帮助,目前研究中观察到了其可降低AMD危险性的现象,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现状
    安喜艳 苏九妹
    2015, 39(4):  265-269.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10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与干性AMD相比,湿性AMD病情发展更为迅速,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湿性AMD的治疗主要包括激光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基因治疗。其中光动力疗法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应用成为近年来湿性AMD治疗的热点,而抗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药物、放射治疗及基因治疗为湿性AM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Müller细胞相关因子在视网膜光凝术后修复机制中的作用
    郑磊 温佳敏 张福燕
    2015, 39(4):  270-27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11
    摘要 ( 3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光凝术被认为是治疗眼底疾病的有效措施,但也容易引起邻近视网膜组织的损伤。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多种病理损伤后可以通过产生相关细胞因子(如中间丝蛋白、细胞周期蛋白、热休克蛋白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等)发挥内源性保护效应,并参与光凝斑修复及视网膜瘢痕形成,与光凝术后的视野损失及视力保留密切相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艾诗蓓 陈忠平
    2015, 39(4):  274-277.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12
    摘要 ( 3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血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及预后的关键。目前已报道多种抗新生血管药物,其中部分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而其他药物仍处于动物或临床试验,除血管生长抑制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可直接抑制新生血管外,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连接蛋白Shc均参与到新生血管生成过程,可成为抗新生血管新的治疗靶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家族聚集性的研究进展
    柴歆 李毅斌
    2015, 39(4):  278-280.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13
    摘要 ( 3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聚集性是指疾病在家庭成员中的发病率超过预计总人口中的发病率,家族中多代或一代中多人都患有该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观察发现DR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尚无统一结论。家族聚集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疾病的高危家族,提前进行有效的主动干预,一定程度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是延缓疾病的发展。

    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
    姜明明 孙大卫
    2015, 39(4):  281-28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14
    摘要 ( 7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主要方法。眼压升高是术后一周内常见的早期并发症,眼压峰值多出现在术后当日。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机制不明确,目前认为硅油填充是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与原有病变和手术干预的其它方面,如糖尿病、高龄、联合手术等相关。

    消息
    勘误
    2015, 39(4):  283-283. 
    摘要 ( 3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15年第3期第195页“PSF蛋白及其在眼科的应用研究”一文,补充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一般项目(15JCYBJC24900)。

    综述
    近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的研究进展
    李静姣 周华 钟华
    2015, 39(4):  284.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15
    摘要 ( 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视性屈光不正已日渐成为影响儿童视力及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随着对近视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探索,其双眼视觉功能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研究表明,调节系统异常、辐辏参数及立体视功能均与儿童近视关系密切。提示我们在矫治儿童近视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其单眼视力,还应同时关注并全面了解双眼视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确合理的视觉训练来改善双眼视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