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Symfony ZXR00的视觉质量研究
    段崇楠 崔蓓 张微 赵明 杨宏宇 贾洪真
    眼科    2022, 31 (5): 355-359.  
    摘要1273)      收藏
    目的 评价Symfony ZXR00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设计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2例(42眼),其中植入Symfony ZXR00 IOL者18例(18眼),单焦点IOL A1-UV 24例(24眼)。方法 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对比敏感度、离焦曲线,并对光学干扰现象、脱镜率和视物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LogMar)、对比敏感度、离焦曲线、光学干扰现象、脱镜率和视物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Symfony组的裸眼远视力(-0.04±0.08)、裸眼中视力(-0.03±0.08)、裸眼近视力(0.28±0.16)、矫正近视力(-0.03±0.05)、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0.04±0.07)、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0.27±0.13)显著优于单焦点A1-UV组(0.03±0.10、0.32±0.09、0.39±0.17、-0.01±0.02、0.30±0.11、0.48±0.19),P均<0.05;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ymfony组在-2.50 D离焦时,视力仍大于0.3。与单焦点IOL相比,各个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Symfony组无严重的光学干扰现象,脱镜率为77.8%,显著高于A1-UV组的0%(χ2=28.000,P=0.000)。两组视远时的满意率无显著差异。Symfony组的视中、视近的满意率(100%、77.8%)显著高于A1-UV组(20.8%、0%),P均=0.000。结论 Symfony ZXR00可提供良好的远、中视力以及功能性近视力;其对比敏感度无显著下降,接近单焦点IOL。(眼科, 2022, 31: 355-35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康柏西普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48周的效果比较
    韩聪 杨义 杨瑞 关婷婷 张文芳
    眼科    2022, 31 (4): 272-27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05
    摘要580)      收藏
    目的 比较康柏西普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48周的效果。设计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nAMD患者30例。方法30例(30眼)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治疗延长组(3+T&E组)16例和按需给药组(3+PRN组)14例。患眼进行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注射,按治疗方案随访48周。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变化、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及玻璃体注药次数。结果 失访4例,随访完成的26例患者中3+T&E组和3+PRN组分别为15 例(15眼)和11例(11眼)。与基线相比,治疗后4、16、20、32、48周,3+T&E组平均BCVA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RN组平均BCVA提高,与基线相比,在治疗后4、16、2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8、0.097、0.090),第32、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25);两组治疗后平均CRT与基线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4、16、20、32、48周,两组患眼平均BCVA提高、CRT降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48周,3+T&E组CNV面积为(0.06±0.12)mm2,比基线的(4.45±6.61 )mm2明显减小(P=0.017);3+PRN组CNV面积为(0.44±0.71)mm2,比基线的(3.94±3.93)mm2明显减小(P=0.003),两组在治疗后48周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6)。治疗后48周,3+T&E组与3+PRN组患者玻璃体注药平均次数分别为(6.33±1.35)、(6.09±2.70)次(P=0.788)。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任何时间点的平均眼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访期间除1眼发生结膜下出血外,其余患者无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延长和按需给药两种方案治疗nAMD 48周均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学及视觉效果,安全性良好。(眼科, 2022, 31: 272-27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结核性葡萄膜炎初始抗结核治疗矛盾反应的临床特征
    肖媛媛 毛羽 曹绪胜 彭晓燕
    眼科    2022, 31 (4): 277-28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06
    摘要500)      收藏
    目的 总结结核性葡萄膜炎矛盾反应的临床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2020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结核性葡萄膜炎初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矛盾反应者8例(10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平均随访(10.0±5.6)个月。主要指标 眼前节、及眼底表现,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5.0±10.8)岁。8例患者中1例(12.5%)患活动性肺结核,6例(75.0%)可疑既往肺结核感染,1例(12.5%)无明确结核病史。矛盾反应发生于初始抗结核治疗后平均(0.9±0.3)个月(0.5~1.5个月)。其中脉络膜结核瘤2眼(20.0%),表现为瘤体扩大,表面视网膜脱离;全葡萄膜炎3眼(30%),表现为前房、玻璃体炎性反应加重,黄斑水肿加重;中间型葡萄膜炎2眼(20%),表现为玻璃体混浊加重;匐行样脉络膜炎3眼(30%),表现为眼底黄白色病灶增多、高自发荧光区域增多。所有患者在矛盾反应出现后在抗结核同时全身或局部加用糖皮质激素,炎性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矛盾反应多发生于肺结核非活动期初始抗结核治疗1个月左右,规范抗结核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明显减轻矛盾反应。(眼科,2022,31:277-28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眼科医务人员对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认知的问卷调查
    何梦 廖晋英 曾继红 张鑫 史吟雯 张懿 张洋洋 张瑶 唐莉
    眼科    2022, 31 (4): 281-28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07
    摘要396)      收藏
     目的 了解眼科医务人员对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认知的现状。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  通过微信平台的网络问卷1329份。方法 “问卷星”平台问卷调查眼科医务人员对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的认识及实际工作中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现状。主要指标  眼科医务人员对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结果1329份问卷中98.42 %认为对青光眼患者进行连续性健康管理非常重要,但对青光眼管理现状满意者仅占17%,调查对象已开展青光眼疾病管理者占26.94%。66.37%有开展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的想法但面临各种困难。57.56%支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应优先纳入连续性健康管理。52.82%认为慢病信息监测系统模式是最佳模式。年青光眼门诊患者数量大于3000人次的医院已开展了青光眼管理的比例(62.07%)较高(P<0.05);三级医院已开展青光眼管理的比例(31.1%)明显高于二级医院(14.8%)(P<0.05)。结论 大多数眼科医务人员认识到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有积极开展青光眼连续性健康管理的愿望。然而目前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规范化全面推广。(眼科, 2022, 31: 281-28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泪道冲洗针头联合睑板腺夹在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王越 宋斌 侯志嘉 章征
    眼科    2022, 31 (4): 312-31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13
    摘要584)      收藏
    目的 探讨泪道冲洗针头联合睑板腺夹在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回顾性非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2021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为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患者16例(16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睑缘色素痣。利用睑板腺夹固定睑缘部位色素痣,借助插入泪道中的泪道冲洗针头观察泪道的位置及其与色素痣的毗邻关系,结膜面缺损旷置,眼睑前层缺损局部皮瓣修复。主要指标 术后泪道情况,眼睑位置及外观。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1.5)个月。16例患者术中视野均清晰,出血量少。最后复查时均无溢泪,冲洗下泪道均通畅。无明显瘢痕、成角畸形、眼睑内外翻、泪小点闭锁,睑缘色素痣无复发。结论 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切除术中使用泪道冲洗针头及睑板腺夹术中视野清晰且止血效果好,同时可保护泪道避免损伤。(眼科,2022, 31: 312-31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不同类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特征差异
    周容 孙祖华 林冰 金子兵 刘晓玲
    眼科    2022, 31 (4): 266-27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04
    摘要527)      收藏
    目的 利用OCTA的Dense ART(DART)扫描模式评估急性和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中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影像学特征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3例(43眼)CSC患者,包括急性CSC12例、慢性CSC16例及新生血管性CSC15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多模影像包括眼底照相、OCT、FFA、ICGA及OCTA的DART模式检查。主要指标  Bruch膜下的暗区、平坦不规则的RPE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交叉征。结果 OCTA结构和血流信号叠加图像上,10/12例(83.3%)急性CSC患者存在Bruch膜下的暗区,而慢性CSC患者中仅10/31例(32.3%)存在Bruch膜下的暗区 (P=0.0052)。15/15例(100%)新生血管性CSC伴有平坦不规则的PED,而7/16例(43.8%)非新生血管性CSC伴有平坦不规则的PED(P=0.0008)。14/15例(93.3%)新生血管性CSC存在交叉征,所有(16/16例)非新生血管性CSC者均无交叉征(P<0.0001)。结论 急性CSC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减弱,慢性CSC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减弱不明显,提示其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在平坦不规则的PED区域同时伴有交叉征时,有助于慢性CSC患者中CNV的早期判定。(眼科,2022,31: 266-27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巩膜外垫压术处置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不佳病例的临床观察
    田超伟 马文霞 武静 王雨生
    眼科    2022, 31 (5): 364-36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09
    摘要743)      收藏
    目的 观察巩膜外垫压术对激光光凝效果不佳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的既往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19例(19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术后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2年,观察治疗效果。主要指标 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眼中,垫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89.5%);2眼(10.5%)垫压嵴明确,但嵴上局部视网膜下存在积液,2周内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2个月后2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致视网膜脱离复发,均为首次激光后1周内行垫压术并术后2次补充激光光凝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复位,后硅油取出稳定。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复位19眼(100%),其中经一次巩膜外垫压稳定17眼(89.5%)。17眼(89.5%)视力无明显变化;2眼(10.5%)视力下降。结论 巩膜外垫压术处置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远期疗效肯定。局限性RRD不恰当使用激光光凝非但无效,还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视网膜激光光凝斑密集、重复激光、激光后短时间内行外垫压是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眼科, 2022, 31: 364-36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北京社区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心血管病风险(China-PAR预测模型)的关系研究
    佘海澄 严棽棽 孙蓬飞 范芳芳, 姜一梦 贾佳, 刘博 周金琼 张岩,
    眼科    2022, 31 (4): 260-26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03
    摘要546)      收藏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预测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的关系。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中完成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随访、无心血管疾病史、问卷调查资料完整且完成双眼彩色眼底照检查者673例。方法 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分级采用Scheie分级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CVD发病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整了China-PAR模型中不包含的变量:降血糖药、降血脂药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组。主要指标10年心血管病风险(China-PAR预测模型)。结果 受试者平均年龄(61.9±7.4)岁,女性占62.7%(422例),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53.0%(357例)、78.0%(525例)和30.5%(205例),合并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占23.5%(158例),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2级和3~4级分别为57.1%(384例)、37.3%(251例)和5.6%(38例)。在China-PAR模型计算的10年CVD发病风险中,低危209例(31.1%),中危206例(31.1%),高危258例(38.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CVD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与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相比,2级视网膜动脉硬化CVD中风险比例增加52%(OR=1.52,95%CI:1.00~2.31,P=0.048),而CVD高风险比例增加92%(OR=1.92,95%CI:1.24~2.96,P=0.003);与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相比,3~4级视网膜动脉硬化CVD中风险比例增加6.47倍(OR=7.47,95%CI:1.62~34.52,P=0.010),而CVD高风险比例增加7.62倍(OR=8.62,95%CI:1.87~39.69,P=0.006)。结论 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China-PAR模型预测的10年CVD风险显著相关,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越重,10年CVD发病风险越高。(眼科,2022,31:260-26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基于体征分组的轻中度干眼患者的短期效果观察
    王文莹 田磊 潘志强
    眼科    2022, 31 (4): 305-31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12
    摘要1054)      收藏
     目的  观察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基于体征分组的轻中度干眼患者的短期效果。设计 前瞻性、单臂、多中心IV期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来自30家眼科中心的干眼患者2660例。方法  存在干眼症状且角膜荧光素染色(co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阳性、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5秒或SchirmmerⅠ试验(Schirmmer Ⅰ test,SIt)≤10mm/5分钟的干眼患者,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单药日6次治疗1个月。每个患者选择一眼数据用于分析。记录基线、治疗后2周和1个月时的CFS、BUT、裂隙灯显微镜检查、SIt情况。以基线SIt、BUT分组比较CFS相对基线的变化;以基线SIt、CFS分组比较BUT相对基线的变化;以基线BUT、CFS分组比较SIt相对基线的变化。主要指标 治疗前后CFS、BUT、SIt值。结果 与基线相比,不同年龄组治疗后2周、1个月后的BUT、CFS和SIt均较基线好转(P均<0.05)。以基线SIt和BUT程度分组治疗1个月时,CFS的改善在基线水平不同的两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基线SIt和CFS程度分组治疗1个月时,基线SIt <5mm/5min和SIt >10mm/5min时CFS 6~10组较CFS评分1~5组治疗后BUT改善更佳(P<0.05)。SIt 5~10mm/5min时CFS评分1~5组较CFS评分6~10组治疗后BUT改善更佳(P<0.05)。 CFS评分1~5时SIt≤5mm/5min组较SIt 5~10mm/5min和SIt >10mm/5min组BUT改善更佳(P<0.05)。以基线BUT和CFS程度分组,治疗1个月后 CFS评分1~5时BUT> 5s组较BUT≤5s组 SIt改善更佳(P<0.05)。BUT≤5s时,CFS评分1~5组较评分6~10组SIt改善更佳(P<0.05)。结论 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不同年龄组轻中度干眼均有效。基线SIt和CFS情况均对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后BUT的改善有影响。较差的基线SIt并未限制轻中度干眼CFS和BUT的改善。(眼科,2022,31: 305-3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1岁以下婴儿ICare手持回弹式眼压计眼压正常值及RetCam检查对其影响的研究
    郑姣 穆歌 赵欢欢 高彩凤 张振瑜 徐昊立
    眼科    2022, 31 (5): 345-34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05
    摘要580)      收藏
     目的 分析1岁以下婴儿正常眼压值及眼底广域数字成像系统(RetCam3)视网膜筛查对眼压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2020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筛查的≤1岁婴儿285例(570眼),其中男性176例。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且眼压正常的成年人102例(204眼)作为对照。方法 使用ICare手持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婴儿RetCam3筛查前后的眼压值,比较筛查前后眼压变化及其与成年人的异同。主要指标 眼压。结果 婴儿双眼平均眼压(13.04±3.04) mmHg,左、右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10)。成年人双眼平均眼压(16.82±2.36)mmHg,婴儿眼压较成年人低(t=-18.14,P<0.01)。不同性别婴儿的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5)。行RetCam3眼底检查后眼压(13.93±3.20) mmHg较检查前眼压(12.88±3.12) mmHg升高(t=5.09,P<0.01),出生时胎龄<32周组眼底检查前后眼压的差值(1.64±3.76)mmHg高于≥32周组(0.75±3.22)mmHg (t=2.12,P=0.04)。结论 1岁以下婴儿平均眼压较成年人低;RetCam3眼底检查可引起婴儿眼压轻微升高,且对出生胎龄小的婴儿影响更明显。(眼科, 2022, 31: 345-34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5秒泪液分泌测量法在7~14岁正常儿童的初步应用
    刘畅, 范春雷 甄妮 孙旭光,
    眼科    2022, 31 (4): 301-30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11
    摘要344)      收藏
    目的 使用5秒泪液分泌测量法测定7~14岁正常儿童泪液分泌量并探讨其应用价值。设计 诊断试验。 研究对象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行视力筛查的7~14岁正常儿童49例(98眼)。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儿童行5秒泪液分泌测量法测定其泪液分泌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Bland-Altman法行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主要指标 泪液分泌测量值,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49例98眼泪液测定均值为(3.71±2.36)mm,不同眼别(右眼3.69±2.10 mm、左眼3.73±1.98 mm)、性别(男性3.79±2.16 mm、女性3.55±2.06 mm)及年龄组(7~10岁组3.94±2.23 mm;11~14岁组3.31±1.73 mm)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次测量的一致性较好,右眼差值的均值为-0.061,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为-4.10~ -3.98,ICC为0.763。结论 5秒泪液分泌测量法可快速评估儿童泪液分泌量,其可重复性好。(眼科, 2022, 31: 301-30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非人灵长类恒河猴及食蟹猴与屈光相关的眼球参数研究
    何海龙 马雅 牟浩 刘卓琳 金子兵
    眼科    2022, 31 (5): 349-35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06
    摘要556)      收藏
    目的 对2~5岁恒河猴和食蟹猴的屈光参数进行测量,获得实验用低龄恒河猴及食蟹猴眼部屈光状态相关数值。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自然生长状态下全身发育正常的2~5岁恒河猴24只及食蟹猴12只。方法 超声眼科专用诊断仪进行眼轴长度(AX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及玻璃体腔深度(VCD)等生物学参数的测量,睫状肌麻痹(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后采用电脑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度等效球镜(SE)的测量,采用眼底照相及OCT检查除外眼部其他疾病。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双眼相关参数与AXL的关联性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主要指标 SE、AXL、ACD、LT、VCD及相关参数与AXL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24只(48眼)恒河猴的SE为(0.14±1.15)D、AXL为19.80(19.18,20.08)mm、ACD为3.65(2.65,3.84)mm,LT为3.93(3.74,4.19)mm,VCD为(12.10±0.69)mm。对于12只(24眼)食蟹猴, SE为(-0.46±0.96)D,AXL为(18.11±0.54)mm,ACD为(3.57±0.32)mm,LT为(3.20±0.20)mm,VCD为(11.34±0.48)mm。恒河猴及食蟹猴左右眼以上参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恒河猴AXL与ACD、VCD及体重存在正相关(β=0.492、0.572、0.550,P均<0.05);食蟹猴AXL与ACD及VCD存在正相关(β=0.780、0.876,P均<0.05)。结论 北京地区自然生长状态下2~5岁恒河猴AXL与ACD、VCD及体重存在正相关,食蟹猴AXL与ACD、VCD存在正相关,可对后续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眼部相关屈光参数。(眼科, 2022, 31: 349-35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正常人眼角膜高阶像差的分布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邯郸眼病研究
    李婧 熊瑛 曹凯 万修华 王宁利
    眼科    2022, 31 (4): 292-29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09
    摘要276)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光学区人眼角膜像差的分布及其随年龄的变化趋势。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06-2007年“邯郸眼病研究”30~87岁健康者2308人。方法 采用i-trace 视觉分析仪测量受试者的角膜像差。主要指标 角膜3~6 mm光学区3阶、4阶高阶像差中的三叶草、彗差及球差的Zernike系数和均方根(RMS)值。结果 6 mm光学区角膜三叶草、彗差及球差在角膜总体高阶像差中占比分别为27.7%、27.7%、44.2%。6 mm光学区角膜垂直三叶草、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斜向三叶草和球差的RMS值分别为(0.194±0.508)μm、(0.199±0.309)μm、(0.135±0.108)μm、(0.137±0.131)μm、(0.295±0.145)μm;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3、0.181、0.083、0.154、0.073(P均<0.001)。线性回归显示:随年龄增加,垂直三叶草向负值方向变化R2=0.021(P<0.05);垂直彗差、斜向三叶草和球差向正值方向变化R2分别为0.004、0.007、0.008(P均<0.05)。垂直三叶草和垂直彗差在高年龄组中明显大于低年龄组,H值分别为75.89、74.97(P均<0.001);斜向三叶草次之62.71(P<0.001);水平彗差和球差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最小16.17(P=0.003)、22.47(P<0.001)。结论 角膜6 mm光学区的球差在角膜高阶像差中占比最高。随年龄增加,角膜垂直三叶草向负值方向增大,垂直彗差、斜向三叶草和球差向正值方向增大。三叶草和垂直彗差在高年龄组明显增大,水平彗差和球差随年龄的增幅较小。(眼科,2022,31: 292-2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HLA-A/B、DR抗原的基因配型对穿透性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影响的研究
    骆非 接英 胡健萍 张晓昭 李丽 潘志强
    眼科    2022, 31 (4): 297-30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10
    摘要266)      收藏
    目的 探讨HLA-A/B、DR抗原的基因配型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供受体材料150对。方法 回顾角膜供受体的基本信息、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可能引起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对供体角膜环和受体病变组织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法进行HLA-A/B、DR抗原的基因检测及配型。根据供体与受体HLA配型是否一致分为配型符合组及配型不符合组。采用χ2检验对组间排斥反应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基因配型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对发生排斥反应的发生风险。主要指标 不同HLA抗原基因配型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排斥反应的OR值。结果 150对角膜组织中HLA-A/B配型符合组64例,3 例(4.69%)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配型不符合组86例中23 例(33.72%)发生排斥反应(χ2=18.430,P<0.001)。HLA-DR配型符合组34例,9例(25.71%)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配型不符合组115例,23例(20%)发生免疫排斥反应(χ2=0.522,P=0.4699)。HLA-A/B和HLA-DR同时匹配者18例中2例(11.11%)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同时匹配的132例中30例(22.73%)发生排斥反应(χ2=1.274,P=0.2591)。Logistic回归显示,校正年龄、术前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后HLA-A/B配型不符合组与配型符合组比,发生术后排斥反应的OR=20.78(95%CI为4.95~87.16)。结论HLA抗原的基因配型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有重要影响,其中HLA-A/B抗原基因匹配可降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HLA-DR抗原基因匹配不能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眼科,2022,31: 297-3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经结膜下睑缩肌折叠联合外眦睑板条固定矫正退行性下睑外翻的疗效观察
    秦毅 周军 何雷 史翔宇
    眼科    2022, 31 (4): 315-31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14
    摘要520)      收藏
    目的 探讨经结膜下睑缩肌折叠联合外眦睑板条固定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外翻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退行性下睑外翻患者13例(13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眼均采用经结膜入路,将下睑缩肌折叠缝合于睑板下缘;联合外眦睑板条固定。术后平均随访时间(7.1±2.5)个月。主要指标 眼睑形态、睑缘位置、眼睑水平及垂直松弛度。结果 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下睑外翻得到矫正,患者外观及症状明显改善。外翻程度从术前的Ⅱ~Ⅳ级降至术后为0~Ⅰ级(Z=-4.652,P<0.0001)。术前下睑垂直松弛度为(7.04±0.52)mm,最后随访时为(4.31±0.51)mm(t=22.45,P<0.0001)。术前水平松弛度为(9.5±0.91)mm,最后随访时为(5.19±0.52)mm(t=19.96,P<0.0001)。所有患者未发生过矫、复发、缝线脓肿、伤口异常或下穹窿变浅。结论 本小样本量研究结果显示,经结膜折叠下睑缩肌联合外眦睑板条固定术是矫正退行性下睑外翻的简单有效方法。(眼科, 2022, 31: 315-31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不同晶状体状态的硅油眼行Ahmed阀植入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杜秀娟 王艺蓉 沙芳 孙璇 毕宏生
    眼科    2022, 31 (5): 340-34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04
    摘要524)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晶状体状态下Ahmed阀植入治疗硅油充填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6月至2021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继发性青光眼Ahmed阀植入患者62例(62眼)。方法 回顾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病历资料。分为有晶状体眼组26例(26眼)、人工晶状体(introcular lens,IOL)眼组16例(16眼)、无晶状体眼组20例(20眼)。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情况下眼压6~21 mmHg、无严重并发症、不需实施其他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指标 手术成功率、眼压、降眼压药物的数量、硅油是否进入引流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时手术成功率为85.5%,有晶状体眼组、IOL眼组、无晶状体眼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2%、87.5%、70.0%(P=0. 041)。有晶状体眼手术成功率高于无晶状体眼(P=0.033),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眼压有晶状体眼组(16.93±1.75) mmHg、IOL眼组(18.45±2.78) mmHg均低于无晶状体眼组(22.56±3.10)mmHg(P均<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为4(4,5)种,术后为0(0,1.25)种(Z=6.96,P=0.000)。三组间术前及术后降眼压药物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三组硅油进入引流管的比例分别为1/26、2/16、6/20(P=0.041)。术后三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2/26、2/16、0/20(P=0.282)。前房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26、2/16、2/20(P=0.871)。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晶状体眼和IOL眼Ahmed阀植入治疗硅油充填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高于无晶状体眼。无晶状体眼硅油进入引流管的风险较高。(眼科, 2022, 31: 340-34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改良内界膜瓣覆盖技术治疗较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观察
    卓文智 郑振优 李雷
    眼科    2022, 31 (5): 369-37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0
    摘要556)      收藏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改良内界膜(ILM)瓣技术治疗较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设计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60例(60眼)IMH患者,其中男性7例(7眼),年龄46~73岁,黄斑裂孔最大直径均≥600 μm。方法 以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治疗采用PPV联合ILM填塞术,B组采用单层ILM瓣覆盖术。主要指标 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视网膜外层结构层次清晰性和规整性,黄斑区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存留和黄斑区瘢痕。结果 术后两组患眼裂孔全部闭合。两组间对应时间点的术后BCVA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术后1个月BCVA分别为(1.17±0.29)、(1.13±0.25),较术前的(1.47±0.38)、(1.45±0.33),较术后1周的(1.40±0.34)、(1.39±0.31)均有提高(P均<0.01);术后3个月(0.88±0.26)、(0.85±0.27)、6个月(0.81±0.24)、(0.78±0.21)均较术后1个月提高(P均<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间无差异(P均>0.05)。两组之间比较术前、术后1、3个月CMT无差异(P均>0.05)。A组、B组术后1周CMT(275.34±18.76)μm、(266.58±18.26)μm较术前的(254.32±17.83)、(252.17±17.12)明显增厚(P均<0.01);术后6个月(238.49±24.43)μm、(236.52±22.71)μm较术前明显变薄(P均<0.01)。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外层结构可辨性及平滑规整性无统计差异(P均>0.05)。60例术前均有高反射信号,术后两组有6病例在黄斑区结构内仍有明显高反射信号,其余54例在术后1~3个月逐渐变小消失。术后6个月时A组2例黄斑区瘢痕愈合。结论 PPV联合改良内界膜(ILM)瓣技术相较于单层ILM瓣覆盖术治疗较大直径IMH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封闭裂孔促使黄斑结构的恢复。(眼科, 2022, 31: 369-37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经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永存胎儿血管症的效果
    刘敬花 李松峰 邓光达 杨文利 陈伟 李亮 麻婧 原铭贞 卢海
    眼科    2022, 31 (5): 360-36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08
    摘要717)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永存胎儿血管症(PFV)的初期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断为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PFV、并行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的17例(17眼)患者。男性10例,平均月龄(13.4±9.2)个月。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平均随访(24.5±10.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 视力、瞳孔区屈光间质混浊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术前无固视的12眼中9眼固视改善;术前17眼屈光间质全部混浊,术后17眼全部屈光间质清晰,随访期间瞳孔区增殖膜复发导致屈光间质再次混浊4眼,再次手术切除瞳孔区增殖膜后未再复发;未见术中及术后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PFV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可获得视功能和眼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善。(眼科, 2022, 31: 360-36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儿童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VEP变化特点的临床分析
    郑攀攀 王子杨 彭春霞 孟昭宇 孙艳红 施维
    眼科    2022, 31 (5): 386-38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3
    摘要493)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病程、不同位点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儿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查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LHON患儿36例纳入研究,其中27例有完整的视力资料的患者纳入视力结果的分析。 方法 根据病程分为≤6个月的亚急性期组和>6个月慢性期组;根据致病基因位点分为11778位点突变组和14484位点突变组。分别比较不同发病时间、不同基因突变位点及不同性别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波平均潜伏期和振幅,并分析VEP指标与视力、发病时间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病程、BCVA、VEP P100波的潜伏期及振幅。结果 36例LHON患儿,其中男性27例,平均年龄(10.75±4.64)岁。不同性别、病程、突变位点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无统计学差异。亚急性期组VEP中P100波平均潜伏期(109.54±29.05)μs低于慢性期组(127.28±6.95) μs(t=-2.93,P=0.007);两组间P100波振幅无明显差别。14484突变组BCVA、P100波平均潜伏期及振幅均有好于11778组的趋势,但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CVA与P100波振幅呈正相关性(r=0.459,P=0.014)。结论 LHON儿童亚急性期VEP主要表现为P100波振幅降低,慢性期潜伏期也明显延长;视力与P100振幅呈正相关。14484突变位点患儿视神经传导功能略好于11778位点突变患儿。(眼科, 2022, 31: 386-38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EyeSi模拟手术训练系统对专科医师白内障手术操作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刘子源 曾司彦 敖明昕 王薇 孙岩秀
    眼科    2022, 31 (5): 390-39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4
    摘要407)      收藏
    目的 评价虚拟现实模型EyeSi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训练系统(EyeSi系统)在眼科专科医师白内障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自身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专科培训医师10人。方法 使用EyeSi系统进行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并记录撕囊步骤的评分;由5名白内障专业高级职称手术医师对研究对象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手术录像按照国际眼科理事会眼科手术能力评估标准(ICO-OSCAR)进行盲法打分,比较培训前、后撕囊步骤成绩;学员填写自我评价量表。主要指标 EyeSi系统评分、专家评分、自我评价量表分值。结果 EyeSi系统成绩显示培训后撕囊半径均一性由(24.51±30.58)%提高为(95.90±7.00)% (t=-7.600,P=0.000),提示撕囊更圆;撕囊偏离中心的距离由(0.38±0.14)mm减小为(0.11±0.06)mm(t=4.726,P=0.001),提示撕囊更居中;操作用时由(138.12±34.92)s缩短为(84.15±27.34)s(t=3.813,P=0.004),提示操作更熟练;考核总分由(44.10±31.08)分提高为(95.30±4.40)分(t=-5.523,P=0.000)。专家评分显示:撕囊起始操作的成绩由培训前(3.70±0.59)分提高至培训后(4.44±0.31)分(t=-3.922,P=0.004);撕囊口形状的评分由(3.74±0.71)提高为(4.14±0.3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9,P=0.163)。学员自我评价除在撕囊起瓣和撕囊形状操作上有明显进步外,其他手术技巧和步骤,如:人工晶状体植入、器械稳定性、减少组织牵拉、保护后囊以及手术速度均有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EyeSi系统可有效培训以撕囊为代表的白内障显微手术操作步骤。(眼科, 2022, 31: 390-39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38例Behcet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魏碧霞 艾尔西丁·阿布都克热木阿洪 丁琳
    眼科    2022, 31 (5): 375-37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1
    摘要340)      收藏
    目的 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ehcet综合征(BS)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特征及发病规律。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5~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BS患者538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人口学与临床资料。主要指标 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眼部病变、治疗用药及并发症。结果 538例B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96,平均年龄(37.37±12.83)岁,平均病程(4.72±6.40)年,平均住院时长(13.44±8.70)天,首诊科室以风湿科较多(57.0%),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69.7%)和临床表现(94.1%),治疗中免疫抑制剂使用占76.4%,使用频率最高为沙利度胺,口服糖皮质激素占37.7%,生物制剂使用率为1.5%。约1/5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了眼部检查,其中1/3存在葡萄膜炎,以双眼全葡萄膜炎最常见。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S以青壮年多见,首诊科室以风湿科较多,口腔溃疡最为常见的症状,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仍是BS最常用的治疗方式,生物制剂的使用率较低,葡萄膜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眼科,2022,31: 375-37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免疫吸附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的效果
    梅妮 黄树其 陈伟民 张振
    眼科    2022, 31 (5): 381-38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2
    摘要388)      收藏
    目的 初步评价免疫吸附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NMOSD-ON)的治疗效果。设计 前瞻性同期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纳入2017年11月~2020年7月就诊于上海德济医院的NMOSD-ON AQP4抗体阳性患者75例,均为急性发作时激素冲击治疗14天左右视力无明显恢复者。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成研究组39例,对照组36例。研究组在激素冲击递减治疗基础上,予免疫吸附治疗法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仅继续使用激素冲击后递减治疗。治疗有效定义为视力上升不小于1级或抗体滴度下降至1:32及以下或转阴。主要指标 治疗有效率、视力、AQP4-IgG滴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76.92%,高于对照组38.89%(χ2=9.65,P=0.002)。研究组视力提高率74.1%(43/58)高于对照组17.5%(10/57)(χ2=34.81,P=0.000)。研究组抗体滴度下降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30.56%(11/36)(χ2=30.88,P=0.000)。结论 免疫吸附治疗能有效降低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敏感患者特异性抗体滴度,促进其视力恢复,对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NMOSD-ON疗效好于激素冲击后递减治疗。(眼科, 2022, 31: 381-3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头孢呋辛钠前房注射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影响的观察
    郭作锋 周衍文
    眼科    2022, 31 (5): 378-380.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5
    摘要315)      收藏
    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3例(153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6例(76眼)手术结束时前房内注射头孢呋辛钠1 mg(0.1 ml),对照组77例(77眼)前房内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0.1 ml。术前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1.71±83.25)、(246.28±78.39)μm(P=0.67);术后1个月分别为(277.52±89.91)、(257.64±103.04)μm(P=0.20)。认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头孢呋辛钠1 mg前房注射对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无显著影响。(眼科, 2022, 31: 378-38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双眼视网膜劈裂伴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一例
    李明星 窦文文 刘海洋 李甦雁
    眼科    2022, 31 (5): 397-39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7
    摘要357)      收藏
    一例25岁青年高度近视女性患者,双眼对称性颞下方视网膜劈裂、同时伴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不符合常见的获得型、X连锁青少年型和继发性3类视网膜劈裂中的任何一种。双眼玻璃体切割、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眼内激光治疗后视网膜复位良好,随访3年眼部情况稳定。(眼科,2022, 31: 397-39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首诊于眼科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形式发病的Cushing综合征一例
    刘岩 刘雪 刘永梅
    眼科    2022, 31 (5): 399-400.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8
    摘要306)      收藏
    一例表现为双眼反复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8岁女性患者,经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垂体MRI检查等最终确诊为垂体ACTH微腺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眼科, 2022, 31: 399-4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白血病合并原发性眼眶外周T淋巴细胞瘤一例
    黄莉芸 范围
    眼科    2022, 31 (5): 403-40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20
    摘要203)      收藏
    一例47岁男性患者,以眼部为原发表现,左眼鼻上方球壁外结膜组织浸润性生长,既往白血病病史,初诊MRI、PET-CT及病理活检均提示炎性病变可能,但经抗炎治疗无效,最终行手术摘除病灶后病理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经CHOP方案化疗后病情缓解。(眼科, 2022, 31: 403-40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蜜蜂蛰伤早期治疗及转归一例
    谢翠娟 郭英杰 高文晓 赵天美 王开芳
    眼科    2022, 31 (5): 401-402.   DOI: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19
    摘要66)      收藏
    一例49岁女性,因右眼角膜蜜蜂蛰伤眼痛8小时就诊,眼部检查右眼下方角膜呈瓷白色扇形混浊,刺伤处部分上皮缺失。共聚焦显微镜(IVCM)及前节OCT未有蜂针的残留,且共聚焦显微镜在蜂蛰伤的早期有较特殊的表现:蜂针刺入处基质层断续的强点状反光,围绕其周的低反光环形暗区,暗区外周基质细胞呈霜花样改变。治疗后瓷白色混浊消失,仅留蜂针刺入处及周边薄翳样改变。(眼科, 2022, 31: 401-4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住院手术构成比的变化
    沈降 华超群 楼红 王鹏赟 龙永华
    眼科    2022, 31 (6): 454-457.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9
    摘要1071)      收藏
      目的 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各2年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宁波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病专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140例。疫情前组(2018-2019年1330例)和疫情后组(2020-2021年1810例)。方法 回顾病案管理系统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指标 疾病构成比。结果 疫情后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构成比(2.87%)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47.24%)均明显高于疫情前组的0.90%和37.29%(χ2=14.912,P<0.001;χ2=30.928,P<0.001);疫情后组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所占构成比(55.09%)及合并近视的间歇性外斜视所占构成比(77.89%)也均明显高于疫情前组的(46.37%)和(68.15%)(χ2=10.996,P=0.001;χ2=15.632,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后住院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小角度及合并近视的间歇性外斜视。(眼科,2022,31: 454-45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的临床特征观察
    肖媛媛 李毅斌 刘广峰 彭晓燕
    眼科    2022, 31 (6): 458-46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10
    摘要865)      收藏
    目的 总结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2022年北京同仁医院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患者12例(12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随访2~72个月,平均[8(5,35)]个月。主要指标 眼底表现,OCT、OCTA及FFA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7±13)岁。12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6眼(50.0%)伴硬性渗出,6眼(50.0%)伴黄斑囊样水肿,1眼(8.3%)伴中心凹旁出血。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197~422)μm,平均[218(210,286)]μm。异常微血管瘤中心距黄斑中心凹水平距离(241~843) μm,平均(527±205) μm,其中<500 μm者7眼(58.3%)。12例患者均为黄斑中心凹旁孤立的微血管扩张,管腔直径(84~329) μm,平均[113(96,119)]μm。9眼(75.0%)异常微血管瘤位于视网膜毛细血管深层。2眼行玻璃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治疗,注射后1眼加重;1眼连续两次注射无应答后行微脉冲激光治疗,1个月后囊样水肿减轻。1眼黄斑囊样水肿自行消退,异常微血管瘤仍存在;1眼管腔逐渐扩张。1眼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结论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旁孤立的微血管瘤样扩张,多位于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黄斑水肿可自行消退,微血管瘤可自行消退或逐渐扩张。 (眼科, 2022, 31: 458-46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CASIA2优化的 NK和KS公式预测ICL(V4c)拱高与实际拱高的对比研究
    刘帅帅 刘勇 赵莉莉 殷西亮
    眼科    2022, 31 (6): 446-45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8
    摘要866)      收藏
     目的 研究CASIA2优化的 NK和KS公式预测ICL(V4c)拱高与实际拱高的一致性。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合肥爱尔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手术患者68例(68眼)。方法 应用Nomogram在线公式计算68眼ICL型号,根据在线公式推荐结果分为12.1 mm、12.6 mm、13.2 mm ICL三组,再采用CASIA2测量以上三种型号组术后1天实际拱高(V1d12.1,V1d12.6,V1d13.2)、术后1个月实际拱高(V1m12.1,V1m12.6,V1m13.2),分别计算与CASIA2术前应用NK、KS 公式预测拱高值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CASIA2内置的NK、KS公式术前推荐的ICL(V4c)型号与在线公式推荐的ICL(V4c)型号之间的符合率。主要指标 实际拱高与公式预测拱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全部术眼(68眼)术后1天实际拱高为(528.8±176.9)μm,术后 1个月有所降低,为(476.8±161.2)μm。NK公式预测拱高为(656.2±204.5)μm,KS公式为(707.1±173.8)μm。Nomogram在线公式与NK公式之间总符合率为55.88%,与KS公式总符合率为42.65%。3种型号ICL(V4c)组术后1天实际拱高(V1d12.1、V1d12.6、V1d13.2)和1个月的实际拱高(V1m12.1、V1m12.6、V1m13.2)分别与NK公式预测拱高(VNK)、KS公式预测拱高(VKS)之间比较,除了V1d12.1组与VKS组拱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6,P=0.079)外,其余各型号组实际拱高均低于NK公式和KS公式预测的拱高(P均<0.05)。NK公式、KS公式的预测拱高与V1d均呈线性关系(Y = 0.4728*X + 218.6,Y = 0.5450*X + 143.4);与V1m也均呈线性关系(Y = 0.3985*X + 215.3,Y = 0.4604*X + 151.2)。68例患者术后V1d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的拱高之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541、0.536,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02、0.700;术后V1m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拱高之间ICC分别为0.492、 0.495,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659、0.662。Bland-Altman分析V1d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的拱高之间95%LoA分别为-486.5~231.7 μm、-509.6~153.0 μm,V1m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的拱高之间95%LoA分别为-543.4~184.5 μm、-560.6~99.86 μm。结论 CASIA2优化的 NK和KS公式预测的ICL(V4c)拱高均较实际拱高偏高,两种公式对小型号组ICL(V4c)预测的准确性稍好。(眼科,2022,31: 446-45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维视安@CTR型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5年及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陈伟蓉 叶剑 俞阿勇
    眼科    2022, 31 (6): 423-42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4
    摘要1688)      收藏
     目的 评价维视安?誖CTR型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5年及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36例受试者完成5年以上延续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临床研究机构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大坪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3家医院。方法 对前期实施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IOL植入术并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受试者(单眼入组)进行5年以上的延续观察。前期已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植入维视安?誖CTR型囊袋张力环,对照组植入TENSIOBAG型囊袋张力环。主要指标 裸眼远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裂隙灯检查结果、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结果、远视脱镜率及总体满意度。结果 基线时,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眼科专科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访视时间点,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客观屈光度测量值两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5年及以上时,裸眼远视力:试验组由术前0.49±0.41改善至0.20±0.20,对照组由术前0.52±0.51改善至0.32±0.33;试验组裸眼远视力达到0.30及更佳的比例为88.89%,对照组为72.22%;最佳矫正远视力:试验组由术前0.44±0.37改善至0.09±0.12,对照组由术前0.34±0.23改善至0.10±0.21;屈光度:试验组由术前(-3.52±8.70)D改善至(-0.70±2.05)D,对照组由术前(-4.49±7.14)D改善至(-0.51±1.32)D。试验组视力和屈光度与其他术后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波动;两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基线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8)。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IOL偏移、囊袋位置异常及皱缩的情况;裂隙灯检查、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脱镜情况和总体满意度两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通过对维视安?誖CTR型张力环植入术后5年及以上的小样本量研究发现,受试者术后远期视力和屈光度均较为平稳,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正常,受试者主诉无明显视觉不良症状,总体满意度较高,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眼科,2022,31: 423-42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百分制色觉定量检测表对正常人及先天性色觉异常者色觉感色力及辨色力的评估
    王培红 欧莉 李朝辉 贾亮
    眼科    2022, 31 (6): 419-42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3
    摘要942)      收藏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百分制色觉定量检测表(百分制量表)检查正常人及先天性色觉异常者色觉感色力和辨色力的差异。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采用俞自萍色盲本筛查色觉正常者48例(男性46例,女性2例);采用Farnsworth Munsell(FM-100)色相检测法确诊的红色觉异常者28例(男性27例,女性1例),绿色觉异常者71例(男性68例,女性3例)。方法 采用自制百分制量表检测受试者的色觉感色力和辨色力,并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主要指标 红色、绿色及蓝色感色力和红绿、红蓝及绿蓝辨色力百分制量表评分。结果 用百分制量表评价,正常人红色、绿色、蓝色感色力评分分别为96(95,97)、98(97,98)、95(92.25,96);红绿、红蓝、绿蓝辨色力评分分别为97(97,98)、96(95,97)、98(97,98)。与正常人相比,先天性红色觉异常患者的红色感色力[91.5(89.25,93)]、蓝色感色力[93(90,95)]和红蓝辨色力[90.50(86.25,92)]评分下降(Z=-6.837、-3.151、-6.780,P均<0.01);先天性绿色异常患者红色感色力[95(94,96)]、蓝色感色力[91(88,93)]、红绿辨色力[96(96,97)]和红蓝辨色力[94(93,95)]评分下降(Z=-3.982、-4.863、-3.789、-5.370,P均<0.001)。据红色感色力诊断先天性红色觉异常:曲线下面积0.874(95% CI:0.800~0.949,P<0.001);绿色感色力诊断先天性绿色觉异常:曲线下面积0.650(95% CI:0.539~0.762,P=0.02)。截断界值点为红色感色力93.5,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 83.1%。结论 使用自行设计的百分制色觉定量检测表客观地检查先天性色觉异常是可行的,其中红色感色力评分更敏感。(眼科,2022,31: 419-42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四种非接触式光学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一致性的研究
    张丛 杨文利 姚宁 刁莉莉 李蕾 张涵 康立华 刘宸琛
    眼科    2022, 31 (6): 440-44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7
    摘要633)      收藏
     目的 比较Pentacam HR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角膜光学显微镜SP-3000P、扫频源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及相干光眼前段成像仪(Optovue Angiovue 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一致性。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2021年9-11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118例(118眼)。方法 分别采用上述4种仪器测量角膜厚度,比较角膜顶点CCT值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并比较Pentacam HR测量角膜顶点及瞳孔中央CCT值的差异,以及Optovue OCT测量角膜顶点及中央2 mm直径平均CCT值的差异。主要指标 CCT值、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中平均值差值及95%一致性界限(LoA)。结果Pentacam HR、SP-3000P、OA-2000及Optovue OCT 测量角膜顶点CCT值分别为(532.29±30.35)μm、(512.20±30.88)μm、(516.89±31.25)μm、(515.58±29.78)μm;4种仪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9.469,P<0.001);其中OA2000测得CCT与Optovue OCT比较有差异(P=0.022);其余各组比较P均<0.001。Pentacam HR测量瞳孔中心CCT值为(531.25±30.75)μm,与角膜顶点C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5,P<0.001);Optovue OCT测量中央2 mm直径平均CCT值为(516.75±29.72)μm,与角膜顶点C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4,P<0.001)。Pentacam HR与其他3种仪器的ICC值为0.806~0.878,Bland-Altman分析显示平均值差值为15.40~20.09 μm,95%LoA为5.9~32.4 μm。SP-3000P与OA-2000和Optovue OCT的ICC值为0.973和0.974,平均值差值为-4.69 μm和-3.38 μm,95% LoA范围为-15.6~8.6 μm。OA-2000与Optovue OCT的ICC值为0.986,平均值差值为1.31 μm,95%LoA为-8.3~10.9 μm。 结论 角膜顶点CCT测量值SP-3000P、OA-2000与Optovue OCT测量值相关性和一致性好,差异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临床上可以相互换用。Penctacam HR测量值高于其他3种仪器,一致性较差,不建议直接相互替换。(眼科,2022,31: 440-44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头戴式显示与桌面显示对数字眼疲劳的影响差异研究
    张伟 甄毅 杜丽华 王宁利
    眼科    2022, 31 (6): 429-43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5
    摘要602)      收藏
     目的 对比头戴沉浸式显示(HMD)与桌面开放式显示(DP)在短期阅读使用时对人眼数字眼疲劳的影响差异。设计 二阶段交叉设计试验研究。研究对象 18~21岁在校大学生42人。方法  受试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1人。第一组先使用HMD、后使用DP阅读相同的文字40分钟,中间休息30分钟;第二组相反顺序使用。用开放式自动验光仪检查阅读前、后的屈光度,并计算调节反应。用Likert量表记录观看前、后的主观眼疲劳评分。根据受试者每分钟的阅读速度与正确率的乘积计算阅读效率。主要指标 阅读前后屈光度、矫正视力、调节反应、眼疲劳量表评分、阅读效率。结果 使用HMD,阅读前后屈光度分别为-0.045(-0.56,0.31)D和-0.025(-0.45,0.31)D(P=0.144);调节反应均为滞后,滞后量分别为(1.13±0.57)D和(1.16±0.62)D(P=0.612);矫正视力分别为1.00(0.8,1.2)和1.00(0.8,1.2)(P=0.978);阅读后眼疲劳主观评分2.50(1.00, 6.00)高于阅读前的0.50(0,3.25)(P=0.004)。使用DP,阅读前后屈光度分别为-0.070(-0.50, 0.23)D和-0.020(-0.50,0.26)D(P=0.305);调节滞后量分别为(1.09±0.58)D和(1.13±0.59)D(P=0.491);矫正视力分别为1.00(0.8,1.0)和1.00(0.8,1.0)(P=1.000);阅读后眼疲劳主观评分3.00(1.00,6.25)明显高于阅读前的0(0,3.00)(P<0.001)。将HMD组与DP组引起的眼部参数变化及阅读效率进行交叉比较,两设备引起的屈光度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P=0.126),调节滞后变化量无差异(P=0.962),矫正视力变化量无差异(P=0.894),眼疲劳评分变化量无差异(P=0.160)。HMD组阅读效率(20.11±6.09)低于DP组(22.01±6.91)(P=0.009)。结论 与DP显示相比,HMD在40分钟的阅读使用时未引起更强的数字眼疲劳。(眼科, 2022, 31: 429-43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的6个月效果及其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影响
    杨士睿 侯杰 张静 雷玉琳 唐敏
    眼科    2022, 31 (6): 435-43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6
    摘要874)      收藏
    目的 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的效果及其对角膜高阶像差和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2021年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接受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的远视患者25例(31眼),年龄18~45岁。方法 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OCT及Pentacam眼前节检查。在Pentacam上获取角膜高阶像差值、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以及1 mm、2 mm半径圆环的后表面高度平均值,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01)。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6/31眼,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者14/31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等效球镜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01),术后6个月时等效球镜度为(+0.36±0.93)D。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较术前明显增加,后表面曲率未发现明显变化。术后全角膜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0.98±0.34 μm、-0.13±0.25 μm)较术前(0.41±0.09 μm、0.17±0.11 μm)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手术前后除了角膜顶点处的后表面高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以1 mm和2 mm为半径的圆环后表面高度在术后1周时(2.76±3.30 μm、-2.29±2.11 μm)相比术前(3.86±2.57 μm、-1.63±1.88 μm)下降明显(P均<0.05);而术后6个月时的后表面高度(3.69±3.28 μm、-1.69±1.93 μm)近似恢复至术前(P均>0.05)。结论 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可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未发现明显的屈光回退。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角膜后表面高度先下降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眼科,2022,31:435-43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玻璃体内注射改进术前流程的初步应用效果
    王蕾 刘淑贤 宋薇
    眼科    2022, 31 (6): 463-46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11
    摘要448)      收藏
    目的 研究玻璃体内注射改进术前流程的应用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病房手术室玻璃体内注射患者500例。方法 对玻璃体内注射术前流程进行改进(试验组260例),包括调整手术预约单申请项目顺序并增加色块来区分药品种类、将术眼标识改为带颜色和文字的贴纸、调整使用表面麻醉剂的次数和时间点。与传统术前流程(对照组240例)进行比较。主要指标 核对手术单用时、手术医生及巡回护士对试验组手术单满意度、各种原因造成手术核对困难的比例以及患者术中疼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核对手术单用时(2.00±0.4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51)min(t=64.132,P<0.001)。医护对试验组手术单的满意度均为100%,对照组满意度均为20%。洗眼造成标识不清晰者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占41.7%、0.0%(χ2=135.41,P<0.001)。治疗巾包扎遮盖标识者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占100%、0%(χ2=192.4,P<0.001)。试验组疼痛评分(2.14±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0.54)(t=8.708,P<0.001)。结论 优化玻璃体内注射术前流程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增加医护满意度,降低患者术中疼痛感受。(眼科,2022,31: 463-46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SMILE、FS-LASIK及Trans-PRK三种屈光手术切削深度预测性的比较
    徐玲玲 游昌涛 李帅飞 陈东栋
    眼科    2022, 31 (6): 470-47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13
    摘要597)      收藏
    回顾性分析角膜屈光矫正手术的178例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组、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组及智能脉冲技术联合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组三种。比较三组患者手术预测切削量与实际切削量之间的差值,以了解三种手术切削深度的预测性。结果发现SMILE预测切削量比实际切削量偏厚,Trans-PRK预测切削量比实际切削量偏薄;FS-LASIK切削深度的预测性较好。(眼科,2022,31: 470-47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6例泪囊横纹肌肉瘤治疗效果分析
    程鹤香 王磊
    眼科    2022, 31 (6): 467-46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12
    摘要303)      收藏
    回顾分析6例泪囊横纹肌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6例患者均因不同程度的溢泪、流脓就诊,完善术前CT、MRI及泪道造影后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随访3~6年未见复发;1例术后1年颅内转移,1例术后2年全身多处转移死亡。(眼科,2022,31: 467-46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机械敏感通道蛋白Piezo在眼球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研究
    万月 范晓威 王宁利
    眼科    2023, 32 (1): 27-3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1.005
    摘要661)      收藏
    目的 探索机械敏感通道蛋白Piezo1和Piezo2在眼球的表达分布。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12周龄的成年雄性C57BL/6N小鼠9只(9眼),成年雄性Piezo1td-Tomato小鼠3只(3眼),人眼球石蜡切片1张。方法 通过RNAscope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Piezo1和Piezo2 mRNA在C57BL/6N小鼠眼球视神经冰冻切片上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实验(qPCR)检测Piezo1和Piezo2 mRNA在C57BL/6N小鼠眼球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iezo1和Piezo2 蛋白在C57BL/6N小鼠眼球中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Piezo1-tdTomato蛋白在Piezo1td-Tomato小鼠眼球视神经冰冻切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人眼球石蜡切片中Piezo1蛋白的表达分布。主要指标 相对荧光强度,循环阈值(Ct值)。结果 RNAscope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显示Piezo1 mRNA在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上皮、巩膜、视网膜、视盘胶质筛板区的神经组织中表达,Piezo2 mRNA在角膜、虹膜和巩膜组织表达。眼球组织的qPCR实验显示:在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盘胶质筛板区的神经组织、巩膜和眼外肌组织中,Piezo1 cDNA的平均Ct值均<30;在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Piezo2 cDNA的平均Ct值>30。眼球组织的免疫印迹实验显示:Piezo1蛋白在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盘胶质筛板区的神经组织、巩膜和眼外肌中表达;Piezo2蛋白在角膜、虹膜和巩膜中表达。Piezo1td-Tomato小鼠眼球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iezo1-tdTomato蛋白在眼球视盘胶质筛板区的神经组织中表达。人眼球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也显示,Piezo1蛋白在视盘筛板区的神经组织中表达。结论 机械敏感通道蛋白Piezo1在小鼠眼球组织中广泛表达,包括眼前段、眼后段及视盘胶质筛板区的神经组织。Piezo1蛋白在人眼球的视盘筛板区明确表达,可能是该区域感受并响应眼压、视神经鞘膜间隙脑脊液压力及它们之间压力差变化的重要力学传感器。(眼科,2023,32: 27-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朱建波 史季桐 邱鄂 李彬
    眼科    2023, 32 (1): 39-4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1.007
    摘要774)      收藏
    目的 分析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预后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脑膜瘤56例(男27例,女29例)。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征,以及肿瘤进展及出现进展的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进展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MRI特征(包括T1WI及T2WI信号改变、强化程度及强化均匀度、侵犯范围);CT骨窗显示邻近骨质改变情况;治疗方案;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肿瘤进展及进展时间。结果 存在眼球突出35例(62.5%),视力下降23例(41.1%)。最常见的受侵部位为眶尖(82.1%,46/56)。89.3%(50/56)的病例在MRI-T1WI表现为等信号;80.4%(45/56)在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呈明显强化(100%,56/56),16.1%(9/56)的病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CT骨窗显示骨质增生与吸收破坏同时存在。治疗方法以不同程度的手术切除为主(98.2%,55/56),11例(19.6%)行术后辅助放疗。病理组织学分级WHO-I级42例(75%),II至III级14例(25%)。38例行Ki-67检测,<5% 32例(84.2%),≥5% 6例(15.8%)。随访时间内出现肿瘤进展22例(39.3%),中位进展时间19个月(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物于MRI强化的均匀度、是否侵犯颅内脑实质、病理学分级、Ki-67指数是预测肿瘤进展有意义的指标。结论 眶尖受累是颅-眶沟通脑膜瘤最常见特征。肿瘤完整切除、MRI显示肿瘤强化均匀、未侵犯颅内脑实质、WHO-I级、Ki-67指数<5%提示有较好的预后。(眼科,2023, 32: 39-4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