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7-25
    上一期   
    标准与规范探讨
    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循证指南(2021年)
    中国眼科遗传联盟 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遗传眼病学组
    2021, 30(4):  249-25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1
    摘要 ( 1512 )   PDF (1310KB) ( 6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常合并眼部多种并发症。针对RP原发病治疗的报道较多,包括药物、激光、手术治疗以及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既往的治疗方法大多疗效不明确,而近期发展的某些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方法经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可改善部分患者视功能,值得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此外,RP合并白内障等眼部并发症的治疗也存在较多问题。本指南参考一些文献和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对RP原发病及眼部常见并发症的治疗进行总结,供眼科医师参考。(眼科,2021,30: 249-258)

    论著
    45岁以上成年人前房容积测量及其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查中的价值:北京眼病研究
    陈长喜 王进达 曹凯 徐亮 王亚星 李建军
    2021, 30(4):  259-26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2
    摘要 ( 320 )   PDF (2061KB) ( 58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45岁以上成年人前房容积 (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的测量结果及其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筛查价值。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 “北京眼病研究”2006年受试者3251例。方法 采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测量受试者的ACV及其它眼前节参数。按屈光状态及年龄分组分析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CV与其它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ACV及其它眼前节参数对PACG的筛查价值;采用Delong检验对多条ROC曲线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探索患PACG的影响因素。主要指标 ACV值,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45岁以上人群ACV平均值为(132.07±32.66) mm3。男性ACV(139.77±33.15 mm3)高于女性(126.15±31.00 mm3)。45~54岁、55~64岁、65~74岁以及≥75岁人群ACV值分别为(143.23±31.25 )mm3、(129.71±32.65) mm3、(123.71±30.56 )mm3和(115.71±28.92) mm3。近视、远视者ACV值分别为(149.86±37.34) mm3、(113.39±26.84) mm3。PACG患者ACV值为(79.15±13.63 )mm3。采用ACV前房深度、500 μm前房角角度筛查PACG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0.937、0.938。约登指数提示ACV用于筛查PACG的截断值为114.90 mm3。结论 北京地区45岁以上人群ACV平均值为(132.07±32.66) mm3。 ACV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近视者ACV较大。 ACV筛查PACG的能力与指标前房深度及500 μm前房角角度相当。当ACV低于115 mm3时提示患PACG的风险较大。(眼科, 2021, 30: 259-264)

    白内障手术中发现悬韧带异常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生物测量特征分析
    裴雪婷 范志刚 卿国平 李栋军 王书华
    2021, 30(4):  264-26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3
    摘要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白内障手术中发现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的生物学测量参数特征。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 年5月至 2020 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连续的PACG术前未明确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术中发现悬韧带异常者(术中悬韧带异常组)45例(45眼),PACG悬韧带无异常者95例(95眼),术前即诊断为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者41例(41眼),共181例181眼。方法  回顾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IOLmaster和UBM的生物学测量参数。主要指标 前房深度、晶状体拱高、晶状体厚度、眼轴长。结果 术中悬韧带异常组和悬韧带无异常组的前房深度[(1.61±0.31)mm、(1.74±0.35)mm, P=0.074]和眼轴长[(22.07±0.78)mm、(22.20±0.75)mm,P=0.650]无统计学差异。晶状体拱高在术中悬韧带异常组、悬韧带无异常组和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分别为[(1.41±0.35)、(1.04±0.21)、(1.73±0.45) mm,P=0.000];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悬韧带异常眼的晶状体拱高 [(1.42±0.25) mm]、高于对侧健眼[(1.24±0.27) mm](P=0.049)。晶状体厚度在术中悬韧带异常组和晶状体不全脱位组[(5.14±0.26)、(5.18±0.29) mm,P=0.808]中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悬韧带无异常组[(4.89±0.31)mm,P=0.001]增厚。术中悬韧带异常组患者80%晶状体拱高>1.2 mm,晶状体厚度>4.9 mm。结论 PACG患者白内障手术前晶状体拱高超过1.2 mm同时晶状体厚度超过4.9 mm时应警惕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可能。(眼科,2021,30:264-269)

    中高度近视眼SMILE术后早期角膜上皮重塑特点分析
    张秋露 宋彦铮 付彩云 翟长斌
    2021, 30(4):  270-27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4
    摘要 ( 3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前节OCT分析中高度近视行SMILE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5-8月北京同仁医院SMILE手术的、平均年龄(27.03±5.55)岁的中高度近视患者70例(140眼)。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术前屈光度、术前及术后1个月前节OCT所测角膜上皮厚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术前屈光度、角膜前表面Ks、Kf及中央角膜厚度,术前及术后角膜中央0~2 mm、2~5 mm、5~6 mm范围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鼻上、鼻下、颞上、颞下方向角膜上皮层厚度。 结果 术后1个月时中度近视组角膜中央0~2 mm(t=3.956,P=0.000),2~5 mm上方(t=5.898,P=0.000)、下方(t=7.333,P=0.000)、颞侧(t=8.011,P=0.000)、鼻下方(t=3.878,P=0.000)、颞上方(t=5.803,P=0.000)、颞下方(t=9.160,P=0.000),5~6 mm下方(t=4.668,P=0.000)、颞侧(t=7.470,P=0.000)、鼻下方(t=2.285,P=0.024)、颞上方(t=5.389,P=0.000)、颞下方(t=6.805,P=0.000)相比于术前角膜上皮均增厚。术后1个月时高度近视组中央0~2 mm、2~5 mm及5~6 mm各区域角膜上皮增厚[0~2 mm(t=6.144);2~5 mm(t上=7.770,t下=7.399,t鼻=5.294,t颞=8.902,t鼻上=5.599,t鼻下=6.413,t颞上=7.628,t颞下=8.055;P均=0.000);5~6 mm(t上=3.373,P=0.002;t下=2.927,P=0.006;t鼻=5.373,P=0.000;t颞=5.847,P=0.000;t鼻上=3.770,P=0.001;t鼻下=4.166,P=0.000;t颞上=4.826,P=0.000;t颞下=4.219,P=0.000]。术后1个月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r=-0.118,P=0.039)及术后Km(r=-0.210,P=0.013)呈负相关,与中央角膜基质层切削变化厚度呈正相关(r=0.272,P=0.000)。结论SMILE术后1个月中高度近视组角膜上皮厚度不均匀增加,以颞侧及下方明显;高度近视组较中度近视组增厚更多;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增加值与术前等效球镜、术后角膜Km负相关,与术中角膜基质切削深度正相关。(眼科, 2021, 30: 270-274)

    头孢呋辛钠前房注射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郭作锋 周衍文
    2021, 30(4):  275-27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5
    摘要 ( 3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头孢呋辛钠前房注射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50眼)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前房内注射头孢呋辛钠1 mg(0.1 ml),对照组50例(50眼)前房内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0.1 ml。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术者同一超声乳化设备在相同参数下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角膜内皮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主要指标 CD,HEX,CCT。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CD分别为(2472.23±312.24)、(2534.12±324.58)个/mm2(P>0.05),术后1个月时CD分别为(2338.32±356.89)、(2456.12±375.23个/mm2)(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HEX分别为(69.21%±12.51%)、(73.24%±15.68%)(P>0.05),术后1个月时HEX分别为(62.82%±14.61%)、(60.19%±16.3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CCT分别为(535.26±34.25)、(527.89±31.11)μm(P>0.05),术后1个月时CCT分别为(579.4±24.6)、(571.3±31.2)μm(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头孢呋辛钠1 mg前房注射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计数和形态无显著性影响。(眼科, 2021, 30: 275-278)

    球后麻醉致眼球穿通12例临床特征分析
    曾蕊 杨嘉嵩, 李云鹏 李红惠 李文生,
    2021, 30(4):  278-28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6
    摘要 ( 3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球后麻醉所致眼球穿通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2019年四家医院因球后麻醉致眼球穿通患者12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平均随访(9.5±5.4)个月。主要指标  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平均年龄(54.9±7.8)岁,女性8例。既往存在高度近视眼11例。球后麻醉的原手术分别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8例,单纯硅油取出术2例,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例,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1例。眼球穿通均在手术中及时发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发现眼球穿通后,全部病例予以硅油玻璃体腔填充。拟行硅油取出的患者和黄斑劈裂的患者术毕时均予以空气填充。巩膜穿通的处理是清除视网膜前后的出血后予以穿通口处的视网膜激光光凝,如有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予以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无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予以消毒空气玻璃体腔填充。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HM~0.6,其中10例较术前有提高。12例患者中,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7例完成硅油取出术,硅油取出患者术后未见视网膜再次脱离。1例高度近视独眼患者后极部视网膜未复位,硅油未能取出。结论 球后麻醉致眼球穿通并发症后可造成严重眼部损害,及时恰当地处理可将眼部损伤减至最小。(眼科, 2021, 30: 278-282)

    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张熙芳 陈蕊 苗景鹏 齐越 邓光达 杨帆 佘海澄
    2021, 30(4):  283-28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7
    摘要 ( 7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2020年1-10月北京同仁医院日间病房行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患者877例。方法 玻璃体注药术均按统一操作标准完成。术后第1天应用裂隙灯检查前房细胞及房水闪辉,依据“国际标准化葡萄膜炎术语(Standardized Uveitis Nomenclature,SUN)工作组”标准分级。前房细胞或房水闪辉>0级为前房反应阳性,对前房反应阳性的患者记录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及后续随访。比较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组间阳性反应发生率差别,并应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AMM)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指标 前房反应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0.8±14.4岁(11~92岁)。平均注药次数为2次(1~3次),总注射次数为1148例次。1148例中 27例出现术后阳性前房反应,前房细胞分级为0.5+~2+,房水闪辉分级为1+~2+。雷珠单抗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2.5%(18/721例),康柏西普为2.1%(9/427例)(χ2=0.176,P=0.674)。患者均无眼部疼痛及视力下降主诉,无睫状充血及前房积脓。除1例加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外,余患者均随访观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注射次数增加时,阳性前房反应发生率减少(OR=0.48,95%CI:0.26~0.88,P=0.017),合并玻璃体积血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前房反应发生风险分别增加8.27倍(P<0.001)及9.6倍(P<0.001)。前房阳性反应与年龄、性别、眼别及诊断无关(P>0.05)。结论 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玻璃体注药术后前房阳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及2.1%。合并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第一次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时易发生前房阳性反应。(眼科, 2021, 30: 283-28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刘夕瑶 毛菲菲 李丹 鲁丹 王胜男 孙挥宇
    2021, 30(4):  290-29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8
    摘要 ( 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2021年北京地坛医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内源性眼内炎患者 12 例(15眼)。方法 回顾患者住院病历资料。房水细菌、真菌培养,同时行宏基因组基因二代测序或G试验GM试验辅助诊断。玻璃体注药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主要指标 视力、眼前节及眼底表现,房水培养结果。结果1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1.83±8.50)岁。伴肺结核4例,梅毒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3例(4眼),出现发热4例。15眼中8眼培养结果阳性(曲霉菌2眼,白色念珠菌1眼,隐球菌1眼,金黄色葡萄球菌2眼,表皮葡萄球菌1眼,链球菌1眼)。培养结果阴性的7眼中,2眼经G试验GM试验阳性诊断真菌性眼内炎,5眼通过宏基因组基因二代测序确诊眼内炎(大肠杆菌2眼,缓症链球菌1眼,流感嗜血杆菌1眼,少动鞘安醇单孢菌1眼)。7眼合并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4眼、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眼、EB病毒1眼)。10眼玻璃体注药,4眼行玻璃体切除术。14眼眼内炎得到控制,眼球保存,1眼眼球破裂。末次视力与初始视力比,9眼视力提升,4眼维持不变,1眼视力下降。结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内源性眼内炎早期诊治可获得较好预后,保留有用视力。眼内液细菌、真菌培养与非培养病原体检测技术结合可提高检测效率。应注意此类患者有并发病毒感染可能。(眼科, 2021, 30: 290-294)

    眼内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张旭 顼晓琳 李彬 彭晓燕 高飞 张志豹
    2021, 30(4):  295-29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09
    摘要 ( 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眼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2019年眼球摘除的眼内淋巴瘤患者12例。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预后。主要指标 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学分型、患者生存预后。结果 12例中男性7例。平均年龄(58.2±10.9)岁。均无其他部位淋巴瘤病史。11例表现为视力下降。平均病程(12.7±10.3)个月。发病部位以脉络膜最多见(9/12),其中同时累及视网膜者1例,同时累及虹膜睫状体者6例;12例中仅位于虹膜睫状体者1例,仅位于视网膜者2例。原发脉络膜部位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多见(5/9),其次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3/9)。1例原发虹膜睫状体及2例原发视网膜的淋巴瘤均为DLBCL。发生肿瘤眼球外扩散者4例,其中3例为MALT,1例为套细胞淋巴瘤(MCL)。2例发生中枢神经转移者均为DLBCL。随访11~99个月。所有DLBCL患者眼球摘除后均应用甲氨蝶呤全身化疗,肿瘤位于脉络膜及虹膜睫状体的6例患者均存活,2例肿瘤仅位于视网膜者1例死亡;3例脉络膜MALT患者术后均未采取全身化疗,目前均存活。中枢神经转移的2例DLBCL患者1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 眼内淋巴瘤中脉络膜淋巴瘤多见。组织病理以DLBCL为主,其次为MALT。脉络膜DLBCL化疗后生存预后较好;脉络膜MALT易发生球外扩散,生存预后较好。视网膜淋巴瘤均为DLBCL,生存预后不佳。(眼科, 2021, 30: 295-299)

    儿童眼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张少波 王萍 程启琳 张琼 宁小娜 李养军
    2021, 30(4):  300-30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0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眼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4月-2019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眼眶LCH患者7例(8眼)。方法 整理、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及随访结果。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结果 7例中5例为单灶性病变,2例为多灶性病变,均为男性,年龄8个月~10岁。病程3天~2个月。单灶性病变者,单眼发病,以眼睑肿胀为主要表现;多灶性病变者,单眼和双眼均可发病,以眼球突出为主要表现。眼眶CT:单灶性病变:眼眶外侧及外上方软组织肿物伴周边颅眶骨的典型虫蚀样破坏。多灶性病变:单眼或双眼眶软组织肿物伴颅眶骨多发典型的地图样骨缺损,1例伴肋骨虫蚀样破坏。眼眶MRI:肿物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中高混杂信号,T1增强后病灶边缘及周围组织明显强化,病灶中心不均匀明显强化。组织形态学:病理性郎格汉斯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等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1a、CD207和S100呈阳性信号。单灶性病变行手术完全切除+骨腔刮除+骨质缺损修复+术中/术后局部曲安奈德注射。多灶性病变1例单眼受累者行手术完全切除+刮除骨腔+局部曲安奈德注射,1例双眼受累者行手术活检。术后均行全身静脉化疗。单灶性病变随访30~85个月,病变均完全消失,无复发;多灶性病变随访12~13个月,病变无进展。结论 儿童眼眶LCH典型表现为眼睑肿胀或眼球突出,CT或MRI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单灶性病变可行手术切除病灶、刮除骨腔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多灶性病变需排除其他系统疾病,术后需全身静脉化疗控制病情进展。(眼科, 2021, 30: 300-306)

    51例睑板腺癌临床资料与院前诊治存在问题分析
    黄政钛 张珂 王丽丽 朱豫
    2021, 30(4):  307-31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1
    摘要 ( 3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睑板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院前诊治存在的问题。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睑板腺癌患者51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信息、院前诊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指标  临床资料、患病年龄、院前诊断和治疗经过,入院后情况和肿瘤的TNM分期。结果 51例睑板腺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9.8±13.0)岁;上睑29例、下睑22例。病史时间6个月及以内15例(29.4%),6个月以上36例(70.6%)。院前诊断眼睑肿瘤39例、睑缘结膜炎6例、霰粒肿6例。院前治疗过程中40例曾至少1次、最多5次手术。31例曾做病理检查,睑板腺癌14例、其他眼睑肿瘤15例、皮脂腺增生和霰粒肿各1例。入院时眼睑复发肿瘤29例、病检恶性转来进一步处理15例、未做治疗7例。肿瘤TNM分期:T1期3例、T2期29例、T3期13例、T4期6例。结论 本组睑板腺癌患者约70%未在发病6个月内得到适当治疗,临床和病理检查误诊率均较高,治疗多不规范,入院时多为复发和中晚期病例。目前中下级医院中睑板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待于提高。(眼科,2021,30: 307-311)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严重眼外伤眼及硅油依赖眼的应用
    王大禹 朱晓博, 杨艳 李艳 张伟 李静
    2021, 30(4):  311-31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2
    摘要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用于眼球破裂伤伴眼内容物缺失患眼I期植入及硅油依赖眼II期植入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2020年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接受FCVB植入的眼球破裂伤(7例)及硅油依赖眼(14例)的患者。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平均随访(15.6±9.8)个月。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视网膜复位和外观情况。结果 21例(21眼)中男性17例(81.0%)。平均年龄(36.1±14.2)岁。全部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8例患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前眼压平均(6.81±3.34)mmHg,末次随访眼压平均(11.62±5.44)mmHg。所有患者术后前房深度≥2.5 CT。所有患者视网膜复位,获得满意外观。未见明显硅油乳化或渗漏现象。结论 FCVB I期植入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伴眼内容物缺失眼以及II期植入治疗硅油依赖眼,可在一定时期保持眼球形态,维持眼压,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眼科,2021,30: 311-315)

    病例报告
    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剂治疗脑膜瘤术后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一例
    韦振宇 张阳 梁庆丰
    2021, 30(4):  316-31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3
    摘要 ( 491 )   PDF (818KB) ( 55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8岁男性患者左侧脑膜瘤术后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予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剂治疗8周后治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见角膜大量新生的、弯曲、纤细的基底膜下神经穿行,神经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眼科, 2021, 30: 316-318)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透镜瓣移植修补结膜日光性角化病切除后组织缺损一例
    任晓宇 张铁民 侯保金
    2021, 30(4):  319-32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4
    摘要 ( 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59岁男性患右眼结膜日光性角化病,行结膜、浅层巩膜病损扩大切除联合全飞秒激光切除的角膜基质透镜瓣移植,术后7个月效果满意。角膜透镜瓣替代角膜材料是治疗眼表肿物组织缺损修补的供选择的方法。(眼科,2021,30: 319-320)

    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眼压失控一例
    荆琳 曾流芝 何宇 鲜依鲆 姚曼 范罕英
    2021, 30(4):  320-32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5
    摘要 ( 6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35岁女性左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反复发作眼压失控,出现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行左眼房角镜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GATT)治疗,术后随访1年,无需降眼压药物眼压11~15 mmHg。仅术后3个月复发一次。认为GATT为安全有效控制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眼压的手术方式之一。(眼科, 2021, 30: 320-321)

    激光笔照射致巨大黄斑裂孔术后随访一例
    王雨晴 吴荣瀚 张招德
    2021, 30(4):  322-32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6
    摘要 ( 4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10岁男性玩耍时被532 nm绿色单点激光笔照射左眼数秒钟致视力下降,形成黄斑区直径2733 μm巨大裂孔,经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及自体血清填塞手术,随访6个月视力0.08,裂孔闭合。(眼科, 2021, 30: 322)

      
    提上睑肌缩短术后结膜脱垂继发瘢痕性睑外翻一例
    王梓 周吉超 朱惠敏
    2021, 30(4):  323-32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7
    摘要 ( 3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11岁女性进行超常量提上睑肌缩短术后继发结膜脱垂,多次褥式缝线矫正后继发上睑外翻。行左眼上睑外翻矫正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眼科,2021,30: 323-324)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一例
    郑博迪 戴虹 刘强
    2021, 30(4):  325-32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8
    摘要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36岁男性,右眼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了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OCT示右眼黄斑旁视网膜中层高反射病灶。OCTA示右眼黄斑区浅层血管迂曲扩张,深层血管血流密度下降,enface图见黄斑区视网膜斑驳样改变。3天后视网膜出血加重。(眼科, 2021, 30: 325-326)

    Schwartz-Matsuo综合征漏诊一例
    王莎莎 朱璇 李颖洁
    2021, 30(4):  327-32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1.04.019
    摘要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25岁男性左眼被钉子击伤结膜裂伤缝合后5天后出现眼压高(62 mmHg)、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内皮水肿、房闪阳性,眼B超示左眼视网膜扁平脱离,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眼压恢复至正常,眼前节反应消失。(眼科, 2021,30: 327-328)


    图片病例
    出生2天女婴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
    陈妙虹 姚奕玲 张国明
    2021, 30(4):  258-258.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21. 04. 020
    摘要 ( 346 )   PDF (178KB) ( 5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婴,出生2天。因出生1天后行新生儿眼底筛查发现右眼病变转诊来院。系第1胎,顺产,胎龄40周,体重3200 g。母孕期体健,否认患病及服药史。全麻下眼底检查:双眼黄斑区反光不明显(图A、B),右眼鼻上方视网膜白色泡状隆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双眼黄斑区花瓣样高荧光(图C、D),右眼鼻上方隆起视网膜上血管走行迂曲,晚期无荧光渗漏。OCT:双眼黄斑区典型囊样改变,伴斜行桥状组织相连(图E、F)。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多见于男性,最小年龄为出生时1个月。本例女性,出生后立即发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随诊15年盘周萎缩弧扩大
    李建军
    2021, 30(4):  306-306.  doi: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21. 04. 021
    摘要 ( 172 )   PDF (152KB) ( 53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57岁。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滴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3~17 mmHg。从2005年5月(左列图)至2020年5月(右列图)随诊15年,双眼视杯扩大及盘沿改变均不明显,但双眼盘周萎缩弧扩大明显,尤其是鼻侧及鼻上方尤为突出。上排图为左眼,视杯呈浅碟状;下排图为右眼,视杯较深。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双眼盘沿线状出血随诊
    李建军
    2021, 30(4):  328-328.  doi:10.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21. 04. 022
    摘要 ( 160 )   PDF (152KB) ( 49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39岁。LASIK术后10年,原近视-7.00 D。双眼日1次滴用一种前列腺素制剂眼压11~16 mmHg。2019年11月(左列图)、2020年6月(中列图)、2020年12月(右列图)3次随诊眼底像显示,左眼(上排图)颞上及颞下方盘沿线状出血处尚未发生明显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右眼(下排图)颞下方盘沿线状出血处发生了明显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且同一部位的盘沿线状出血复发。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性脉络膜病变
    侯思梦 肖媛媛 李毅斌
    2021, 30(4):  329-329.  doi:10.13281/j.cnki. issn.1004-4469.2021.04.023
    摘要 ( 89 )   PDF (271KB) ( 49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2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5天来诊。既往体健,否认其它疾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02。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像显示:双眼视盘水肿,视网膜动脉变细,部分闭塞呈白线状,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黄斑区可见点片状出血及棉绒斑,黄斑水肿,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下可见黄白色Elshnig斑(图1)。SD-OCT检查显示:双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RPE限局性肿胀脱离(图2)。测血压:220/180 mmHg。辅助检查:血糖 9.68 mmol/L,血尿素氮25 mmol/L,肌酐 532 μmol/L,尿酸 597.0 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7.7 mg/L,胱抑素 C 4.15 mg/L。诊断:双眼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双眼高血压性脉络膜病变、恶性高血压、急性肾功能不全。转内科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