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5
    述评
    从防盲治盲到全面的眼健康
    杨晓慧 胡爱莲 王宁利
    2017, 26(1):  1-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1
    摘要 ( 517 )   PDF (815KB) ( 67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大力推进防盲治盲工作,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盲的患病率下降25%。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逐渐增加,眼病谱也发生了改变,因此,防盲工作已从防盲、患病人群的治疗向眼健康管理、眼病的预防进行转变。“全国防盲治盲规划”转变为“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 “十三五”期间,眼健康规划的实施将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防治导致盲和视觉损伤的主要眼病,到2020年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眼健康水平。(眼科,2017, 26: 1-3)

    标准与规范探讨
    微导管辅助的次全小梁切开术操作规范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2017, 26(1):  3-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2
    摘要 ( 267 )   PDF (733KB) ( 6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的房水流出通路重建术手术操作规范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2017, 26(1):  4-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3
    摘要 ( 273 )   PDF (767KB) ( 6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焦点论坛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期视神经炎
    庄远 徐全刚 魏世辉
    2017, 26(1):  6-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4
    摘要 ( 391 )   PDF (1146KB) ( 68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能有效清除血清中的抗体及促炎性细胞因子等致病物质,并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急性视神经炎甲泼尼龙静滴(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IVMP)3~5天视力恢复不明显或不宜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可考虑应用TPE,但应注意过敏反应和电解质紊乱等不良事件的防范。TPE对急性视神经炎的确切疗效以及最佳治疗方案等问题,尚需进一步循证研究。(眼科, 2017, 26: 6-9)

    论著
    频域OCT检测视野前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初步研究
    王伟伟 王怀洲 刘建荣 霍妍佼 李猛 杨新光
    2017, 26(1):  10-1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5
    摘要 ( 5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检测对于诊断视野前青光眼(PPG)患者的意义。设计 自身对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POAG患者20例40眼(无视野缺损眼为PPG组20眼,视野缺损眼为POAG组20眼)和正常对照者30例30眼。方法 采用RTvue SD-OCT进行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检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区分PPG与正常眼的能力。主要指标 GCC与RNFL的厚度以及二者AUC值。 结果 PPG组平均GCC厚度(Avg GCC)、上方GCC厚度(Sup GCC)、下方GCC厚度(Inf GCC)、平均RNFL厚度(Avg RNFL)、上方RNFL厚度(SupRNFL)、下方RNFL厚度(Inf RNF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8,5.402,5.576,6.517,5.849,5.392,P均<0.001),但均厚于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8,3.698,4.593,5.209,3.757,5.450,P均 ≤0.002)。PPG组GCC整体丢失体积(GCC-GLV)和局部丢失体积(GCC-FLV)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9,2.515,P<0.001,P=0.021),但较POAG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3,7.669,P均<0.001)。Avg GCC、Sup GCC、Inf GCC、GCC-GLV、GCC-FLV、Avg RNFL、SupRNFL和Inf RNFL厚度诊断PPG的AUC值分别为0.910、0.898、0.908、0.983、0.724、0.930、0.918、0.863,其中GCC参数中诊断效能最高的GCC-GLV与RNFL参数中的Avg RNFL的AUC值采用z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CC厚度可作为筛选PPG的有效指标。(眼科, 2017, 26: 10-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选治疗指征探讨
    张明 范肃洁 梁远波 韩伟 王宁利
    2017, 26(1):  15-2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6
    摘要 ( 6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我国传统治疗方案与美国眼科学会推荐首选治疗方案两种治疗模式对治疗结局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邯郸市眼科医院连续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148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245眼。方法 利用以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作为首选治疗后1~18个月的随访数据,分析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的情况。分析比较我国传统治疗方案即以房角周边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PAS)>6个钟点作为小梁切除术的指征可能存在的过度治疗(即激光治疗后眼压可以控制)和治疗不足(即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需进一步用药或手术治疗)的比例。主要指标 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比例。 结果 按照我国传统治疗方案中PACG的处理原则,45只AACG眼将行小梁切除术,而其中46.7%(21/45)的患眼行激光治疗眼压即可控制;CACG中将有89只眼需行小梁切除术,其中约49.4%(44/89)的患眼可仅行LPI。采用激光治疗模式,AACG中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病例将从传统治疗模式的10.8%(16/148)上升为29.7% (44/148),CACG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将从18.4%(45/245)上升为42.4% (104/245)。结论 按照我国传统滤过手术治疗原则治疗PACG存在严重的过度治疗。如果完全以LPI作为首选治疗,将导致治疗不足或失败的比例明显增加,约为我国传统滤过手术治疗模式的2~3倍。因此,结合房角粘连程度和视神经损害的有无确定PACG的滤过手术指征,可避免或减少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眼科,2017,26: 15-2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同体位眼灌注压昼夜波动趋势分析
    胡慧丽 李金瑛 汝佳丽 廖素华
    2017, 26(1):  20-2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7
    摘要 ( 6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不同体位眼灌注压(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OPP)的波动趋势。设计 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POAG患者19例19眼和健康对照组18例18眼。方法 受试者分别行24小时眼压及血压监测,于10:00,14:00,18:00及22:00时各时间点行坐位眼压及血压测量,POAG组于坐位测量完毕后平卧位5分钟再行监测;夜间于2:00、5:00及7:00时各时间点行卧位眼压及血压监测,POAG组于卧位测量完毕后坐起5分钟后再行监测。计算平均眼灌注压(mean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MOPP)、收缩期眼灌注压(systolic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SOPP)、舒张期眼灌注压(diastolic perfusion pressure,DOPP)。主要指标 MOPP、SOPP、DOPP。结果 两组习惯性体位(日间坐位、夜间卧位)MOPP、SOPP及DOPP均呈昼高夜低趋势;两组内习惯性体位MOPP均表现为夜间低于日间(POAG组t=4.092,P=0.000;对照组t=4.513,P=0.000),而两组间MOPP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973,P=0.350);POAG患者习惯性体位MOPP昼夜波动较对照组大(t=2.204,P=0.039),SOPP夜间波动较对照组大(t=3.097, P=0.018),DOPP的夜间及昼夜波动亦较对照组大(P均<0.05)。POAG组24小时坐位或卧位MOPP日间均值与夜间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24小时坐位MOPP均值明显高于24小时卧位MOPP均值(t=4.306,P=0.001)。POAG组习惯性体位MOPP均值与24小时坐位MOPP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2.101,P=0.080),但高于24小时卧位MOPP均值(t=2.707,P=0.035)。结论 不同体位下POAG患者OPP昼夜波动趋势不完全相同,习惯性体位下MOPP呈昼高夜低趋势,24小时坐位或卧位下MOPP昼夜变化不明显。(眼科,2017, 26: 20-25)
    饮水试验对正常年轻人眼压、眼轴及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影响
    张慧 洪洁 霍妍佼 王怀洲 王宁利
    2017, 26(1):  26-2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8
    摘要 ( 10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饮水试验对正常年轻人眼压、眼轴及脉络膜的影响。设计 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27.75岁的正常年轻人28例。方法 受试者禁食水2小时后,5分钟内饮水20 ml/Kg,在饮水后10、15、30、60分钟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A超测量眼轴、EDI-OCT测量脉络膜厚度。每例受试者分析一眼的测量数据。主要指标 眼压、脉络膜厚度、眼轴、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结果 眼压在饮水前与饮水后10、15、30、60分钟分别为(14.51±2.60)mmHg、(17.59±2.44)mmHg、(17.19±2.78)mmHg、(15.46±2.45)mmHg (P<0.001)。与饮水前相比,饮水后30分钟前房变浅(P=0.04),60分钟眼轴缩短(P=0.02),玻璃体腔深度缩短(P=0.04)。脉络膜厚度饮水前(330.79±84.81)μm,饮水后10、15、30、60分钟分别为(340.00±91.97)、(336.57±92.93)、(334.86±85.63)、(338.43±96.86)μm(P=0.935)。结论 饮水试验可引起正常人一定程度的眼压升高、眼轴变短、前房深度变浅、玻璃体腔深度变短,而对晶状体厚度和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影响。(眼科, 2017, 26: 26-29)

    病例报告
    诺卡菌感染性角膜溃疡一例
    汪秀娟 胡甫密 贺翔鸽
    2017, 26(1):  29-4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8
    摘要 ( 3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39岁。竹枝划伤右眼后红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14年12月13日来院就诊。外院曾予抗生素眼液点眼治疗,但半月前症状加重,视力下降明显。既往体健。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米指数,结膜混合性充血,结膜囊可见少许灰白色黏性分泌物,角膜4~5点位近周边部可见一不规则的片状溃疡灶,约5 mm×4 mm,波及瞳孔区,溃疡呈白色,边缘隆起、边界不清,似花边状,深达基质深层,表面粗糙不平,见灰白色黏性分泌物,溃疡灶深层可见沙样异物,周围角膜水肿(图1A),雾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前房深度正常,房水稍混浊,房水闪辉(+),虹膜纹理清,无粘连,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及眼底窥不清。左眼视力1.0,眼球及其附属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角膜溃疡、角膜深层异物。入院后表面麻醉下行右眼角膜深层异物取出。角膜溃疡灶刮片10%氢氧化钾湿片涂片镜检可见真菌菌丝,但48小时细菌培养结果示,诺卡菌属生长,但无药敏折点。因涂片与培养结果不一致,再次行角膜刮片涂片染色:菌丝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弱阳性(图1B),报告为诺卡菌菌丝。再次培养检查示:诺卡菌属生长。给予磺胺醋酰钠眼液、加替沙星眼液滴眼,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复方新诺明片口服。期间多次行角膜溃疡灶清创治疗,20天后病情控制平稳。右眼视力0.5,右眼结膜轻度充血,结膜囊未见异常分泌物,角膜溃疡灶较前缩小,表面未见异常分泌物,溃疡灶周边角膜稍水肿,5点位角膜缘可见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新生血管末梢呈放射状生长(图1C)。出院后继续局部加替沙星眼液、磺胺醋酰钠眼液。出院20天后右眼角膜溃疡灶明显缩小变浅,新生血管消退(图1D),视力0.8。4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在外院复诊右眼角膜溃疡已完全愈合,停止局部用药。

    论著
    两种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和眼压影响的观察
    赵洋 原慧萍
    2017, 26(1):  30-3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09
    摘要 ( 7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巩膜外硅胶海绵垫压术和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后眼球结构的改变及对眼压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住院手术治疗患者64例64眼,其中接受巩膜外单纯硅胶海绵垫压术25眼(海绵组),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39眼(联合组)。方法 手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应用A型超声仪、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眼球生物参数检测,非接触眼压计检测眼压。主要指标 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睫状体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虹膜夹角。结果 术后3个月时64眼全部视网膜解剖复位。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水平曲率、角膜垂直曲率、晶状体厚度、睫状体厚度,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均<0. 05)。海绵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联合组术后3个月眼压(15.41±2.58)mmHg与术前(13.66±3.16)mmH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9)。海绵组和联合组角膜垂直曲率术后1周分别为(45.03±1.08)D、(44.47±0.90)D(P=0.027)。结论 巩膜外硅胶海绵垫压术和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对角膜、前房及房角等眼球结构的早期影响较明显;巩膜外环扎联合硅胶垫压术对眼压影响持续时间长,应给予关注和干预。(眼科,2017, 26: 30-34)

    IL-17A-OVA疫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影响
    王寅琳 周雅琪 王红 赵萌 魏文斌
    2017, 26(1):  34-3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0
    摘要 ( 4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IL-17A-OVA多肽疫苗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30只C57BL/6小鼠。方法  制备IL-17A-OVA疫苗。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组、佐剂组及环孢素组3组,每组10只,佐剂组及疫苗组提前免疫小鼠,第10周时三组小鼠同时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发EAU动物模型。环孢素组造模成功后环孢素连续灌胃2周。HE染色观察小鼠眼球活组织切片,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A、IL-17A特异性抗体、IL-6及IL-23水平。主要指标 小鼠血清中IL-17A、IL-17A特异性抗体、IL-6及IL-23水平。结果 组织病理学显示疫苗组、环孢素组与佐剂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佐剂组评分较高),疫苗组与环孢素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血清中IL-17A水平疫苗组(25.785±4.677 pg/ml)与环孢素组(23.129±3.940 pg/ml)均较佐剂组(33.774±6.478 pg/ml)显著降低(F=8.125,P=0.003);IL-17A特异性抗体水平疫苗组(106.379±12.603 pg/ml)较环孢素组(59.431±8.626 pg/ml)及佐剂组(56.712±4.214 pg/ml)显著升高(F=63.008,P=0.000),环孢素组与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中IL-6水平疫苗组(41.124±4.959 pg/ml)与环孢素组(29.418±3.34 7 pg/ml)均较佐剂组(49.329±8.768 pg/ml)显著降低(F=18.603,P=0.000);IL-23水平环孢素组(73.492±12.324 pg/ml)较佐剂组(109.770±20.848 pg/ml)及疫苗组(100.893±13.467 pg/ml)显著降低,疫苗组与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F=4.916,P=0.018)。结论 IL-17A-OVA疫苗可通过产生IL-17A特异性抗体在减轻EAU的炎性反应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该疫苗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的新方法。(眼科,2017,26: 34-38)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药物治疗后的眼屈光度改变
    吴西施 郑斌 林丽 沈丽君
    2017, 26(1):  39-4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1
    摘要 ( 5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经药物治疗消退后的屈光度改变。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6例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初诊时无黄斑脱离组19眼及伴有黄斑脱离组27眼。方法  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或后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后,黄斑水肿消退或近乎消退定义为终末随诊点。分析两组基线与终末随诊的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差异。主要指标 SE。结果 基线不伴有黄斑脱离组,基线时SE(0.38±1.71)D,终末随诊点SE(0.32±1.68)D,SE差值绝对值平均值(0.31±0.32)D,SE改变无统计学意义(t=0.577, P=0.571)。基线伴有黄斑脱离组,基线时SE(0.79±1.25)D,终末随诊点SE(0.26±1.15)D,SE差值绝对值平均值(0.88±0.81)D,SE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2.541, P=0.017)。结论 对于不伴有黄斑脱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不必延迟屈光矫正。(眼科,2017,26: 39-43)

    “益阳坚阴”中药复方干预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实验研究:眼球活体参数测量
    高然 马东丽 卢清君 吕梦 线金锥 潘美娟
    2017, 26(1):  44-4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2
    摘要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益阳坚阴”中药复方对豚鼠实验性近视眼球活体参数的影响。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50只花豚鼠。方法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益阳坚阴”中药干预组(C组)、“养阴”中药干预组(D组)。A组双眼无缝合,B、C、D三组缝合豚鼠右眼,诱导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B组无药物干预,C组“益阳坚阴”中药复方干预(代水饮),D组养阴中药干预(代水饮)。实验前及实验6周后A超测量眼球活体参数指标。主要指标 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结果  组间对比:各组豚鼠右眼(缝合眼)比较,C组玻璃体腔深度(3.262±0.208)mm、眼轴(7.687±0.256)mm,明显低于B组(3.499±0.098)mm、(8.049±0.257)mm(P均<0.05);各组豚鼠右眼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两两比较发现,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C组在右眼睑缝合下,剥夺性近视眼的发生不明显。组内对比:C组左、右眼眼轴长度(7.664±0.076 mm,7.687±0.256 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阳坚阴”中药复方可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延缓了玻璃体腔的加深和眼轴的增长。(眼科,2017,26: 44-48)
    图片病例
    睑缘相关角结膜病变
    刘雪 接英
    2017, 26(1):  48-48. 
    摘要 ( 336 )   PDF (519KB) ( 63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2004-2014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599例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赵楠楠 王立涛 金靖 周清 罗平
    2017, 26(1):  49-5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3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04-2014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人口学特征及病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4年7月-2014年7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眼科599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发病诱因、病原学特征及既往诊疗情况等。主要指标 人口学特征、病因及致病菌。结果 男女患病比为3:1,年龄35~65岁者占47.5%,农民为主(63.4%),雨季为高发季节(85.4%)。发病诱因中植物性外伤78.4%。未确诊前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占32.5%。致病菌中镰刀菌占37.8%、烟曲霉菌占32.7%。结论 男性中壮年农民雨季植物性外伤是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患病危险因素。(眼科, 2017, 26: 49-51)

    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9例临床分析
    张晓玉 王智群 张阳 孙旭光
    2017, 26(1):  52-5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4
    摘要 ( 3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superior limbic keratoconjunctivitis of Theodore,SLK)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SLK患者9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女性7例(7/9);平均年龄(40±12)岁;均双眼发病。9例患者裂隙灯下表现为上睑结膜乳头,上方球结膜梯形局限性充血,上方角膜缘新月形灰白色浸润,点簇状荧光素染色。9例中有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1例以眼部表现为首发。均眼局部给予人工泪液、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充血及浸润较重者给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平均治疗时间(4.4±3.7)个月,4例停药后复发,重复治疗全部治愈。结论SLK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双眼发病的上方球结膜和上部角膜缘的炎症。局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有效,但应结合全身病治疗,避免复发。(眼科,2017,26:52-55)

    压力仿生培养对兔角膜内皮细胞调控的研究
    梁玲玲 袁进 幸正茂 廖洪斐
    2017, 26(1):  56-6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5
    摘要 ( 4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体外压力仿生培养系统下不同梯度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调控作用。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兔角膜内皮细胞。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第一代兔角膜内皮细胞分为五组:A组为无压力常规培养(空白对照),B组为正常压力仿生培养(15 mmHg),C组为压力波动组,将压力设为15mmHg、25 mmHg、20 mmHg、10 mmHg,D组30 mmHg压力培养,E组50 mmHg压力培养。细胞均培养24h,免疫法鉴定原代角膜内皮细胞,HE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主要指标 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存活率。 结果 获取的所有细胞证实为角膜内皮细胞表型,无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污染。五组细胞分别培养24h后,经HE染色和电镜检测发现正常压力微环境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六边形细胞居多,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细胞核染色质丰富,而高压力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差,细胞间隙加大。经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正常压力组、30 mmHg组、压力波动组、50 mmHg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16±0.45)%、(78.83±1.65)%、(70.2±3.54)%、(41.33±0.25)%(P=0.016)。高压力培养组中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细胞活性显著下降。结论 正常压力微环境培养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损伤性,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眼科,2017,26: 56-60)

    氟西汀联合对侧眼遮盖对成年大鼠弱视的治疗作用
    解来青 徐国旭 魏晓红 朱永铭
    2017, 26(1):  61-6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6
    摘要 ( 4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氟西汀(fluoxetine,FLx)口服配合传统遮盖治疗对成年大鼠弱视的治疗效果。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成年弱视大鼠(P70)。方法 制作大鼠成年弱视模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弱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水喂养)、Flx2组(20%FLx水喂养2周)、Flx4组(20%FLx水喂养4周)、BFD组(双眼形觉剥夺2周),各组大鼠行传统非弱视眼遮盖(翻转缝合眼)治疗后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主要指标 PVEP振幅,对侧眼与同侧眼振幅比值(the ratio of contralateral versus ipsilateral,C/I 比值)及组间比较的HSD-Q值。结果 Flx4组及BFD组配合非弱视眼遮盖治疗1周后弱视眼PVEP振幅由(19.86±3.07)μv、(17.51±4.12)μv升高至(32.31±4.29)μv、(29.31±2.29)μv(t=-4.938、-4.301,P=0.001、0.001);C/I 值由1.11±0.29、1.04±0.28提高至2.34±0.45、2.45±0.29(t=-2.743、-3.629,P=0.016、0.007);遮盖治疗后C/I 值组间差异显著(F=18.86,P=0.018;对照组与 Flx2组:HSD-Q = 0.13,P=0.175;Flx2组与Flx4组:HSD-Q = 9.76,P=0.013;Flx4组与BFD组:HSD-Q = 0.09,P=0.350);BFD组还出现健眼PVEP振幅下降(t= 2.672,P=0.047)。FLx2组及对照组弱视眼PVEP振幅无明显提高,C/I比值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20% 氟西汀水溶液口服4周与双眼形觉剥夺2周均可稳定激活成年弱视大鼠视皮层可塑性;氟西汀口服配合非弱视眼遮盖治疗可成为成年大鼠弱视的治疗手段。(眼科, 2017, 26: 61-65)
    病例讨论
    先天性无虹膜症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后眼压持续升高的再讨论
    韩冬 吕建华 吴仁毅 郭文毅 李建军
    2017, 26(1):  66-6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7
    摘要 ( 249 )   PDF (640KB) ( 62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情况
    患者于2011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眼压一直处于中度升高状态,经常滴用布林佐胺、噻吗洛尔,眼压可控制在30 mmHg左右,视力:双眼0.1,角膜清亮,IOL正位,C/D=0.2~0.3(图1A、B)。根据2012年病例讨论意见,由于角膜厚度对青光眼诊断有影响。Ehlers和Hansen[2]提出CCT值每偏离“标准值”(520 μm)70 μm变化相当于5 mmHg的差异(即每14 μm可产生1 mmHg误差)。患者CCT右眼819 μm,左眼842 μm,按公式计算眼压值应在正常范围之内。对此患者用药追踪观察3年,眼压较稳定,眼底C/D无明显进展。之后患者 2年未来复诊。于2016年5月自觉视力下降、眼胀而再次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05,左眼0.1,眼球水平震颤,NCT眼压:右眼60 mmHg,左眼39 mmHg,角膜轻度水肿,IOL正位,C/D近1.0(图1C、D)。患者住院后,于2016年5月9日、18日在局麻下双眼分别行Ahmed引流阀植入术。术后5个月眼部复查:视力右眼0.05,左眼0.1;NCT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3 mmHg;CCT:右眼842 μm,左眼819 μm;眼轴右眼22.11 mm,左眼 21.30 mm;角膜内皮计数右眼1009个/mm2,不规则,左眼1785个/mm2;双眼C/D较术前缩小,右眼颞上支静脉旁片状视网膜出血(图1E、F);OCT示黄斑区没有中心凹,未见黄斑水肿。

    病例报告
    贝美前列素滴眼液致上睑沟凹陷一例
    李大明 苏玉芳 郭雨霞
    2017, 26(1):  69-7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19
    摘要 ( 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46岁。2016年9月于我院复诊时诉左眼滴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1月出现上睑沟凹陷。否认眼外伤及眼部美容病史。曾于2013年3月行双眼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2014年8月行左眼氩激光虹膜成型术、2016年3月行左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2矫正0.3,眼压30 mmHg,上睑沟稍凹陷,上转位时明显(图1A、B),球结膜充血较右眼重,滤过泡局限,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轴深约3.5CT,周边深约1/2CT,虹膜根切口通畅(位于9点位及1点位),虹膜周边360°见激光烧灼斑点,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稍迟钝,人工晶体居中、位正(图1C、D)。眼底:视乳头界清色稍淡,C/D约0.5~0.6,上下方盘沿均变窄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动脉静脉比约2:3,血管走形正常,无迂曲,黄斑中心光反射弥散(图1E、F);右眼:视力0.1矫正0.3,眼压16 mmHg,上睑窝饱满,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轴深约2CT,周边深约1/4CT,虹膜根切口通畅,位于10点位,瞳孔圆,直径约 mm,对光反射稍迟钝,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正,C/D约0.3,动脉静脉比约2:3,血管走形正常,无迂曲,黄斑中心光反射弥散。视野:右眼未见明显异常暗点,左眼上、下方鼻侧阶梯。眼轴:右眼17.63 mm,左眼17.59 mm。UBM:右眼虹膜根部膨隆,部分与房角结构相贴遮挡巩膜突;左眼虹膜平坦,房角开放。诊断:双眼抗青光眼术后、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真性小眼球、左眼人工晶状体眼、右眼白内障。

    外伤性角巩膜层间植入性囊肿继发青光眼一例
    张海江 梁亮 吴平 陈妮
    2017, 26(1):  70-7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20
    摘要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23岁。因左眼球穿通伤术后半年,眼球胀痛2个月于2016年8月11日到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半年前因车祸导致玻璃扎伤左眼,在当地医院行角膜、巩膜清创缝合术。2个月前出现眼球胀痛,并发现眼角鼻下方有泡状肿物,穿刺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反复出现。既往无眼病及其他全身疾患。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HM/眼前。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右眼14.3 mmHg, 左眼43.5 mmHg。左眼结膜显著充血、水肿,角膜缘6~10点钟位球结膜下可见一10 mm×15 mm类圆形多房样肿物,部分遮盖角膜,透亮、触之质软、边界清楚(图1A),角膜上皮稍混、基质基本透明,上方前房极浅,下方前房消失,房闪(++),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玻璃体可见片状血性混浊,隐约可见视网膜平伏。右眼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眼部B超提示左眼玻璃体积血。临床诊断:左眼角巩膜层间植入性囊肿、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治疗经过:2016年8月15日在局麻下行囊肿切除并送病检,术中剪开球结膜、完整剥离囊肿后,见6~8点钟位角膜全层部分缺损,虹膜部分脱出、嵌顿于角膜缺损处,故在上方制作板层巩膜瓣(8 mm×10 mm,1/2板层巩膜厚),移植到下方角膜缺损处,对位缝合角膜、巩膜,再行桥状结膜瓣覆盖于板层巩膜瓣表面,最后行房角分离和前房成形术。病理检查示:左眼鳞状上皮包涵囊肿(图1B)。术后给予抗炎、散瞳、降眼压、脱水等对症治疗,但前房形成差(Ⅲ°)、眼压高(T+2)。8月29日在局麻下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前房成形术,术后继续给予抗炎、散瞳等对症治疗。术后眼部检查:视力HM/眼前,左眼结膜轻度充血,下方结膜瓣遮盖于巩膜移植片上,缝线在位,角膜轻微水肿,前房恢复正常,房闪(++),瞳孔区可见渗出膜,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缺如,玻璃体腔清晰,视网膜平伏(图1C)。眼压20 mmHg。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随诊一例
    周才喜 张智平 王莉菲 刘占芬 张武林 杜哲
    2017, 26(1):  71-7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7.01.021
    摘要 ( 2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31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10天于2013年12月23日来诊。否认以前眼病史。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5(-2.0 DS),左眼1.0(-2.5 DS)。右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内有少量颗粒状细胞。眼底:右眼黄斑区中心凹颞上可见一个1/2PD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其余未见异常(图1A)。左眼检查未见异常。视野:右眼中心暗点,左眼正常(图1B1)。OCT:右眼后极部IS/OS层反光带萎缩变薄,甚至完全缺失(图1C1),左眼未见异常。FFA:右眼黄斑中心颞上可见一个1/2PD大小的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其余未见任何异常。初步诊断:右眼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可能性大,建议住院治疗。患者要求门诊用药,遂予以复方血栓通胶囊、甲钴胺片以及自制清热明目颗粒(龙胆、黄芩、地黄、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金银花)10 g,日3次口服,10天后右眼视力进一步下降来复诊。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其余检查与前相同,故以AZOOR可能性大收住院治疗。入院后血常规、血沉、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乙肝五项等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均为阴性。F-ERG检查:右眼视杆反应、最大反应、视锥反应、闪烁反应a、b波幅值均中度下降,左眼正常图像。F-VEP检查:右眼P100波幅值下降。眼底光学影像学检查FAF、FFA及ICGA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图1D-H)。头颅CT检查(-),全身检查正常。最后诊断:右眼AZOOR。住院后,考虑到玻璃体内有炎症细胞颗粒,并且患者在门诊予以支持治疗后,短时间内视力进一步急剧下降,故给予患者醋酸泼尼松片50 mg,日一次晨起顿服,并继续辅以清热明目颗粒及扩血管、营养药物支持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矫正视力0.2,泼泥松片用量调整为45 mg,其他治疗不变。半个月后患者矫正视力至0.3,复查视野发现中心暗点较前缩小,OCT检查示后极部IS/OS层反光带连续性有所恢复。出院后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并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减量,其他治疗相同。2个月后患者矫正视力至0.6。半年后复诊(激素停用半个月)矫正视力为1.0。再次复查视野,发现中心视敏度基本恢复,鼻下残留有小的暗点(图1B2);复查OCT显示黄斑区中心IS/OS层恢复正常,中心凹颞侧部分区域IS/OS层仍局部缺损(图1C2);眼底检查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年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病情无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