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维视安@CTR型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5年及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陈伟蓉 叶剑 俞阿勇
    眼科    2022, 31 (6): 423-42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4
    摘要1685)      收藏
     目的 评价维视安?誖CTR型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5年及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36例受试者完成5年以上延续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临床研究机构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大坪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3家医院。方法 对前期实施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IOL植入术并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受试者(单眼入组)进行5年以上的延续观察。前期已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植入维视安?誖CTR型囊袋张力环,对照组植入TENSIOBAG型囊袋张力环。主要指标 裸眼远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裂隙灯检查结果、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结果、远视脱镜率及总体满意度。结果 基线时,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眼科专科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访视时间点,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客观屈光度测量值两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5年及以上时,裸眼远视力:试验组由术前0.49±0.41改善至0.20±0.20,对照组由术前0.52±0.51改善至0.32±0.33;试验组裸眼远视力达到0.30及更佳的比例为88.89%,对照组为72.22%;最佳矫正远视力:试验组由术前0.44±0.37改善至0.09±0.12,对照组由术前0.34±0.23改善至0.10±0.21;屈光度:试验组由术前(-3.52±8.70)D改善至(-0.70±2.05)D,对照组由术前(-4.49±7.14)D改善至(-0.51±1.32)D。试验组视力和屈光度与其他术后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波动;两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基线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8)。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IOL偏移、囊袋位置异常及皱缩的情况;裂隙灯检查、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脱镜情况和总体满意度两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通过对维视安?誖CTR型张力环植入术后5年及以上的小样本量研究发现,受试者术后远期视力和屈光度均较为平稳,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正常,受试者主诉无明显视觉不良症状,总体满意度较高,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眼科,2022,31: 423-42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Symfony ZXR00的视觉质量研究
    段崇楠 崔蓓 张微 赵明 杨宏宇 贾洪真
    眼科    2022, 31 (5): 355-359.  
    摘要1272)      收藏
    目的 评价Symfony ZXR00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设计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2例(42眼),其中植入Symfony ZXR00 IOL者18例(18眼),单焦点IOL A1-UV 24例(24眼)。方法 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对比敏感度、离焦曲线,并对光学干扰现象、脱镜率和视物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LogMar)、对比敏感度、离焦曲线、光学干扰现象、脱镜率和视物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Symfony组的裸眼远视力(-0.04±0.08)、裸眼中视力(-0.03±0.08)、裸眼近视力(0.28±0.16)、矫正近视力(-0.03±0.05)、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0.04±0.07)、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0.27±0.13)显著优于单焦点A1-UV组(0.03±0.10、0.32±0.09、0.39±0.17、-0.01±0.02、0.30±0.11、0.48±0.19),P均<0.05;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ymfony组在-2.50 D离焦时,视力仍大于0.3。与单焦点IOL相比,各个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Symfony组无严重的光学干扰现象,脱镜率为77.8%,显著高于A1-UV组的0%(χ2=28.000,P=0.000)。两组视远时的满意率无显著差异。Symfony组的视中、视近的满意率(100%、77.8%)显著高于A1-UV组(20.8%、0%),P均=0.000。结论 Symfony ZXR00可提供良好的远、中视力以及功能性近视力;其对比敏感度无显著下降,接近单焦点IOL。(眼科, 2022, 31: 355-35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刘谦 周健 武珅 张子俊 张敬学 曾惠阳
    眼科    2023, 32 (2): 142-147.  
    摘要1124)      收藏
    目的 诱导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小鼠模型,对其发生过程、病理及功能特征进行评价。设计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18只7~9周鼠龄C57BL/6J小鼠用于诱导AIR发生;同龄同种小鼠6只设立为对照组。方法 用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小鼠重组恢复蛋白(recoverin)(CFA-recoverin)免疫小鼠作为诱导组,用CFA-PBS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在免疫后的第0天和第2天注射百日咳毒素(PTX)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利用蛋白印迹法分析、 多模态影像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造模指标。主要指标 诱导后3、6、8周小鼠血清recoverin抗体的表达、裂隙灯检查、彩色眼底照相、OCT、FFA或视网膜电图(ERG)的表现及视网膜组织学染色特征。结果 诱导组小鼠在第3周出现血清recoverin抗体阳性;第6周抗体表达明显增加并开始出现双眼少量视网膜黄白色病灶,OCT示外层视网膜轻度受损;第8周视网膜浸润灶明显扩大,OCT显示外层视网膜连续性明显破坏。第8周FFA显示病灶区视网膜下明显荧光渗漏;ERG示视杆及视锥反应波振幅显著降低。第6周及第8周病理学显示不同程度外层视网膜结构破坏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重组recoverin蛋白皮下注射可成功诱导小鼠AIR发生,其眼部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与AIR患者大致相似,是进行AIR研究的良好工具。(眼科,2023,32: 142-14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COL2A1基因突变导致的散发性Stickler综合征一例
    王召兄 韩聪 陶明 张文芳
    眼科    2023, 32 (2): 159-160,后插I.  
    摘要1104)      收藏
    18岁男性,右眼视网膜脱离、右眼角膜云翳、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双耳混合性耳聋、双侧股骨发育不良、鸡胸、矮小症、脊柱侧弯,髋关节脱位手术史。基因检测发现其COL2A1(NM_001844)基因有2个杂合突变,c.1466G>A(p.G489D)和c.1442C>T(p.A481V) ,诊断为 Stickler综合征I型,其中c.1442C>T(p.A481V)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的突变位点。(眼科,2023,32:159-160,后插I)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住院手术构成比的变化
    沈降 华超群 楼红 王鹏赟 龙永华
    眼科    2022, 31 (6): 454-457.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9
    摘要1070)      收藏
      目的 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各2年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宁波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病专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140例。疫情前组(2018-2019年1330例)和疫情后组(2020-2021年1810例)。方法 回顾病案管理系统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指标 疾病构成比。结果 疫情后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构成比(2.87%)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47.24%)均明显高于疫情前组的0.90%和37.29%(χ2=14.912,P<0.001;χ2=30.928,P<0.001);疫情后组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所占构成比(55.09%)及合并近视的间歇性外斜视所占构成比(77.89%)也均明显高于疫情前组的(46.37%)和(68.15%)(χ2=10.996,P=0.001;χ2=15.632,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后住院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构成比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小角度及合并近视的间歇性外斜视。(眼科,2022,31: 454-45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CASIA2型前节OCT在眼球穿通伤中观察睫状体的应用
    王开芳 于广委 王燕 于欣
    眼科    2023, 32 (2): 132-134.  
    摘要1056)      收藏
     眼球穿通伤患者7例(7眼),4例(4眼)为角膜穿通伤,采用新一代前节OCT (CASIA2)无创检查显示1例患者角膜伤口内口错位,其余3例患者角膜伤口对合良好;所有患者在CASIA2扫描下均清晰可见睫状体脱离方位,其中1例可见睫状体离断。CASIA2为非接触式检查,弥补了眼球穿通伤及内眼手术后不宜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睫状体的不足,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眼科,2022,32:132-13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基于体征分组的轻中度干眼患者的短期效果观察
    王文莹 田磊 潘志强
    眼科    2022, 31 (4): 305-31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4.012
    摘要1053)      收藏
     目的  观察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基于体征分组的轻中度干眼患者的短期效果。设计 前瞻性、单臂、多中心IV期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来自30家眼科中心的干眼患者2660例。方法  存在干眼症状且角膜荧光素染色(co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阳性、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5秒或SchirmmerⅠ试验(Schirmmer Ⅰ test,SIt)≤10mm/5分钟的干眼患者,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单药日6次治疗1个月。每个患者选择一眼数据用于分析。记录基线、治疗后2周和1个月时的CFS、BUT、裂隙灯显微镜检查、SIt情况。以基线SIt、BUT分组比较CFS相对基线的变化;以基线SIt、CFS分组比较BUT相对基线的变化;以基线BUT、CFS分组比较SIt相对基线的变化。主要指标 治疗前后CFS、BUT、SIt值。结果 与基线相比,不同年龄组治疗后2周、1个月后的BUT、CFS和SIt均较基线好转(P均<0.05)。以基线SIt和BUT程度分组治疗1个月时,CFS的改善在基线水平不同的两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基线SIt和CFS程度分组治疗1个月时,基线SIt <5mm/5min和SIt >10mm/5min时CFS 6~10组较CFS评分1~5组治疗后BUT改善更佳(P<0.05)。SIt 5~10mm/5min时CFS评分1~5组较CFS评分6~10组治疗后BUT改善更佳(P<0.05)。 CFS评分1~5时SIt≤5mm/5min组较SIt 5~10mm/5min和SIt >10mm/5min组BUT改善更佳(P<0.05)。以基线BUT和CFS程度分组,治疗1个月后 CFS评分1~5时BUT> 5s组较BUT≤5s组 SIt改善更佳(P<0.05)。BUT≤5s时,CFS评分1~5组较评分6~10组SIt改善更佳(P<0.05)。结论 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不同年龄组轻中度干眼均有效。基线SIt和CFS情况均对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后BUT的改善有影响。较差的基线SIt并未限制轻中度干眼CFS和BUT的改善。(眼科,2022,31: 305-3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一例
    张天琦 吴霜 杨挺宇 陈娟 徐国旭
    眼科    2022, 31 (6): 473-47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15
    摘要1036)      PDF (352KB)(3678)    收藏
     一例64岁男性患者左眼混合充血,角膜后表面1:30~4:00、8:00~11:00后弹力层及内皮层广泛剥离,呈双前房征,漂浮的角膜内皮可见色素性KP附着;1:00~6:30角膜后弹力层斜形“Z样”皱褶,宽窄不等,前房可见浮游细胞;右眼前房下方团块状卷曲似半透明膜状物。诊断为双眼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合并左眼继发性虹膜炎。局部给予滴眼液对症治疗后好转。(眼科,2022,31: 473-47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杜秀娟 沙芳 孙璇 刘冬梅 郭大东 毕宏生
    眼科    2023, 32 (2): 127-13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08
    摘要1002)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UG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2022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UGH患者8例(8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8例患者均为IOL植入术后1~6个月出现本病临床表现。平均眼压(42.91±11.54)mmHg,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前房闪辉,前房积血4例,房水涂片存在红细胞4例。IOL偏位并与虹膜及睫状体接触,2例因虹膜后凹致IOL与虹膜后表面接触,4例IOL偏位与虹膜后表面接触,1例与睫状体接触。1例采用药物治疗,2例虹膜后凹的患者采用YAG激光虹膜切开,IOL调位术、IOL置换术、IOL取出术、青光眼阀植入术、睫状体光凝术各1例。治疗后随访6~46个月,前房闪辉及房水红细胞消失,IOL与虹膜及睫状体接触消失。结论 UG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白内障术后IOL与虹膜睫状体接触、眼压升高、前房闪辉、房水存在红细胞。其治疗以解除IOL与周围组织的摩擦为根本措施。(眼科,2023,32: 127-1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黄斑裂孔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安洪邦 王淑娜 于腾飞 王怡璇 范姗姗 曹永亮
    眼科    2023, 32 (2): 148-15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11
    摘要961)      收藏
    目的 观测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在两种不同类型黄斑裂孔手术前后的变化规律,以探讨SFCT与黄斑裂孔预后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黄斑裂孔并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组、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HMMH)组、正常对照组。IMH组和HMMH组均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SFCT的变化,比较IMH组和HMMH组SFCT值变化的特点。主要指标 SFCT、黄斑裂孔闭合状况。结果 正常人组、术前IMH组和HMMH组SFCT值依次降低(F=71.33,P<0.001)。IMH组术后裂孔闭合良好率为91.4%,好于HMMH组的53.3%。两组中裂孔闭合良好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的SFCT值较裂孔闭合不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01)。IMH组中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前SFCT值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9,P<0.001)。HMMH组中术后1周、1个月、3个月SFCT值依次减少,术前较术后1周SFCT值小(F=7.828,P=0.002)。其中术后1周至1个月时间范围内,HMMH组的SFCT值变化大于IMH组(P=0.001)。IMH组中,裂孔基底径与术后1个月脉络膜厚度相关(r=-0.345,P=0.043)。在IMH和HMMH组中,裂孔基底径均与裂孔高度均相关(P≤0.001、0.004)。IMH组的裂孔基底径小于HMMH组(P=0.045)。结论 MH术后,SFCT值会短暂性增加,然后逐渐降低。术后2~4周内,HMMH眼较IMH眼的SFCT值降低更显著。SFCT可能是影响黄斑裂孔术后愈合的重要因素。(眼科,2023,32:148-15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房水的细胞因子含量研究
    程奕喆 呼风 王茹 董喆 苗景鹏 李倩 陈春丽 王戈 管文雪 彭晓燕
    眼科    2023, 32 (2): 135-14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09
    摘要951)      收藏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结核性葡萄膜炎(TBU)患者的眼内细胞因子含量。 设计 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断为TBU的患者26例(26眼),其中,结核性匍行样脉络膜炎(TBSLC)6例,结核性后部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TPU-TBP)8例及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TRV)12例。对照组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7例(27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1 mL注射器针头吸取前房水50~100 μl。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VEGF、IL-6、IL-8、IL-10、bFGF及VCAM-1)的含量。比较TBU与对照组及三种类型的TBU组间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并比较不同玻璃体混浊程度、TRV血管炎不同程度者的细胞因子含量,并进行细胞因子含量与发病持续时间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 房水中VEGF、IL-6、IL-8、IL-10、bFGF及VCAM-1的含量。结果TBU组房水中细胞因子IL-6、IL-8、IL-10、bFGF和V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的表达水平在TBU组与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 TPU-TBP组的VEGF、IL-6、IL-8 和V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BSLC组(P均<0.05),TRV组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BSLC组(P=0.02),而TPU-TBP与TRV组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VEGF、IL-6、IL-8、IL-10与VCAM-1的表达水平在严重玻璃体混浊患眼显著升高(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的TRV患眼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FGF, IL-6, IL-8和IL-10的表达水平与发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 结论 TBU的不同亚型(TBSLC、TPU-TBP和TRV)中的细胞因子含量存在差异,表明其存在不同的炎症机制。玻璃体混浊程度及TBU的发病持续时间从侧面反映了TBU的炎症程度。(眼科,2023,32: 135-14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百分制色觉定量检测表对正常人及先天性色觉异常者色觉感色力及辨色力的评估
    王培红 欧莉 李朝辉 贾亮
    眼科    2022, 31 (6): 419-42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3
    摘要941)      收藏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百分制色觉定量检测表(百分制量表)检查正常人及先天性色觉异常者色觉感色力和辨色力的差异。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采用俞自萍色盲本筛查色觉正常者48例(男性46例,女性2例);采用Farnsworth Munsell(FM-100)色相检测法确诊的红色觉异常者28例(男性27例,女性1例),绿色觉异常者71例(男性68例,女性3例)。方法 采用自制百分制量表检测受试者的色觉感色力和辨色力,并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主要指标 红色、绿色及蓝色感色力和红绿、红蓝及绿蓝辨色力百分制量表评分。结果 用百分制量表评价,正常人红色、绿色、蓝色感色力评分分别为96(95,97)、98(97,98)、95(92.25,96);红绿、红蓝、绿蓝辨色力评分分别为97(97,98)、96(95,97)、98(97,98)。与正常人相比,先天性红色觉异常患者的红色感色力[91.5(89.25,93)]、蓝色感色力[93(90,95)]和红蓝辨色力[90.50(86.25,92)]评分下降(Z=-6.837、-3.151、-6.780,P均<0.01);先天性绿色异常患者红色感色力[95(94,96)]、蓝色感色力[91(88,93)]、红绿辨色力[96(96,97)]和红蓝辨色力[94(93,95)]评分下降(Z=-3.982、-4.863、-3.789、-5.370,P均<0.001)。据红色感色力诊断先天性红色觉异常:曲线下面积0.874(95% CI:0.800~0.949,P<0.001);绿色感色力诊断先天性绿色觉异常:曲线下面积0.650(95% CI:0.539~0.762,P=0.02)。截断界值点为红色感色力93.5,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 83.1%。结论 使用自行设计的百分制色觉定量检测表客观地检查先天性色觉异常是可行的,其中红色感色力评分更敏感。(眼科,2022,31: 419-42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瞳孔区玻璃体疝
    乔松松 于欣 王开芳
    眼科    2023, 32 (2): 126-126.  
    摘要938)      PDF (316KB)(340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关的细胞外沉积:视网膜下疣样沉积和网状假性玻璃膜疣
    黄厚斌 谢海南
    眼科    2022, 31 (6): 413-41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2
    摘要918)      PDF (1233KB)(3807)    收藏
     脂蛋白来源的碎片等沉积物可沉积于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称为网状假性玻璃膜疣或视网膜下疣样沉积。临床上非常常见,但易被误认为是玻璃膜疣。网状假性玻璃膜疣与II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外层视网膜萎缩等较为密切。(眼科,2022,31: 413-41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阿柏西普与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对比
    刘玉辉 王蓓 刘刚
    眼科    2023, 32 (3): 197-201.  
    摘要916)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阿柏西普与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短期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的CRVO-ME患者36例。方法 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阿柏西普组(玻璃体注射阿柏西普0.5 mg,17例17眼)和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组(DEX组,玻璃体注射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0.7 mg,19例19眼)。对比分析两组间术前、术后1、2、3、6个月的临床资料,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SRDH)、视网膜中央厚度( CRT)、光感受器层厚度(PLT)、眼压( IOP)。主要指标 BCVA、SRDH、CRT、PLT和IOP。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BCVA、SRDH、CRT、PLT、IO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BCVA,SRDH、CRT、PLT均优于术前(P均<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2、3个月,DEX组的SRDH均明显低于阿柏西普组(P=0.021、0.017),两组间BCVA、CRT和PLT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6个月,阿柏西普组的CRT低于DEX组,PLT明显高于DEX组,BCVA优于DEX组(P=0.005、0.029、0.036),两组间SRD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 阿柏西普和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治疗CRVO-ME临床疗效均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SRDH、CRT和视力获益。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在消退SRD方面短期疗效更佳,治疗间隔延长,而阿柏西普在治疗期间能更好地维持患者良好视力。(眼科,2023, 32: 197-2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在眼表鳞状上皮瘤评估与治疗中的应用
    于昊哲, 吴文雨 曾唯珍 曾司彦 高爽 冯云,
    眼科    2023, 32 (2): 120-12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07
    摘要905)      收藏
    目的 探索高分辨率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HR-OCT)及血管成像(AS-OCTA)对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患者眼表以及血管形态的成像、分析能力与一致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的OSSN患者7例(7眼)。方法 在治疗前后对OSSN病灶区进行HR-OCT及AS-OCTA的图像采集。由3名高年资眼科医生背靠背于统一显示器下对HR-OCT与AS-OCTA结果进行判读并计算一致性系数(ICC),评估测量的可靠性。主要指标 局部病灶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特征及ICC值。结果 HR-OCT观察到治疗前病灶区域正常和异常上皮之间的清晰分界、增厚的高反射性上皮以及病变和下层组织之间的切割平面,高反射性上皮评分者间一致性系数为0.942(95%CI: 0.805-0.989,P<0.001),经手术切除肿物及局部化学治疗后可发现HR-OCT中异常高反光区病变消退;AS-OCTA能够明显识别异常血管,显示病灶处血管呈局灶样或海扇样,部分血管分支成叶脉状或末端膨大形成袢环样结构,血管形态评分者间一致性系数为0.824(P<0.001),经治疗后异常血管分支可消退或部分消退,可残留斑片状无血管区域。此外,HR-OCT与AS-OCTA能够评估广泛侵袭患者的角结膜血管异常。结论 HR-OCT及AS-OCTA可用于观察OSSN病灶及异常血管结构特点,具有良好的成像分析一致性且适用于广泛侵袭患者,是相关血管性眼表疾病非侵入性全面评估与客观监测的潜在有力工具。(眼科,2023,32: 120-12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人工晶状体眼伴有PVR C1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选择
    于亚杰 郑鹏飞 张珂 周海英 刘武
    眼科    2023, 32 (3): 192-19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3.003
    摘要904)      收藏
    目的 观察比较巩膜扣带术(SB)和经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对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1级以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人工晶状体眼的术后效果,并对该类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进行分析。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南区就诊伴有PVR C1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人工晶状体眼患者156例(156眼)。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SB组(44眼)和PPV组(112眼),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眼别、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裂孔数量及形态、PVR分期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首次手术复位率及最终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二次手术的情况,并分析二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指标 视网膜脱离复位率、BCVA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 术前SB组和PPV组在性别、眼别、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裂孔数量及形态、PVR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B组和PPV组首次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77.3%(34/44眼)和92.9%(104/112眼)(χ2=7.52,P=0.006)。视网膜未成功复位的患者均行二次玻璃体切除术,最终两组所有患眼视网膜全部复位(100%)。在SB组首次手术视网膜未复位的病例中,除1例为新发视网膜裂孔,其余患者视网膜裂孔均位于环扎嵴上,视网膜未复位的原因均与PVR进展相关。在PPV组,首次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的原因也与术后PVR相关。SB组手术前后的BCVA分别为1.1(0.70,1.80)和0.75(0.50,1.00)(P=0.003);PPV组手术前后BCVA分别为1.9(1.53,1.90)和0.7(0.50,1.00)(P<0.001)。两组术后BCVA无统计学差异(P=0.35)。结论 对于人工晶状体眼PVR C1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PVR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相关因素。尽管SB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PPV术在视网膜复位率上优于SB术。(眼科,2023, 32: 192-1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的6个月效果及其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影响
    杨士睿 侯杰 张静 雷玉琳 唐敏
    眼科    2022, 31 (6): 435-43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6
    摘要869)      收藏
    目的 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的效果及其对角膜高阶像差和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2021年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接受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的远视患者25例(31眼),年龄18~45岁。方法 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OCT及Pentacam眼前节检查。在Pentacam上获取角膜高阶像差值、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以及1 mm、2 mm半径圆环的后表面高度平均值,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01)。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6/31眼,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者14/31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等效球镜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01),术后6个月时等效球镜度为(+0.36±0.93)D。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较术前明显增加,后表面曲率未发现明显变化。术后全角膜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0.98±0.34 μm、-0.13±0.25 μm)较术前(0.41±0.09 μm、0.17±0.11 μm)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手术前后除了角膜顶点处的后表面高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以1 mm和2 mm为半径的圆环后表面高度在术后1周时(2.76±3.30 μm、-2.29±2.11 μm)相比术前(3.86±2.57 μm、-1.63±1.88 μm)下降明显(P均<0.05);而术后6个月时的后表面高度(3.69±3.28 μm、-1.69±1.93 μm)近似恢复至术前(P均>0.05)。结论 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可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未发现明显的屈光回退。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角膜后表面高度先下降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眼科,2022,31:435-43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CASIA2优化的 NK和KS公式预测ICL(V4c)拱高与实际拱高的对比研究
    刘帅帅 刘勇 赵莉莉 殷西亮
    眼科    2022, 31 (6): 446-45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8
    摘要865)      收藏
     目的 研究CASIA2优化的 NK和KS公式预测ICL(V4c)拱高与实际拱高的一致性。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合肥爱尔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手术患者68例(68眼)。方法 应用Nomogram在线公式计算68眼ICL型号,根据在线公式推荐结果分为12.1 mm、12.6 mm、13.2 mm ICL三组,再采用CASIA2测量以上三种型号组术后1天实际拱高(V1d12.1,V1d12.6,V1d13.2)、术后1个月实际拱高(V1m12.1,V1m12.6,V1m13.2),分别计算与CASIA2术前应用NK、KS 公式预测拱高值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CASIA2内置的NK、KS公式术前推荐的ICL(V4c)型号与在线公式推荐的ICL(V4c)型号之间的符合率。主要指标 实际拱高与公式预测拱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全部术眼(68眼)术后1天实际拱高为(528.8±176.9)μm,术后 1个月有所降低,为(476.8±161.2)μm。NK公式预测拱高为(656.2±204.5)μm,KS公式为(707.1±173.8)μm。Nomogram在线公式与NK公式之间总符合率为55.88%,与KS公式总符合率为42.65%。3种型号ICL(V4c)组术后1天实际拱高(V1d12.1、V1d12.6、V1d13.2)和1个月的实际拱高(V1m12.1、V1m12.6、V1m13.2)分别与NK公式预测拱高(VNK)、KS公式预测拱高(VKS)之间比较,除了V1d12.1组与VKS组拱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6,P=0.079)外,其余各型号组实际拱高均低于NK公式和KS公式预测的拱高(P均<0.05)。NK公式、KS公式的预测拱高与V1d均呈线性关系(Y = 0.4728*X + 218.6,Y = 0.5450*X + 143.4);与V1m也均呈线性关系(Y = 0.3985*X + 215.3,Y = 0.4604*X + 151.2)。68例患者术后V1d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的拱高之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541、0.536,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02、0.700;术后V1m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拱高之间ICC分别为0.492、 0.495,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659、0.662。Bland-Altman分析V1d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的拱高之间95%LoA分别为-486.5~231.7 μm、-509.6~153.0 μm,V1m与NK公式、KS公式预测的拱高之间95%LoA分别为-543.4~184.5 μm、-560.6~99.86 μm。结论 CASIA2优化的 NK和KS公式预测的ICL(V4c)拱高均较实际拱高偏高,两种公式对小型号组ICL(V4c)预测的准确性稍好。(眼科,2022,31: 446-45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的临床特征观察
    肖媛媛 李毅斌 刘广峰 彭晓燕
    眼科    2022, 31 (6): 458-46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10
    摘要860)      收藏
    目的 总结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2022年北京同仁医院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患者12例(12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随访2~72个月,平均[8(5,35)]个月。主要指标 眼底表现,OCT、OCTA及FFA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7±13)岁。12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6眼(50.0%)伴硬性渗出,6眼(50.0%)伴黄斑囊样水肿,1眼(8.3%)伴中心凹旁出血。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197~422)μm,平均[218(210,286)]μm。异常微血管瘤中心距黄斑中心凹水平距离(241~843) μm,平均(527±205) μm,其中<500 μm者7眼(58.3%)。12例患者均为黄斑中心凹旁孤立的微血管扩张,管腔直径(84~329) μm,平均[113(96,119)]μm。9眼(75.0%)异常微血管瘤位于视网膜毛细血管深层。2眼行玻璃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治疗,注射后1眼加重;1眼连续两次注射无应答后行微脉冲激光治疗,1个月后囊样水肿减轻。1眼黄斑囊样水肿自行消退,异常微血管瘤仍存在;1眼管腔逐渐扩张。1眼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结论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旁孤立的微血管瘤样扩张,多位于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黄斑水肿可自行消退,微血管瘤可自行消退或逐渐扩张。 (眼科, 2022, 31: 458-46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小梁网泵调控理论及其对青光眼诊疗的启示
    辛晨
    眼科    2022, 31 (6): 405-412.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01
    摘要847)      PDF (1452KB)(3857)    收藏
     小梁网房水引流功能异常导致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房水具有搏动外流的特征,说明小梁网是弹性组织,其弹性状态与Schlemm管腔开放程度、管类瓣膜结构联动和深层巩膜静脉丛的开放与闭合密切相关,表明小梁网对房水的引流具有泵调控机制。本文对小梁网泵调控机制的理论基础、相关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对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启示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小梁网泵调控理论为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选择治疗策略、优化和创新手术设计提供新的视角。(眼科,2022,31: 405-41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瞳孔成形术治疗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一例
    王开芳 于欣 赵克娇 王晓明
    眼科    2022, 31 (6): 452-45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6.014
    摘要844)      PDF (575KB)(3791)    收藏
     6岁女性,双眼视力差。双眼瞳孔区丝状及膜状虹膜残留,覆盖大部分瞳孔区及视轴,周边丝状膜与虹膜相连。诊断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行双眼瞳孔成形术,术后瞳孔圆,晶状体前囊可见少许虹膜色素沉着。(眼科,2022,31:452-45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弓形体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毛羽 曹绪胜 莫宾 彭晓燕
    眼科    2023, 32 (3): 202-207.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3.005
    摘要810)      收藏
    目的 观察和分析弓形体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弓形体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患者6例(6眼)。方法 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等眼科检查,弓形体Goldmann-witmer系数和眼内液PCR检测,以及肺CT、感染及风湿免疫相关检查。患者均接受全身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疗程4~6周,随访时间2~24个月。主要指标 眼底改变、FFA、ICGA及OCT表现。结果 患者均为单眼发病。眼底为单发、活动性病灶,表现为黄白色局灶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均伴有玻璃体炎症。6例中2例伴有视网膜血管白鞘,1例伴有陈旧性病灶。4例病灶位于后极部,2例位于鼻侧中周部。3例伴有前房炎性反应。病灶大小为(0.5×0.5) PD至(3.0×4.0) PD。患眼视力为一尺指数至0.5。FFA显示病灶早期为低荧光或稍高荧光,晚期呈不同程度荧光渗漏,6例中5例伴有视网膜血管渗漏,4例伴有视盘高荧光。ICGA显示病灶始终为低荧光。OCT显示6例中4例病灶处视网膜全层受累,增厚、呈高反射,伴脉络膜增厚,并可见单个低反射脉络膜结节;其余2例视网膜局部薄变,内层视网膜呈塌陷样并伴有空腔。6例患者均伴有黄斑前膜或视网膜前膜,其中1例形成玻璃体黄斑牵拉。所有患者治疗后病灶活动性均减轻,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 弓形体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典型表现为单眼、后极部局灶性黄白色病变,伴玻璃体炎症。OCT的特征为视网膜全层受累,可伴脉络膜结节。典型病例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有效诊断。(眼科,2023, 32: 202-20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婴幼儿无晶状体眼眼球震颤及斜视的矫治效果初步观察
    刘立洲 焦永红 唐萍 吕燕云 武晶晶 彭丽
    眼科    2023, 32 (2): 154-15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12
    摘要807)      收藏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眼球震颤及斜视患者的矫正效果。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伴有眼球震颤及斜视的患者120例(176眼)。方法 根据家长意愿,为患者选择戴用框架眼镜者67例(108眼),戴用RGPCL者53例(68眼)。回顾两组患者基线及每6个月直至3年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位、斜视度数、眼球震颤情况。主要指标 LogMAR视力、有无眼球震颤、斜视度。结果 初戴眼镜时框架眼镜组和RGPCL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1.345±0.339)和(1.406±0.361),3年后分别提升为(1.106±0.342)和(0.547±0.270);RGPCL组视力提高较框架眼镜组更明显(z=5.155,P<0.001)。框架眼镜组初戴眼镜时眼球震颤患者数67例,戴镜3年后依然为67例;RGPCL组初戴时53例,戴镜3年后42例,治愈率为2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框架眼镜组初戴时看近(33 cm)斜视度<15°者60例(89.6%)、15°~30°者7例(10.4%)、>30°者0例;戴镜3年后分别为37例(55.2%)、26例(38.8%)、4例(6.0%)。RGPCL组初戴时<15°者49例(92.5%)、15°~30°者4例(7.5%);戴镜3年后分别为51例(96.2%)、2例(3.8%);戴镜前后均无>30°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相较于框架眼镜,戴用RGPCL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伴有眼球震颤及斜视患者3年后最佳矫正视力更佳。戴RGPCL者3年后约1/5的患者眼球震颤消失,斜视度小于<15°者比例升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眼科,2023,32:154-15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朱建波 史季桐 邱鄂 李彬
    眼科    2023, 32 (1): 39-4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1.007
    摘要773)      收藏
    目的 分析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预后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脑膜瘤56例(男27例,女29例)。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征,以及肿瘤进展及出现进展的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进展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MRI特征(包括T1WI及T2WI信号改变、强化程度及强化均匀度、侵犯范围);CT骨窗显示邻近骨质改变情况;治疗方案;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肿瘤进展及进展时间。结果 存在眼球突出35例(62.5%),视力下降23例(41.1%)。最常见的受侵部位为眶尖(82.1%,46/56)。89.3%(50/56)的病例在MRI-T1WI表现为等信号;80.4%(45/56)在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呈明显强化(100%,56/56),16.1%(9/56)的病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CT骨窗显示骨质增生与吸收破坏同时存在。治疗方法以不同程度的手术切除为主(98.2%,55/56),11例(19.6%)行术后辅助放疗。病理组织学分级WHO-I级42例(75%),II至III级14例(25%)。38例行Ki-67检测,<5% 32例(84.2%),≥5% 6例(15.8%)。随访时间内出现肿瘤进展22例(39.3%),中位进展时间19个月(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物于MRI强化的均匀度、是否侵犯颅内脑实质、病理学分级、Ki-67指数是预测肿瘤进展有意义的指标。结论 眶尖受累是颅-眶沟通脑膜瘤最常见特征。肿瘤完整切除、MRI显示肿瘤强化均匀、未侵犯颅内脑实质、WHO-I级、Ki-67指数<5%提示有较好的预后。(眼科,2023, 32: 39-4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XEN引流管植入术治疗青光眼
    秦佳音 刘妍 贾红艳 王涛
    眼科    2023, 32 (1): 58-6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1.011
    摘要764)      PDF (782KB)(3716)    收藏
    本文总结了XEN引流管植入术的适应证、手术操作过程、术后疗效与安全性,并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其他类型青光眼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MIGS)进行了对比。(眼科, 2023,32: 58-6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OA-2000测量的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
    刁莉莉 杨文利 姚宁 张丛
    眼科    2023, 32 (2): 103-107.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05
    摘要760)      收藏
    目的 分析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00 例(1000眼)。方法 采用OA-2000测量眼轴长度(AL),根据测得AL将患者分为正常眼轴对照组(22 mm≤AL<26 mm)和长眼轴组(AL≥26 mm),长眼轴组根据眼轴长度进一步分为4组:A组(26 mm≤AL<28 mm)187眼;B组(28 mm≤AL<30 mm)140眼;C组(30 mm≤AL<32 mm)130眼;D 组(AL≥32 mm)93眼。对正常眼轴及长眼轴组眼、长眼轴各亚组的眼球生物学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眼轴长度与眼球生物学参数、年龄与眼球生物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AL、角膜曲率(Kf、Ks、K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横径(WTW)。结果 长眼轴组患者Kf、Ks、Km、角膜散光、ACD、LT、WTW分别为(43.07±1.61)D、(44.65±1.71)D、(43.91±1.62)D、(1.52±0.77)D、(3.28±0.47)mm、(4.55±0.41)mm、(11.52±0.45)mm,正常眼轴组患者Kf、Ks、Km、角膜散光、ACD、LT、WTW分别为(44.51±1.42)D、(45.47±1.52)D、(44.98±1.51)D、(0.92±0.66)D、(3.01±0.41)mm、(4.63±0.46)mm、(11.40±0.48)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眼轴组4个不同眼轴长度亚组Kf、Ks、Km、角膜散光、ACD、LT、WT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长眼轴组AL与LT、WTW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49,P<0.0001)、(r=0.182,P=0.002),与Kf、Ks、Km、ACD呈负相关(r=-0.219,P<0.0001)、(r=-0.183,P<0.0001)、(r=-0.194, P<0.0001)、(r=-0.328,P<0.0001);年龄与Kf、Ks、Km、WTW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与LT呈正相关(r=0.299,P<0.0001),与AL、ACD呈负相关(r=-0.245,P<0.0001)、(r=-0.228,P<0.0001)。结论 与正常眼轴组患者相比,长眼轴组患者Kf、Ks、Km较小,ACD较深、LT较薄、WTW较长;长眼轴组患者AL与LT、WTW呈正相关,与Kf、Ks、Km、ACD呈负相关,年龄与LT呈正相关,与AL、ACD呈负相关。(眼科,2023,32: 103-10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小梁切除术联合前房增殖膜拦截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周孟田 朱树青 李昊宇 陈琪 许淑霞, 解彦茜, 乐融融, 王小洁, 张绍丹, 梁远波,
    眼科    2023, 32 (1): 21-2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1.004
    摘要751)      PDF (1581KB)(3716)    收藏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前房增殖膜拦截技术(AC-PMI)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小梁切除术联合AC-PMI的NVG患者28例(31眼)。方法 回顾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手术累计成功率,在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时,眼压≤21 mmHg为手术完全成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为手术条件成功。主要指标 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 结果 平均随访(11.3±3.8)个月。术后12个月的平均眼压由术前的(51.3±8.3)mmHg下降至(14.2±5.0)mmHg(P<0.001)。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由术前的2(2,3)种下降至0(0,0)种(P=0.002)。术后12个月手术累计完全成功率为72.6%、条件成功率为87.3%。低眼压、前房积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及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均为3.2%(1/31)。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AC-PMI手术能有效降低和稳定NVG患者的眼压,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NVG的联合手术方式。(眼科,2023,32: 21-2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巩膜外垫压术处置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不佳病例的临床观察
    田超伟 马文霞 武静 王雨生
    眼科    2022, 31 (5): 364-36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09
    摘要743)      收藏
    目的 观察巩膜外垫压术对激光光凝效果不佳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的既往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19例(19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术后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2年,观察治疗效果。主要指标 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眼中,垫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89.5%);2眼(10.5%)垫压嵴明确,但嵴上局部视网膜下存在积液,2周内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2个月后2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致视网膜脱离复发,均为首次激光后1周内行垫压术并术后2次补充激光光凝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复位,后硅油取出稳定。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复位19眼(100%),其中经一次巩膜外垫压稳定17眼(89.5%)。17眼(89.5%)视力无明显变化;2眼(10.5%)视力下降。结论 巩膜外垫压术处置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远期疗效肯定。局限性RRD不恰当使用激光光凝非但无效,还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视网膜激光光凝斑密集、重复激光、激光后短时间内行外垫压是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眼科, 2022, 31: 364-36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0.05 D精准足矫技术与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技术在延缓近视进展中的协同作用研究
    甄毅 曹凯 高杰 王宁利
    眼科    2023, 32 (4): 282-28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4.003
    摘要739)      收藏
     目的 观察0.05 D精准足矫技术与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技术在延缓近视进展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2022年北京同仁医院验配中心验配框架眼镜的241例儿童。方法 根据家长对镜片的选择,患儿分为0.05 D球镜间隔单光组63例、0.25 D球镜间隔单光组57例、0.25 D球镜间隔离焦组61例、0.05 D球镜间隔离焦组60例。对电子病历系统中儿童配镜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取年龄、性别、屈光度、前后两次验光的间隔时间、镜片类型等信息。4组患者的验光方法与环境均一致,差别仅为框架眼镜镜片中央是否使用0.05 D精准足矫技术及镜片周边是否使用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技术。取右眼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变化。结果 0.25 D球镜间隔单光组、0.05 D间隔单光镜片组、0.25 D球镜间隔离焦组和0.05 D间隔离焦组的年龄无差异(F=0.996,P=0.320);第一次配镜时等效球镜度数均值分别为(-2.10±1.77)D、(-2.00±1.34)D、(-1.97±0.89)D和(-2.03±0.88)D(F=0.118,P=0.949)。戴镜6个月后4组患者的等效球镜度变化值分别为(-0.51±0.52)D、(-0.31±0.35)D、(-0.31±0.27)D和(-0.15±0.26)D(F=9.503,P<0.001)。0.05 D间隔单光组(P=0.003)、0.25 D间隔离焦组(P=0.004)、0.05 D间隔离焦组(P<0.001)的等效球镜变化均明显小于0.25 D间隔单光组。0.05 D间隔单光组和0.25 D间隔离焦组的等效球镜度变化无显著差别(P=0.932)。0.05 D间隔离焦组的等效球镜度变化明显小于0.05 D间隔单光组(P=0.018)和0.25 D间隔离焦组(P=0.015)。结论 0.05 D精准足矫技术与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技术在延缓近视进展方面因作用途径不同而显示出相加协同作用。(眼科,2023,32: 282-28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玻璃体间隙及临床应用
    黄厚斌
    眼科    2023, 32 (3): 177-18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3.001
    摘要725)      PDF (1404KB)(2406)    收藏
    玻璃体与周围组织界面间及玻璃体内形成众多的间隙和结构,如Hannover管、Petit管、Cloquet管、Wieger韧带、Berger间隙、Erggelet间隙、Martegiani间隙、黄斑前囊等。深入认识这些间隙和结构,对于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如急性青光眼发作后晶状体不全脱位、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的形成等。(眼科,2023, 32: 177-18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经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永存胎儿血管症的效果
    刘敬花 李松峰 邓光达 杨文利 陈伟 李亮 麻婧 原铭贞 卢海
    眼科    2022, 31 (5): 360-36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5.008
    摘要716)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永存胎儿血管症(PFV)的初期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断为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PFV、并行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的17例(17眼)患者。男性10例,平均月龄(13.4±9.2)个月。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平均随访(24.5±10.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 视力、瞳孔区屈光间质混浊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术前无固视的12眼中9眼固视改善;术前17眼屈光间质全部混浊,术后17眼全部屈光间质清晰,随访期间瞳孔区增殖膜复发导致屈光间质再次混浊4眼,再次手术切除瞳孔区增殖膜后未再复发;未见术中及术后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伴复杂眼前节异常的婴幼儿PFV经角膜缘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可获得视功能和眼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善。(眼科, 2022, 31: 360-36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生物节律对眼屈光发育和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
    李聪颖 黄瑛 李仕明
    眼科    2023, 32 (2): 84-88.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02
    摘要710)      PDF (824KB)(3196)    收藏
    节律是自然界的重要基本特征之一,它能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通过适配的相位关系保持生命过程的协调统一,时令变更、阴晴圆缺和昼夜交替都属于节律。生物节律是生命现象中的规律性变化,在器官发育、生理调节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外界节律的变化中,光线发挥着重要作用,光线自身的变化也存在着节律。眼球是生物感受光线最重要的器官,其发育及内部结构受外界与自身节律的调控。光照信号被眼球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投射到“主生物钟”视交叉上核(SCN),形成日节律光协同化。当异常光照导致生物节律失调时,机体可能通过调节视网膜生物钟和SCN之间的同步化,改变眼球发育相关节律性激素如多巴胺及褪黑素的平衡状态,扰乱眼球生长发育,产生屈光状态异常。本文就近年来生物节律对眼球屈光发育和近视的影响予以分析,为预防和治疗近视提供新的思路。(眼科,2023,32: 84-8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如何运用OCTA助力青光眼诊治
    吴玲玲
    眼科    2023, 32 (1): 1-5.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1.001
    摘要708)      PDF (765KB)(3675)    收藏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可定量检测眼底微小血管的血流,且在检测视盘周围和黄斑区的血流方面可重复性较好,显示了诊断和监测青光眼的潜能,起到补充结构OCT和视野检查的作用。本文评论了OCTA用于青光眼的主要检测指标(视盘及其周围的浅层微血管密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以及视盘旁深层微血管缺失),相较于结构OCT和视野检查OCTA检测青光眼的能力和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应用OCTA检测青光眼的思考等。(眼科, 2023,32: 1-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的临床及多模影像学特点分析
    莫宾 杨晓晗 纪海霞 焦璇 周海英 刘武
    眼科    2023, 32 (1): 49-54.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1.009
    摘要705)      收藏
    目的 分析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的临床特点及多模影像学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1-2022年北京同仁医院PEVAC患者14例(14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指标 彩色眼底像、FFA及OCTA的影像学特点;OCTA中不同部位包括中心凹处、中心凹旁、旁中心、2 mm直径范围的血流密度。结果 14例(14眼)中女性9例,平均年龄(63.21±6.69)岁。均为单眼发病。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高血压病史者4例。彩色眼底照相可见7例红色点状病灶,9例黄白色硬性渗出,5例黄色点状病灶,1例伴有少许出血。FFA表现为拱环周瘤样高荧光稍渗漏;高荧光病灶平均(1.47±0.74)个;其中18个病灶位于拱环颞侧,4个位于拱环鼻侧;瘤样高荧光距离拱环中心的平均距离为(690.68±168.68)μm。OCT上类圆形病灶分布在视网膜内层,未破坏外界膜进入视网膜外层。8例行OCTA检测者中1例浅层视网膜血管层内探及血流信号,7例深层视网膜血管层探及血流信号。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黄斑区不同部位血管密度,患眼及健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EVAC发生于老年人,更常发生于旁中心凹区域拱环颞侧的视网膜内层,为单个或多个大动脉瘤样异常,常伴有渗出性改变,很少伴有出血,可在深层或浅层毛细血管层检测到异常血流信号。(眼科,2023,32: 49-5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眼白化病与眼皮肤白化病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李妮蒽 仲俊维 由冰 许可 张晓慧 闫玮玉 谢玥 张昕 李杨
    眼科    2023, 32 (3): 182-19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3.002
    摘要704)      PDF (3172KB)(2397)    收藏
    目的 分析中国人携带白化病相关致病基因变异患者的基因变异特点和临床特征,比较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 1,OA1)和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患者的临床表现。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携带白化病相关基因致病变异的白化病患者32例(来自28个家系)。 方法 对患者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前节照相、彩色眼底照相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并记录患者皮肤和毛发色素情况。采集先证者、直系亲属及家系患病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通过一代测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实时定量PCR确定致病基因变异,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变异致病性,并进行家系共分离验证。主要指标 致病基因变异、BCVA、眼球震颤、黄斑中心凹发育不全(foveal hypoplasia,FH)等级、眼部和皮肤毛发色素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中,共检出7个基因(GPR143、OCA2、TYR、LRMDA、HPS1、HPS6和SLC45A2)的33种变异,其中8种为新变异。携带GPR143基因变异OA1患者18例,携带其他6个基因变异OCA患者14例。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眼底色素减退和FH。除2例患者其余均有先天性眼球震颤。OA1患者虹膜颜色偏深,眼底色素减退以1~2级为主,均无皮肤毛发色素减退;OCA患者虹膜和眼底色素表现多样,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毛发色素减退,综合征型OCA患者还伴有血液或免疫系统异常。2例无眼球震颤的患者视力损伤及FH均较轻。OA1患者与OCA患者间虹膜和眼底色素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本研究初步描述了中国白化病患者的致病基因构成并拓展了各致病基因变异谱,发现OA1患者虹膜色素减退程度轻,OCA患者眼部和全身色素表现变异大,无明显基因型表型关系,基因检测对于不典型患者的明确诊断至关重要。(眼科,2023, 32: 182-19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不同类型抗炎药物治疗干眼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宁垦 王新铭 李莹 余洋 朱舟 瞿邢芳
    眼科    2023, 32 (2): 108-119.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06
    摘要704)      收藏
    目的 汇总分析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甾体类滴眼液以及联合用药在干眼治疗中的疗效和优缺点。设计 Meta分析。研究对象 治疗干眼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方法 对截止2022年8月7日的有关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甾体类滴眼液治疗干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检索。对纳入的文献数据使用R Meta(5.2.0)软件包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Schirmer 泪液测试 (SI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症状评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5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5850例(7945眼)。其中试验组3008例(4056眼),对照组2842例(3889眼)。 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甾体类药物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环孢素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升高,三种药物干眼症状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三类药物均能显著提高TBUT和FL的结果;环孢素滴眼液试验组的SIT(无麻醉)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在SIT(无麻醉)、TBUT、FL和不良反应率中均与单独用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基于本Meta的数据结果显示,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甾体类滴眼液均能有效地改善和治疗干眼。环孢素和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在改善各类指标方面互有优劣,且均较非甾体类滴眼液更优。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联合用药较糖皮质激素或环孢素单独用药无显著优越性,但联合用药并未导致不良反应率显著上升。(眼科,2023,32: 108-11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结膜吸吮线虫
    于欣 郭英杰 吴佳华 王燕
    眼科    2023, 32 (2): 153-153.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2.019
    摘要701)      PDF (464KB)(310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致盲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的视功能预后分析
    杨庆林 孙厚亮 孟超 王佳伟
    眼科    2023, 32 (5): 392-396.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5.006
    摘要701)      收藏
    目的 分析致盲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探讨影响视功能预后的预测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2022年北京同仁医院45例致盲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患者。方法 根据6个月后Wingerchuk 视力分级分为预后不良组(27例)和预后良好组(18例)。对两组患者人口特征、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治疗后6个月视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视神经受累长度大于1/2比例更高(P=0.009),血清学免疫抗体阳性率较低(P=0.028),甲强龙冲击治疗距发病时间更长(P=0.032)。Logistic 回归显示,视神经受累长度大于1/2(OR=16.247,95% CI:10.834~24.363;P<0.01)、血清学免疫抗体阴性(OR=13.965,95% CI:9.465~20.603;P<0.01)、甲强龙冲击治疗距发病时间(OR=1.107,95% CI:1.075~1.139;P<0.01)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 曲线分析显示甲强龙冲击治疗距发病时间大于7天预测不良预后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P=0.001, 95%CI:0.659-0.928)。结论 致盲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视功能恢复较差,甲强龙冲击治疗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眼科,2023,32: 392-3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较大的无血管性PED的预后观察
    莫宾 纪海霞 周海英 刘武
    眼科    2023, 32 (3): 217-221.   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3.007
    摘要700)      收藏
    目的 观察并分析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相关的较大的无血管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aPED)的变化及转归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诊断为干性AMD相关的较大的(PED最大水平直径>1500 μm,高度>165 μm) aPED患者15例(17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7眼)较大aPED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FFA+ICGA+OCT确诊,平均随访时间为(19.76±17.39)个月。观察记录OCT的特点(脉络膜厚度,PED高度、底径宽度,PED塌陷,RPE增殖,视网膜内囊腔,视网膜内高反射灶、视网膜下液,RPE撕裂),地图样萎缩,新生血管形成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变化情况。主要指标 BCVA,OCT所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及PED高度、底径宽度。结果 基线时平均LogMAR视力为0.55±0.31,黄斑中心脉络膜厚度平均为(237.29±77.39)μm,PED高度平均为(476.67±313.83)μm,PED底径宽度平均为(3268.17±1482.28)μm。末次随访LogMAR视力为0.70±0.34,较基线时明显变差(t=-2.842,P=0.012)。基线时存在PED塌陷的5眼中,4眼出现了地图样萎缩,另1例的RPE增殖及塌陷均加重,且视网膜内出现囊腔;基线时存在视网膜内囊腔的1眼,末次随访出现了地图样萎缩;随访期间PED高度及底径宽度均变大的有6眼(35.29%),其中5眼RPE增殖加重,1眼无明显变化;PED底径宽度变大、高度降低的有4眼(23.53%),均出现PED的塌陷;1眼发生了RPE撕裂(5.89%);2眼无明显变化(11.76%),均未见到有新生血管的发生。在末次随访时,黄斑中心脉络膜厚度为(223.12±67.53)μm,与基线时无明显变化(t=1.712,P=0.106),末次随访存在PED的患者12例,PED高度平均为(370.08±242.25)μm,底径宽度平均为(3545.17±1313.10)μm,与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409、-2.105,P=0.186、0.059)。结论 对于干性AMD相关的较大aPED,其自然预后多转化为地图样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RPE塌陷及视网膜内囊腔的出现,可作为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增加随访次数,以期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眼科,2023, 32: 217-2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