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既往述评
标准与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12, 21(6): 0.
摘要
(
2298
)
PDF
(2777KB) (
58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导读· 本期以眼视光学和眼肌疾病诊治为主要报道内容。 近年来,角膜塑形术控制及治疗近视眼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无论在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产品研发还是应用普及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期围绕此专题刊出了一组较有特色的文章。角膜塑形镜在中国的应用曾有过起伏,十年前因群发角膜感染而使之推广受到影响,中国眼视光工作者们十年来持之以恒、努力探索,总结出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及验配规范。在本期刊发的论著中,郭曦等对30例(60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患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观察,认为科学合理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近视度,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控制眼轴增长。翟洲等通过观察4个月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影响,认为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不同位点的厚度变化与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状改变一致,中央角膜变薄,从旁中央半径2 mm开始角膜增厚。毛欣杰等观察了角膜塑形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发现角膜生物力学随角膜形态变化而改变,认为角膜生物力学测量可作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微观结构变化的一种观察手段。牛燕等观察了23例单眼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立体视功能的变化,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后3个月,多数患者(74%)在提高裸眼视力的同时可获得近立体视。谢培英在述评重新认识角膜塑形术中总结了近10年中国角膜塑形术的发展历程,认为通过持续配戴高透氧材料的逆几何型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除角膜塑形镜以外,张哲等报告了飞秒激光LASIK术后的泪膜变化,发现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开始泪液分泌功能和泪膜稳定性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泪膜情况已趋稳定。林楠等观察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双眼视觉状况,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即使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其立体视仍低于正常儿童,且屈光参差程度越重,对近立体视锐度的影响越显著。 在眼肌疾病专题,艾立坤针对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的治疗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活动期可采用三棱镜等进行光学矫正,斜视角稳定6个月后,对于有明显复视,眼球运动受限或代偿头位的患者可进行手术矫正;手术以松解肌肉周围限制及进行相关眼外肌后徙为主,手术量不能按常规斜视手术量设计,对于多数病例术毕时以轻度欠矫为宜。苏庆等观察了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功能,发现这些患儿融合功能异常,外融合范围扩大、内融合范围缩小;远立体视觉丧失早于近立体视觉。刘丽丽等报告了一例应用可调整缝线治疗合并垂直斜视的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经验。 本期还报道了眼科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值得您关注。
述评
重新认识角膜塑形术
谢培英
2012, 21(6): 361-365.
摘要
(
6957
)
PDF
(2777KB) (
64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近十年来角膜塑形术发展迅速,通过持续配戴高透氧材料的逆几何型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治疗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获得了国内外眼视光学界的高度评价。本文从角膜塑形术对近视控制的效果、角膜塑形机制研究、角膜塑形镜配戴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以及生物力学、眼压、前房的变化,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眼表并发症等方面,介绍其近期研究成果,希望继续受到专业领域的高度关注。(眼科, 2012, 21: 361-365)
学科动态
角膜塑形发展全球观
段昌敏
2012, 21(6): 365-366.
摘要
(
2193
)
PDF
(1013KB) (
5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焦点论坛
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的治疗
艾立坤
2012, 21(6): 367-370.
摘要
(
2822
)
PDF
(1963KB) (
57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限制性斜视是一种较难处理的特殊类型斜视。活动期可采用三棱镜等进行光学矫正。斜视角稳定6个月后,对于有明显复视,运动受限或代偿头位的患者可进行手术矫正。其中对眼压高或视野受损的病例可适当提前手术。手术以松解周围限制及进行相关眼外肌后徙为主,手术量不能按常规斜视手术量设计,对于多数病例以术毕时轻度欠矫为宜。术后远期大多数病例可在功能眼位恢复双眼单视,但部分下直肌大量后徙的患者偶可出现下睑退缩,值得进一步探讨。(眼科,2012, 21: 367-370)
论著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远期效果
郭曦, 杨丽娜, 谢培英
2012, 21(6): 371-374.
摘要
(
4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7年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方法 对2000-2005年间在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配戴7年及以上并可按时复查的30例(60眼)患者,使用综合验光仪、裂隙灯、A超等仪器,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l 、3、5和7年时间点的屈光度、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检查的比较,综合各指标评估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主要指标 球/柱镜度数、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平均K 值、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结果 戴镜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从4.26±0.28提高到4.71± 0.36(P=0.00),角膜曲率平均K值从(43.66±1.85)D变平坦到(42.41±1.66)D(P=0.00),球镜屈光度(-4.76±2.20)D明显减小到(-2.06±2.90)D(P=0.00);戴镜6个月至7年,裸眼视力、球镜度、角膜曲率平均K值分别为4.70、-2.80 D、42.40 D,基本趋于稳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前至戴镜7年及以上眼轴长度从(25.59±1.07)mm缓慢增加到(26.28±1.44) mm。结论 科学合理配戴角膜塑形镜7 年的结果显示,其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近视度,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控制眼轴增长。(眼科, 2012, 21: 371-374)
短篇论著
基层医院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500例术后质量评价
周柱生
2012, 21(6): 374-375.
摘要
(
2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影响
翟洲, 杨晓, 王化荣, 方冰兰, 戴祖优, 魏玲
2012, 21(6): 376-380.
摘要
(
27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后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 列。研究对象 103例(197眼)近视患者,平均年龄(19.0±7.5)岁,平均等效球镜度(-3.25± 0.91)D。方法 过夜戴角膜塑形镜,采用眼前段分析仪(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观察配戴前后 1天、1个月和3个月角膜中央和距中央半径1、2、3、4 mm处角膜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屈光度和角 膜地形图中央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主要指标 角膜厚度、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屈光力。结果 戴镜 3个月后等效球镜度减少(-3.01±0.09)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戴镜3个 月后角膜中央屈光力减少(2.40±0.1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戴镜1天 不同位点角膜厚度均增厚,中央区、半径1 mm、2 mm、3 mm、4 mm处角膜分别增厚(5.90±3.69) μm、(7.54±3.73)μm、(10.52±3.91)μm、(11.76±4.23)μm、(9.33±4.93)μm。戴 镜1个月,中央、半径1 mm处厚度分别减少(-4.18± 3.68)μm、(-0.50±3.73)μm;半径2、 3、 4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增加(6.39±3.91)μm、 (9.57±4.22)μm、 (2.00±5.05)μm; 戴镜3个月,中央、半径1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减少(-6.61±3.67)μm、 (-3.67±3.72)μm,半 径2、 3、4 mm处角膜厚度分别增加(3.05±3.90)μm、 (6.42±4.21)μm、 (5.63±4.94) μm。除半径4 mm位点以外,其他各角膜位点在不同配戴时间的角膜厚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中央角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快于周边角膜厚度(P=0.00)。结论 短期配戴角膜塑形 镜后角膜不同位点厚度的变化与角膜形状改变一致,中央角膜变薄,从旁中央半径2 mm开始角膜增 厚。(眼科, 2012, 21: 376-380)
病例报告
眼睑阴虱感染一例
梁庆丰, Antoine Labbe, 孙旭光, 潘志强
2012, 21(6): 380.
摘要
(
1935
)
PDF
(695KB) (
5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角膜塑形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研究
毛欣杰, 周杭帅, 刘然, 吴从霞
2012, 21(6): 381-383.
摘要
(
24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后1天角膜形态变化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等效球镜度-1.50~-6.00 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5例(30眼)。方法 双眼配戴夜戴型角膜 塑形镜,配戴前、配戴一夜摘镜时和摘镜后4小时分别测量等效球镜度、Pentacam分析系统测量角 膜平坦、陡峭K值和中央角膜厚度,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 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角膜黏滞性CH值,角膜阻力因子CRF值。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一夜后等 球镜效度由配戴前(-3.72±1.82) D下降到(-2.12±1.93) D,角膜曲率平坦K1值从(41.95± 1.12) D下降到(41.22±1.34) D,摘镜4小时后等效球镜度回升到(-2.59±1.98)D,角膜曲率 平坦K1值回升到(41.44±40.10) D。中央角膜厚度在配戴一夜后由(535.9±34.5)μm增加到( 553.3±36.6)μm(P=0.000),摘镜4小时恢复至(535.0±40.3)μm。配戴一夜后CRF值由 (10.0±1.4)mm Hg升高至(10.7±1.5)mm Hg(P=0.037)。CH值由(10.6±1.4)mm Hg略有升 高至(10.7±1.3) mm Hg(P=0.208)。摘镜后4小时,与刚摘镜时比CRF值回降至(9.6±1.2)mm Hg(P=0.000),与配戴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CH与配戴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3)。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天角膜生物力学随角膜形态变化而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测 量可作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微观结构变化的一种观察手段。(眼科, 2012, 21: 381-383)
角膜塑形镜矫正单眼近视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牛燕, 姬娜, 蒋玲玲, 李宁, 贾松
2012, 21(6): 384-386.
摘要
(
25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单眼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近立体视功能。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 究对象 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在2009年10月到2011年12月期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23例单眼近视患者, 平均年龄(12.28±2.41)岁(8~17岁)。患眼平均屈光度(-2.71±1.09)D(-1.25~-4.875 D) 。方法 配戴前检查最佳矫正对数视力,戴框架眼镜矫正后近立体视功能(Titmus立体视图),并 于配戴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上述检查。主要指标 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框架眼 镜矫正后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配戴前平均裸眼视力4.26±0.23,最佳矫正视力5.02±0.07;配戴 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4.97±0.07、5.03±0.08、5.05±0.06;配戴后1周裸眼视 力较配戴前最佳矫正视力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配戴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与配 戴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0.090)。单眼近视程度与近立体视呈负相关 ,近视度数越高,近立体视功能越差(r2=0.726,P=0.000)。配戴前9例(39%)患者有中心凹立 体视;异常立体视者14例(61%),其中8例黄斑立体视,4例周边立体视,2例立体盲。配戴后1周 中心凹立体视者10例(43%),与配戴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00)。配戴1个月后中心凹立体 视者13例(57%),与配戴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88);配戴3个月后中心凹立体视者17例 (74%),与配戴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3个月的多数单眼近视 患者在提高裸眼视力的同时可获得近立体视。(眼科,2012, 21: 384-386)
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泪膜变化
张哲, 陆斌, 毛伟
2012, 21(6): 387-389.
摘要
(
27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液分泌、泪膜变化及 与干眼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1年3月-6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施行飞秒激光 LASIK手术的120例(235眼)近视患者。方法 用Intralse飞秒激光制作蒂位于上方的角膜瓣后行 常规LASIK术。术后次日开始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1周后停药,0.1%艾氟龙(FML)滴 眼液,第一周每日4次,以后每周逐减一次,至1个月停药。对手术患者分别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来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0天,1、3、6个月的泪膜变化情况 。主要指标 角膜荧光素染色、BUT、泪液分泌值。结果 BUT值:术前(15.00±2.56)s,术后10天 ,1、3、6个月分别为(8.51±3.22)s,(11.40±2.71)s,(14.29±3.46)s,(14.84±3.01 )s。 泪液分泌试验:术前(16.23±3.48)mm,术后10天,1、3、6个月分别为(9.86±3.13)mm ,(13.46±2.72)mm,(15.18±3.02)mm,(16.11±2.84)mm。此二种测试结果,术后10天,1 、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22)。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可致泪膜稳定性 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开始泪液分泌功能和泪膜稳定性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泪膜情况已 趋稳定。(眼科, 2012, 21: 387-389)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
吴敬明, 冯琛, 陈艳路, 王弘媛, 赵周婷
2012, 21(6): 390-394.
摘要
(
20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 、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211医院行有晶状 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6.00~-24.00 D)患者38例(73眼)。方法 对上述患 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瑞士STAAR公司)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 患者38例(73眼),48眼植入矫正近视接触镜(ICM),25眼植入矫正近视合并散光的接触镜 (TICL)。随访时间6个月。主要指标 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压、TICL轴向、裂 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15~1.0,≥0.8者40眼(54.79%),好于术前最佳 矫正视力(BCVA)者72眼(98.63%),比术前BCVA提高1行者33眼(45.21%),提高2行者13眼 (17.81%),提高3行者8眼(10.96%)。术后屈光度球镜与预期球镜相差±1.00 D以内者54眼 (73.97%),与预期球镜相差±0.50 D以内者12眼(16.44%),术后屈光度柱镜与预期柱镜度数相 差±0.50D以内者19眼(76%)。7例(10眼)术后2小时发生急性眼压升高,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与 术前平均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术后早期眩光者6眼(8.22%),未发现TICL明 显偏转、晶状体明显混浊。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提高高度近视的裸眼 视力,并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好,6个月时无严重并发症,适合屈光范围广。(眼科, 2012, 21: 390-394)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双眼视觉研究
林楠, 王京辉, 孙省利, 董芳
2012, 21(6): 395-397.
摘要
(
19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双眼视觉状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4例,正常儿童74例。方法 采用同视机和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对74例 经治疗矫正视力已≥0.9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74例正常儿童的双眼视觉功能进行检测。主要指 标 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 立体视锐度。结果 (1)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 治愈后其远立体视低于正常儿童(χ2 =11.331,P=0.001);同时视(χ2 =1.855,P=0.173)及 远融合范围(χ2 =1.012,P=0.603)无明显差异。(2)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其近立体 视锐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χ2 =27.759,P=0.000)。(3)屈光参差性弱视程度越轻,近立体视 锐度的改善越显著(χ2 =17.116,P=0.009);而同时视(χ2 =0.879,P=0.644)、远融合范围 (χ2 =7.930,P=0.094)、远立体视(χ2 =2.854,P=0.240)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参 差性弱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即使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其立体视仍低于正常儿童。屈光参 差程度越重,对近立体视锐度的影响越显著。(眼科,2012, 21: 395-397)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功能研究
傅涛, 卢炜, 苏庆, 王京辉
2012, 21(6): 398-400.
摘要
(
3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融合功能的状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间歇性 外斜视儿童48例。方法 采用同视机检测48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三级视功能,采用颜少明随机点 《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视近立体视锐度,并以正常相同年龄儿童20例做对照。主要指标 同时视 、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结果 48例患者中,8例无重合点,余40例中34例患者的重合点均落在外 融合范围内。11例患者无Ⅱ级融合功能,余37例患者的内、外融合范围分别是(12.74±5.57)度 和(4.97±2.11)度;正常对照组的内、外融合范围分别为(24.05±6.67)度和(3.52±0.96) 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同视机检测,23例(47.92%)患者无立体视, 而以颜氏随机点立体视觉图检测,仅2例(4.17%)近立体视丧失。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 功能异常,外融合范围扩大、内融合范围缩小;远立体视觉的丧失早于近立体视觉的丧失。(眼科 , 2012, 21: 398-400)
相干光断层扫描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评估
李彬, 代艳, 乔岗, 李娜, 王科, 白煜
2012, 21(6): 401-404.
摘要
(
19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区的结构 ,分析其与视力变化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绵阳市中心医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已累及黄斑区,经行巩膜扣带术视网膜成功复位的41例(41眼)患者。方法 分别于术后1周,1、3 、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OCT检查。对术后6个月OCT检查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 第9个月增加一次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OCT检查。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OCT表现。结果 (1)术后1周,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分别为3眼(7.32%)、8眼(19.51%)、22 眼(53.66%)、28眼(68.29%)、31眼(75.61%);各时间点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 者分别为2眼(4.88%)、11眼(26.83%)、21眼(51.22%)、37眼(90.24%)、40眼(97.56%)。 (2)OCT显示首次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较之前一次检查时间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 者35眼(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6个月内OCT示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 收的37眼,其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再提高2行以上者22眼(59.46%),而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 吸收3个月之后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较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3个月内提高均未超过1行,两 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OCT检查可更好地判断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复位;视 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后功能恢复多在3个月内。(眼科, 2012, 21: 401-404)
学术通信
关于“鞍区肿瘤患者类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一文的讨论
吴玲玲, 王剑
2012, 21(6): 404-404.
摘要
(
1684
)
PDF
(440KB) (
49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艾滋病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2例临床分析
陈超, 郭纯刚, 谢连永, 凌宇
2012, 21(6): 405-408.
摘要
(
24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及免疫恢复 性葡萄膜炎的疾病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佑安医院眼科诊治的艾滋病合并巨 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32例。方法 对上述患者进行与艾滋病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并进行视力、 眼压、眼前节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眼科检查,并观察其临床特征。主要指 标 视力、眼压、眼底、CD4+T细胞计数。结果 32例患者的视力为光感~1.0;眼压8~16 mm Hg;眼 前节检查8例患者(4例为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可见眼前节反应阳性(前房闪辉及角膜后KP);32 例患者彩色眼底像均可见典型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底改变;8例(25%)CD4+T细胞<10个/μL ,视力为光感~0.8,其中3例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15例(46.88%) CD4+T细胞在10~50个/μL,视力为眼前指数~1.0,其中1例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1例发生视 网膜脱离;9例(28.12%)CD4+T细胞>50个/μL,无患者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脱离。 19例患者(含4例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机会性感染。结论 CD4+T细胞<50个/μ L的患者更易患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其视力预后差; CD4+T细胞 <10个/μL的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且眼前节反应明显,更易合并其他全身机会性感 染。(眼科, 2012, 21: 405-408)
氢饱和生理盐水对视神经挫伤大鼠闪光VEP的影响
殷浩, 朱婷婷, 安晶, 张磊, 夏峰, 张作明
2012, 21(6): 409-413.
摘要
(
2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对视神经挫伤大鼠视觉功能的保护作用。设计 实验 性研究。研究对象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和对照 组,每组6只,均选取左眼作为实验眼,右眼作为正常对照。利用压力恒定的无创反向镊在大鼠视 神经球后2 mm处夹持10 s建立视神经挫伤模型。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按5 ml/kg/d氢饱和生理盐 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按照相同剂量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2周。在夹伤前及夹伤后1、3 、5、7、9、11、14天分别检测大鼠左眼F-VEP,观察P1波的峰时值及振幅的变化。主要指标 F-VEP 的P1波峰时值和振幅。结果 损伤后第1天,P1波峰时值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61 ±2.81)ms和(88.33±1.51)ms,与损伤前的(72.45±1.47)ms和(72.44±1.03)ms相比,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损伤后第3天,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缩短为 (80.28±1.25)ms,到损伤后14天一直在该水平范围波动,而对照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为(88.61 ±1.20)ms,各时期的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均<0.001)。 结论 氢饱和生理盐水能够改善大鼠视神经挫伤后F-VEP的峰时值延 长,对其视觉传导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眼科, 2012, 21: 409-413)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的表达变化与意义
李雪颖, 康前雁
2012, 21(6): 414-417.
摘要
(
20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索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 3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5只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采用升高右眼眼压的 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1、2、4、6、8周分5组,每组5只,不 同时间点取右眼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pax6表达情况。主要指标 pax6的表达 。结果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随着时间推移视网膜各层逐渐出现pax6表达阳性的细胞,对照组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表达阳性率为(1.28±1.41)%,损伤后1、2、4、6、8周分别为(0.99± 1.23)%、(14.45±2.72)%、(50.88±4.73)%、(71.00±4.72)%、(78.80±4.62)% (F=1.350,P<0.0001)。各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缺血后1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表达阳性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缺血再灌注损伤2、4、6、8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ax6表达阳性率 均明显升高(P均<0.0001)。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各层均出现pax6表达阳性细胞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视网膜内源性干细胞激活。(眼科, 2012, 21: 414-417)
教学园地
如何指导眼科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更完美
李建军, 刘丽娟, 王爽
2012, 21(6): 418-419.
摘要
(
19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中通常存在较多的编辑问题,诸如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 易混淆汉字及词组误用,图片表格不能自明,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等。通过在眼科学研究生中开展编 辑知识专题讲座、研究生到专业杂志编辑部实习、研究生之间互相审修等方法,显著改善了研究生 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眼科, 2012, 21: 418-419)
病例报告
应用可调整缝线治疗合并垂直斜视的眼球后退综合征一例
刘丽丽, 于刚, 吴倩, 曹文红, 樊云葳, 崔燕辉
2012, 21(6): 420-421.
摘要
(
1488
)
PDF
(1167KB) (
48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疑点解析
在验光中避免眼位对检影度数的影响
王小兵
2012, 21(6): 421-421.
摘要
(
1374
)
PDF
(507KB) (
48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单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张军燕, 刘守彬, 严伟, 马凯
2012, 21(6): 422-423.
摘要
(
1404
)
PDF
(1135KB) (
47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带状疱疹合并多发颅神经损害一例
马栋, 郭承伟, 刘玲
2012, 21(6): 424-424.
摘要
(
1389
)
PDF
(582KB) (
47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交叉动脉瘤致动眼神经完全麻痹一例
宋宙光, 程娟
2012, 21(6): 425-425.
摘要
(
1374
)
PDF
(889KB) (
46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定性内斜视二例
秦力维, 杨明迪, 王桂琴
2012, 21(6): 426-426.
摘要
(
1478
)
PDF
(1924KB) (
45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一例
梁庆丰, Antoine Labbe, 孙旭光, 潘志强
2012, 21(6): 428-428.
摘要
(
1491
)
PDF
(732KB) (
45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司园地
双桥及欧几里德角膜塑形镜介绍
2012, 21(6): 436-437.
摘要
(
1283
)
PDF
(1892KB) (
4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梦戴维角膜塑形镜介绍
2012, 21(6): 438-439.
摘要
(
1452
)
PDF
(1884KB) (
44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迩发角膜塑形镜介绍
2012, 21(6): 440-441.
摘要
(
1461
)
PDF
(1955KB) (
44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